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
论文摘要: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忽略文化知识的渗透,背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宗旨。概述了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三方面论述了通过英语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综合素质
一、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只重视技能的培训,却把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了边缘位置。事实上,语言只是一种文化代码,是依托于文化而存在的。束定芳、庄智象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概括为三句话,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在各级各类院校都有存在,即便是在旨在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校园里,此种现象也难以避免。这具体表现为,英语教学十分重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将此作为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以速成化的方式进行培训;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学习优劣的尺度。这样人为地把语言和文化割裂开,学习的只是一种语言符号,丢掉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从教师方面看,现在的英语教师当年大都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对于语言文化二元论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上英语课时,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纠正发音,讲解单词,剖析句型,翻译文章,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空洞的语言符号,并没有深刻领会文字所传达的人文精神。而对于那些教学材料中丰富的背景知识,教师却介绍的很少,或只是只言片语的简介;即便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文章的背景做介绍或补充,也仅仅是为学生学习文章扫清障碍,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语言本身。文化教育成了语言教学的工具和手段翻,不免本末倒置。总体而言,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于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还处于消极回避状态。
从学生方面看,急功近利现象较为严重,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记忆单词,词组,句型,提高读写技能等,以应付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及
四、六级考试,把分数当做是能力的证明,把证书当做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学生的这种做法是为了迎合世俗社会的需求,并没有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塑造和完善自我,使自身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压制,整体素质也未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反映出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高校仍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未能得到全面推广。
从社会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教育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一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从事社会建设的各种本领的人。在这种社会导向下,教育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它更强调实用的专业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学生个性的棱角被磨平,缺乏创造力,创新性,致使高等教育的目的从培养完整的人变成培养对社会生活直接有用的技师和匠人。"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球村的形成,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日益密切,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再锁定于掌握单一技术的“匠人”,而是追求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看重人的综合素质,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水平,审美观,意志品质,情商,智商,创造力,等等都成为综合评价一个人的标准。
一个全面人才的发展是离不开文化,熏陶的,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对于新时期的全面型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各行业、各领域与国外合作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假如对对方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那么,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会为双方的交流减少障碍。
完善人格的需要。从教育的目的和教养作用上来讲,外语教学旨在与其他各门学科一起培养具有完善人格、高素质、有能力、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在传统的,重视技能培训的教育下,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往往是知识面狭窄,缺乏综合素养的单一型人才,学生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中外优秀文化熏陶的缺失和审美训练的缺失导致学生的情感塑造和知识的掌握无法协调发展。我们知道,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涉及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社会制度、哲学、教育学等等,学生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深入学习,还可以开阔眼界,开阔心胸,增长知识才干,丰富社会阅历,从而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塑造完善人格阿。
语言学习的需要。任何语言都具有两种功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文化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听力方面,除了要能准确辨析发音,掌握大量词汇和理解语句之外,还应对语言文化有所了解。许多听力部分的篇章内容都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如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传统习俗等,若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将会有效地减少听力困难。词汇理解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同一个词的定义和在头脑中产生的联想可能完全不同。如果不了解一个词的文化内涵,即便能说出或翻ซ译出这一词,也不能真正理解该词的意义。在翻译和阅读理解方面,由于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联想和用法不同,阅读时理解上必然出现偏差,翻译过程中也会存在不等值或误差。比如potato这个词,单独拿出来讲就是“土豆”,而英语俗语“bigpoatto”却是“大人物”的意思,如果望文生义,在理解和翻译上就要闹笑话了。总之,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宗教信仰对语言词汇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如若了解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典故,记忆和使用词汇时就不容易出现偏差。语言背景文化的欠缺不仅会导致语言表达不得体,还有可能出现语言空洞,缺乏思想深度的现象四。英语国家的文化更注重语言中实实在在所反映的思想,要有内容,言之有物。学习者如果领会了这其中的差异,在交流中亦会减少障碍。
三、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大学英语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是沟通文化的桥梁,英语教师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接纳人文主义教育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带到课堂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单词,剖析句型外,还应该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告诉学生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该如何理解;一个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介绍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文中人物的背景,探讨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等等,使学生在点滴的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相反,如果一个英文教师只是熟练地掌握语言技能,却缺乏人文知识,文化意识,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反而会在课堂上遇到许多困难。文化意识,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充分挖掘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大都注重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注意语言材料与文化内容的融合,注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与教学。以《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为例,书中内容涵盖了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挖掘其中颂扬人性美德的内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理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书中的第六单元passageA,NeverGiveUp一文,讲述的是前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保罗的坎坷的职业生涯,他曾多次失败,甚至被人嘲笑,但是都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章通过真实的故事告诫学生,在面l临任何困难时都不要轻言放弃,永远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篇文章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又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书中的第四单元passageB,IHaveHisGenesButNotHisGenius,是篇科幻文,文章的最后一个场景是克隆莫扎特在吧台上放下小费然后离去,原文是“AndwiththathedropsatipontIIebarandisgone”。在这句中,单词“t所附有的社会文化值得挖掘。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中,顾客一般会给提供服务的服务员小费以表示感谢,小费金额通常占消费数额的10%~15%。事实上,在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中,一共有三个所谓的“ings”,即“tipping”“betting”和“drinking”,分别是小费、下赌和饮酒,教师就可分别加以简述。这样的简介能使学生从课本中获取文字以外的文化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类似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这些词汇中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情景化。单纯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授课方式过于单调,即便是教学材料中有再多丰富的文化内容,也难以被学生完全接受,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零距离接触异国文化的氛围。在课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声影片,举办各类英语竞赛,参与外语角活动等;在课上,组织课堂活动时,充分调动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如情景对话,英语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课内外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从总体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ฐ动的同时更真切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而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定是受过良好的中西方文化熏陶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作为了解西方文化อ的桥梁的英语课,更是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播者,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英语国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吸收其中的精华,塑造具有高尚品德的,能更好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