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进展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还没有得到贯彻¿,其中既有高校及其管理人员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针对缺乏为学生服务意识的现象,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转变思路,从高校辅导员这一层级入手,充分利用后勤服务部门、师资力量的补给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管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进展。
关键词:高校院校;学生管理;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要求高等院校在学生的管理中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的人格、发掘学生的优点、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等,时刻以为学生服务为自己的工作职责。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社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以及高等教育不断加快改革,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和理念的落后已不适用于高校学生日益复杂化的特点。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违背“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表现
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体制比较滞后、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原因。
第一,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只是学生证明自己的一个方面,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并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学生处理紧急情况、应对复杂事件、更好融入社会的本领的提升。2013年江苏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境贫困父母给他交不起学费竟状告父母。这样类似的事件并不少,更有甚者暴力伤害父母。本人认为类似事情的发生高校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学生独立自强、体谅父母、不怨天尤人的基本品德也是学校应该教给学生的。
第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教学模式中,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一直未被很好的贯彻,过于追求整齐划一使学生天赋的多样性一直被束缚。比如,很多学生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由于对所选专业缺乏了解,等到大学课堂里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想要转专业,这在很多学校基本很难得到调整,学校领导为了避免麻烦,总是进行劝说或者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主动放弃,致使很多人大学四年不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里发展兴趣。
第三,缺乏服务学生的意识。忽视教育的行业属性,即服务行业的属性。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学生是被管理者,而不是被服务的对象,学校领导、行政工作者、老师处于管理者的地位,时刻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毫无学生自身的权益可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不到发挥。
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受阻的原因
(一)高校的原因
1. 高校管理水平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速度。随着高校扩招的逐年推进,很多高校为了缩减开支,师生比例严重不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规范中存在严重的沟通不足和沟通障碍,不能全面了解学生,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由于数十年来,物价飞涨,房价居高不下,人力成本增大,学生管理难度却在不断加大,可是高校管理人员,包括教师的工资增长水平却严重滞后,使高校管理人员缺乏保障,时刻充满危机,在另觅他路和全身心投入学生管理工作二者之间无法很好的协调。
2. 高校管理人员缺乏服务学生的意识。高校ฏ管理人员缺乏服务学生的意识首先表现在学校的职能部门,比如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这些部门行政手段至上的一贯作风往往漠视学生的权利,忽视学生的利益,肆意压制、干预学生,遇到问题各部门开始“拍皮球”,互相推脱责任,对学生的关怀缺乏热情,侧面造成了学生的消极和极端。
高校管理人员缺乏服务学生的意识其次表现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过分看重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贡献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过分轻视。
(二)大学生自身原因
2. 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大学生从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面对大学开放的环境和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会无所适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开放,一些攀比炫富、拉帮结派、人情冷漠的不正之风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羞怯等心理,面对突然转变的生活环境,很多人不能理性看待、正确调节。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时刻谨记管理部门是为学生服务而设的,管理人员是为学生服务的。在管理工作中主管部门要善于举全校之力,包括辅导员、后勤部门、教师队伍、行政部门等共同服务与学生,激发学生从“压制”走向“自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能力得到提升、权益得到保障。
第一,学生管理部门应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校、院、班三级学生管理部门要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把学生管理部门变成学生服务部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维护其合法权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生管理涵盖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的管理,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因此学生管理各部门之间要权责明晰,最好责任到人,无缝连接,才能保证与学生相关的各环节权益都能有章可循、监督有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借助网络提高服务学生的效率和公开度,便于学生对学校进行意见反馈和建议。
第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桥梁作用。由于大学里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任课老师,教师又没有坐班制度,辅导员才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的人群,因此辅导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展。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学生群体中的突发事件,有效协调学生和学校的对立、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学生自身的问题,真正发挥其桥梁作用。辅导员要想更好的服务学生,辅导员既要与任课老师多沟通,促进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的协调,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使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学习进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那些家庭贫困或者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辅导员在管理中要给与更多关怀,可以在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方面给与照顾,又要兼顾公平、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
第三,后勤服务要“给力”。大学校园由于面积较大,人流量也较大,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规律和固定,因此要想有一个安全文明的生活氛围和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后勤部门的保障就特别重要。比如后勤工作要建立常规的校园维护制度,定期对教学∞线路安全、寝室用电安全、学习网络通畅等进行常规维护,做到防患未然。
第四,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压制”变“自制”。在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中,压制往往造成对立,通过疏导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反而使学生学会自制。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能体现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有发言权和执行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要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尽早“断奶”,使其逐渐脱离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学会靠自己的意志管理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二是挑选一些管理能力突出的学生,使其在班级管理中起到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