论析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4-12-26 16:42: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关论文键词:技校语文教学;现状;遵循的原则;教学体会

论文摘要:如何体现新课标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技校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试反复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文章就技校语文教学存在的现状,应遵循的原则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技校语文课程体现得尤为突出。对技校生来说,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的深厚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职业能力上厚积薄发,可持续发展。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应包括专业技能与人文知识显现的内涵。从这点上说,专业技能是技校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文知识则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基础。而人文知识的积淀离不开语文教学。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功效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然而.目前的技校语文教学仍有许多还需解决的问题。

1技校语文教学课程存在的现状

1.1学生方面

技校的学生素质一直令人堪忧,除了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机不明等因素之外,大部分学生已学语文十多年,却写不对一张请假条,表达不清一个意思,读不通一段文字,写不好一篇文章。动笔就白字连篇,开口则语法混乱.语文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从阅读兴趣和阅读量来看也不容乐观。根据笔者问卷调查,阅读中,对于是否读过伟人的作品显示:认真读一些的占9.8%,偶尔读的占25%,从未读过的占69.2%。他们喜欢看的是球报、鬼故事、虚幻小说、言情小说等所谓的“快餐文化。我在这里虽然不能说它们毫无营养。但是学生从中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东西实在少之又少。

教学方式单一化

目前尽管语文教学也进行过如火如荼的改革,基本上见不到“满堂灌”式的教师,但大多数课上还是传统的讲析为主,少有讨论和提问。若教学不能让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抑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就有点难以实现。

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教材表面,忽略深层次的语感培养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感能力。而当前技校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却大相径庭。很多教师教学往往只停留在学习语言的层面上,忽略对语感的培养。教材上经过精心挑选的一篇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被教师逐字逐句地圈点肢解加细细品味,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缺乏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知,语感培养何从谈起,甚至连教学基本目标一一字词句的灵活运用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2对技校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与看法

2.1语文教学应遵守的原则

2.1.1承“仁立人,倾注期待,真情交融

倾注期待,真情交融,针对的是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以情为纽带,关注情商,应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功的教育理念。对技校生来说,学习语文可以帮助确立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教师,怎样看待他们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与基础。如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就会感情用事。过分的“爱憎分明”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既不能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要求技校生,更不能贬低他们的资质。教师应该在了解和理解技校生的基础上,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予以激励和引导,树立“力求人人成功”的观念,务使“个个成功”的希望教育理念。坚信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尊重他们,以热情乐观的生活理念辐射他们,帮助他摒弃被遗忘的心态重拾自己也能受尊重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可实施分层次教学。比如那些难度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小,单一性较强的问题自然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回答。课堂上的一次次成功,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挖掘自我潜能,激发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而承“仁立人,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继承孔子的“仁”学精髓,仁义治学,立人品格。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学科使命,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以鼓励人的自立发展为旨趣,在“爱的前提下,既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更要深入地挖掘语文中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获得精神收益人生教益,引导他们对各种生活现象、人生问题进行审美批判与人文思考,从中学会关怀,学会感恩,学会批判与创新,增强是非、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以达到健全人格的境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故此,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比如,马路旁边的广告牌,MP3的说明文……到处都可以让学生学到语文,语文教师应开辟语文生活化的学习领域,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历练语文学习的能力。即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2.1.3技能与职业实践相结合性原则

技校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职业定位是技校教育生存的基础,体现职业性也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故此,技校语文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渗透职业教育的实际精神。针对不同的专业,有所选择教学内容。技能性、针对性、实践性是新时期下职业语文应关注的热点。

2.2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重在“有趣”,贵在“乐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包括口语交际,阅读欣赏及写作能力等等,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一本语文教材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把课上得有趣,又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或搜集信息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以“趣”为形式,以“符号操作为实际内容,做到“趣”是为了“实”,“实”中见“活。比如,我在上每一节课时,习惯花2分钟讲一个笑话或典故以吸引学生。这样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事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热点、笑话、影评,也可以是个人的心路历程,形式也可多样。老师重在抛砖引玉,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推上讲台,大胆地“说”,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这比口干舌燥教他们如何分段,概括主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好。我总以为改进教学活动,无论是把活动带进课堂,或以角色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乐学,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的距离,这就离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一一以能力为本位,使学生将掌握的相关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也就不远了。

构建新型课堂,优化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联系社会,重在“有用”。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因为它本身提供了贴进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了实现他们实现心灵体验的最大可能。教学时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巧妙结合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环境,设计与生活联系的机会。比如上应用文单元的“申请书”。我摒弃了常规的先讲写作格式,举例的传统模式,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ฏ,先让一个平时表现特别差的学生写“关于撤销处分的申请”,接着在对照改错,再得出结论,最后才轮到教师提点写作格式及布置作业,结果学生的反响很好,这篇应用文也就容易被吸收了。总之,要构建新型课堂,就要改变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改❥变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教师的角色地位。在课堂上,提倡创造性的教学与学习,还可以主张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究,帮助他们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前提下,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创造性。选择独特的方法教学,还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创设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念。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延伸到课外,突出实践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度会激发出可贵的凝聚点与兴奋点,这种情况往往会延伸到课外。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应充分抓住契机选择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引向信息世界比如上说明文,有计划的、存在的,有引导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客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专业社会活动,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开展生活中的语文活动,重视学生群体自学的形式,鼓励同学们搜集了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载录、仿写、甚至背诵都可。课堂上用心学语文,生活中留心学语文,这样做既加强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热情,一举两得。Ⅸ我从游戏中走近语文》、《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一场特殊的考试》、《我是一棵梧桐树》等优秀的学生习作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突出实践教学,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步骤及课后作业。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促进人人有发展的空间”是语文老师应该充分考虑的事情,技校语文老师更应如此,把课上得“有用,有趣”,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注入期待,教材与学生之间,用活动引发共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合作,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潜力、聪明才智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是一位有良心的教师应尽的责任。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当然,课堂是♂变化多端的,教无定法,ฐ决定语文教学效果的因素还很多。但只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多思考,多探究,多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广留时空的余地,用教师的“主动”带出学生的“五动”,即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和动手,课堂效率就会不断提高,离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目标也就越来越接近了。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