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

时间:2024-12-27 03:07: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达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吗?这是高校在面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该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的改革路径。

键词:政府会计;高校;财务管理

一、政府会计改革背景和改革内容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6年《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出台,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高校执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财务管理模式相对固定。面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否能够经受住改革的考验?现有的工作要素是否能够满足政府会计的核算要求?目前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否能应对改革带来的财务风险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高校能否顺利完成政府会计改革制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二、政府会计改革主要内容

(1)构建“双基础”会计核算模式。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2)确立“3+5”会计要素,完善会计计量模式。财务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预算会计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

(3)整合基建核算。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

(4)构建“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报告体系。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其中,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三、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适用

1.合同管理不规范政府会计引入了财务会计核算模式,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就要求核算单位应以经济业务签订的合同情况来确定收入和支出,对合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纵观目前高校合同管理模式及现状,不足以满足政府会计核算的相关要求。首先,高校合同业务种类多元化,涉及的合同包括科研经费、劳务人事、维修、基建、资产出租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参与市场活动增加,业务合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其次,高校合同管理呈现多头管理;高校因合同多元、数量庞大,大多采用授权签订的方式,没有归口机构能够全面掌握合同的签订、执行、终止、风险等情况,也无法准确、按时向财务部门推送核算信息。最后,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统

一、规范管理稍显无力。2.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高政府会计制度在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均做了新的规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折旧计提由“虚”变“实”,且折旧的范围和方法得以进一步规范。按照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高校普遍存在着家底不清、产权观念淡薄、账物不符、使用效率偏低、报废程序不规范、分类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政府会计执行之后,均会被放大暴露出来。例如,折旧一旦被追溯计提后,高校资产规模将会急速下降,冲击原有的资产泡沫;又如折旧需要计入“费用”当中,面对高校资产科研、教学、行政资产存在交叉使用的情况,如何区分资✫产并正确归集“费用”,对固定资产分类管理水平要求极高;再如,固定资产损坏无人管理,未及时向损坏者进行索赔等情况广泛存在,导致固定资产流失。3.预算管理碎片化预算管理不应仅采取“量入为出”的支出控制手段,更应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体现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益。经调研,目前大多高校预算采取“二上二下”的预算流程:由财务处牵头,各二级单位将预算申请报送财务处,财务处汇总论证后下发预算控制数,各二级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再次提交预算申请,财务处汇总后提交学校讨论,讨论通过后施行。此流程有几个明显的弊端:首先,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预算不合理。财务部门并不具备所有经济业务的专业知识,对部分预算需求的测定、标准等并不能有效论证;部分高校尝试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进行论证,但效果不明显且成本较高,并未在高校中铺开执行,问题依旧存在。其次,预算碎片化严重,各二级单位预算编制主要以自身为出发点,极少从学校整体出发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汇总后的预算必然有成本和职能交叉的部分,不是成本和效益最优化的方案。如何使学校预算整体化成为目前主要问题。很多高校开始尝试成立学校战略规划部门或绩效评价中心,根据学校战略目标规划对经费进行预算论证及规划,但并未全面铺开,或仅涉及部分专项资金,也未能真正做到预算整体化;该部门的人员配置、工作和评估流程等问题,也值得进行进一步改革和探索。4.绩效管理基础不牢固,流于形式政府会计制度引向成本管理的同时,也要求绩效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本管理为绩效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绩效管理进一步推动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财务报表并不能体现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营运业绩,也无法进行成本核算,绩效管理意识缺乏。首先,大多数高校并未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制,目前进行的绩效工作仅限于财政专项资金部分,且多数依照上级部门提供的绩效工作模板开展工作,并未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发展,并未建立有高校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其次,目前的绩效管理工作并非建立在成本管理基础之上,不涉及成本概念,所以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是架空的,没有真正的反映投入产出的绩效关系,只片面的反映产出的成果。5.信息化建设分散化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对信息完整度、准确度、及时度、相关度的要求,体现了对高校各项业务信息的整合和规范的要求。反观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颇多。首先,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多以单项业务需求为导向而建,缺乏顶层设计和全局观念,各系统之间不兼容或关联度低等问题存在导致信息资源难以得到整合和共享,无法提取有效信息。其次,很多信息系统在前期建设过程中,仅简化了工作流程,替代了人工处理,并未在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上考虑和设计,远不能满足政府会计制度所需。ภ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路径

1.合同管理规范化首先,高校应建立归口管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改变目前多头、分散管理的状况。其次,加强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规范合同的授权、审批、签订、后续管理等关键环节的过程控制;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规范流程,设立关键性岗位;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应对以前签订的合同进行全面梳理,填补管理漏洞。2.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提升,首先要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认识从上至下的更新,并从全方面梳理和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保证优化的国有资产配置、高效的固有资产使用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建设的关键点主要在于,根据制度要求建立灵活可行的资产调配和共享机制,调整和科学的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关键岗位,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将资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定时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和对账工作,精细化到每台每件,严格遵循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3.预算管理整体化高校要正视预算管理上的缺陷,加速“碎片化”向“整体化”的转变。首先,预算管理应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初心和方向,有原则、有导向;其次,学校要适当调整学校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环节,改变简单汇总的预算编制模式,加强预算评审和论证环节,引入第三方或专家参与环节,与绩效挂钩,突出绩效导向和结果导向,兼顾成本和效率,从而向预算整体化迈进;三是对机构设置和人员进行调整,使预算管理岗位设置与预算管理环节相匹配,抓重点,讲过程;四是在预算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如引入战略管理地图,平衡积分卡等,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使预算管理过程更加科学、有效。4.绩效管理实质化真正将绩效管理落到实处,是目前高校绩效管理的第一目的。高校应摒弃目前重形式、轻实质的绩效管理模式,重塑绩效管理观念,并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讲求效率,归集成本,注重效果,在做好政府会计核算的同时注意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做好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设计适应学校具体情况的绩效指标和评价系统,并以绩效为导向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提升高校整体绩效评价的科学性。5.基于治理目的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应与学校需求所匹配,必须以顶层设计理念来规划和完善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包括建立学校统一的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等资源库,完善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将所有孤立、分散的管理信息化资源加以整合,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信息化建设还要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和改善信息的质量、时效等要求,6.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不仅要注重对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还应注重对专业的管理人员的培养。高校应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自身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是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人才的服务意识以及对信息根据需求处理的能力;二是有批次、有重点的展开学习和培训,可选取一批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并以他们带动整个队伍的建设;三是注重对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财务管理的各重点环节进行人才建设。

五、结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务管理改革。为了做好政府会计制度转换工作,高校必须改变部分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确倒逼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改革,并且鞭策和启发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应唯,张娟,杨海峰.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视角.会计研究,2016(06).

2.赵立文.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