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对于教育和文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ฐ指导思想与“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工作规划。在此背景之下,“去行政化”改革成为了社会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高校通过“去行政化”改革从而引导自身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去行政化”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又应当如何科学构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校行政管理
1. 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1.1 高校行政管理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达到办学目的并确保高校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一种组织行为,是保证高校发展和运作所必须进行的重要组织活动,是政府和高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等任务,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及章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方法和手段。其具体表现在:协调处理高校内部各因素、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个人、高校与社会其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成高校的内部因素则包括:学生、教师、行政领导等。
在目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于我国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下,执行政府方针和政策的办学执行单位,高校现在已经伴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与要求,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为了使这个复杂系统能 ☺够正常运作,高校行政管理所应起到的协调、沟通与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与重要性越发凸显。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高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利益主体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因为政治和执政党的特性,我国高校不仅具有同国外大学一样的学生工作、教务、科研及学科建设、人事管理、后勤保卫等诸多部门,也设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政党性质的众多部门,对这些单位和部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协调是高校发展与正常运作的基础。
1.2高校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就是指高等院校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与政府行政机关的体制构成与运作机制基本相同或相近,其特征就是高校架构的行政化。同时,为了满足高校行政管理纵向的统一性和有效性,高校行政化强调的是以上下级的服从关系为主,并在高校对内和对外联系中,有明显的行政等级差别。
高校行政化可以分为外部行政化与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外部行政化具体指教育主管部门使用与对待其下属部门相同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对高等院校的运作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中,政府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干预过多,甚至在对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影响高校内部管理的现象。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以行政权力干涉学术权力,甚至是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即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处理学术事务。首先,高校学术权力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不是以“学术为本”而是“行政本位”。其次,因为高校在行政方面的权责与学术方面的权责分界不明,高校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法规为行政权力“越位”左右学术权力实施的结果提供了制度化的保护。高校学术权力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涉。再者,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应该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但在“官本位”的影响下,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不再以“服务”和“协调”的角色出现,而变成了高校所有事务的“控制者”和“领导者”,淡化了服务的职能。
从高校外部与内部的行政化来看,外部行政化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将高校看作是自己的下级部门。而按照现行的高校运作机制,我国高等院校有变成政府依附机构的趋势,从而使其失去了按照教育规律和自身特点发展办学的独立自主性。而高校内部行政化的主要问题则是 “官本位”思想在作祟,行政权力异化为所有部门及人员必须服从的绝对权力,而使对于行政地位的追求超过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2.“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建议
2.1 强化学术权力,加强教授治学的地位
首先,在高校体制的运行过程中,很多时候行政管理和学术活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并不能将这两种权力严格分开,因此要明确两者的职责范围而不是完全消除行政权力的影响。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共同的作用,要通过建立一种权力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系统中的协调作用,形成两种权力的分工和协作。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达到高等教育学术自由和自治,完成这一使命的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教授。因此,应当加强教授治学的地位,淡化行政权力的色彩。教授治学是学校的主体,学校行政机制是为教授治学而服务的。因此要让教授能够对高校的学术事务进行自主决策,使教授治学的学术权力在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
其次,重视高校内部各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学术委员会应由专家和学者构成,学术委员会对其管理领域内的学术事务具有决策权,并且通过立法或是大学章程的形式来保障专家和学者的决策权。为了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委员会决策的影响,要尽可能地避免行政领导加入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负责人由学者经过选举产生,其决策方式采用平等协商、集体决策的模式。
再次,保障基层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权力。基层教师和科研人员是高校内部一个广大的群体,保障他们的学术权力是提升高校学术权力地位的关键。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引进和绩效考核等制度的设计上,要充分遵循学术逻辑,保证基层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权力和利益不受到侵害。在人才引进和升迁机制上,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实行“任人唯贤”,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在学术人才引进和绩效考核中的决策作用,保证学术机构的独立性。
2.2 调整校、院、系三者的权力分配
在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大多集中在学校层级,院系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因此,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通过制度建设,重新划分校、院、系三者的权力,学校要切实下放权力,给学院以独立决策自身学术和行政事务的权力,学校行政部门也要为学院的良性运转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学院最为重要的功能是学科建设。学院❥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学科建设这条主线而开展,并要从组织建制和制度上保证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作为基层单位的学系,则要负责好学科专业的具体事务。 2.3 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
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调整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高校的组织战略目标。国内大多数高校基本都把学术性的提升当作首当其冲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一所大学发展的方向,高校组织结构的调整必须要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第二,高校原本的组织结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传统的高校组织结构曾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依然有着值得肯定之处,高校组织结构的调整要以高校原本的组织结构为基础进行改革,不能全盘否认;第三,管理层级。在高校内部每增加一个层级,不仅增加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而且会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降低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减少高校的管理层级,理顺各层级之间的关系是高校组织结构调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4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提高决策的民主化
决策的民主化表现在民主管理机构对权力的监督上。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主管理机构是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管理的重要方式,民主管理机构可以对高校管理者的权力进行监督,一方面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为了确保高校的高层管理者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充分参考民主管理机构的意见,应当提高民主管理机构在高校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具体来说,民主管理机构在组织架构中的地位要高于学术体系和行政体系,从而可以有效地起到权力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同时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机构还要逐步吸收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士参与到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的监督作用。通过高校民主管理机构的桥梁作用,密切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升高校管理的透明度,增加高校管理的效率,促进高校自身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2]田艳丽. 高校去行政化:困境与路径选择[J]. 法制与社会,2011,08:211-212.
[3]计祝保.“去行政化”:我国高校的必然选择[J]. 当代教育科学,2011,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