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人事管理挑战与创新

时间:2025-01-13 05:47: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互联网+”概念的诞生及其对人事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如今,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它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行业甚至开始引领部分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在这种以互联网为重要工具的行业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的诞生是当前全球信息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其说它是一种概念上的创新,倒不如说它是对社会生产活动走上信息化变革道路的一种概括。虽然国内外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早已悄无声息地展开,但真正使“互联网+”这样一个词汇变得时髦,还得从“2012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一篇名为《互联网+》的主题演讲说起,演讲人是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他指出互联网要成为下一个社会基础设施,他认为世界上任何传统行业和服务行业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随后几年内,众多大企业以及大企业家纷纷表示对“互联网+”的关注,使得这一概念在业内很快得到认可。在2015年3月份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这一ค概念最终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本是一个数学运算符,用它来表述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结合,在文字上显得十分直观形象,其内涵本质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从广义的管理学领域来说,互联网发挥的创造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整合与应用,对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而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也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1.替代人工模式,提升管理效率。高校可以结合“互联网+”创建和完善人事管理系统,改变传统行政管理中的人工模式,通过此类系统教职工可以快速查询人事信息,通过多种终端在线办理各类人事手续,还可以使管理者更加方便地收集和统计人员信息,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2.辅助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高校可以参考政府机关普遍推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上服务大厅,将各类校内事项的办理从各个楼房、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办公桌上搬到“云端”,从而将有限的管理人员更多地投放在人才政策研究、人事制度优化和其他方便教职员工的个性化服务中去,同时利用后台大数据为学校人事工作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3.实现数据共享,强化内外交流。借助互联网,各高等学校之间可以在人才遴选、职称评审、人员借调等日常工作中通过互联网完成文件的传递与合作,促进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往来,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紧密合作,营造出融洽的高校人际关系,对高校跨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二、高校人事管理融合“互联网+”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内在原因

高等学校如何实现“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所谓“+”的运算,这并非两个抽象概念的简单相加,一方面,要考虑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太过超前的理念在技术上实施起来代价大,而因循守旧的实施办法又失去了融合新技术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要结合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有的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底子比较好,把人事工作融入进去可谓水到渠成,而有的高校这方面基础尚且薄弱,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

1.观念落后,缺乏升级管理方法的意识。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实施,很多高校的治理观念已经产生了较大转变,♚特别是部分高水平大学越发主动向国际一流高校学习,不断升级管理理念。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治理理念保守陈旧,提升治理水平的做法流于形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种管理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人事部门服务水平低下,人事工作者在人才招聘、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教职工薪酬福利管理等日常工作还在沿用陈旧的办事流程,缺乏先进的管理工具,因而办事拖沓,业务处置掺杂人情成分。一些海 ﭢ外留学归国人员回到国内高校工作,在人事部门办理进校报到手续时不禁发出“国内高校人事部门‘衙门太深’”的感慨,这样的现象显然是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相左的。可见治理观念落后,缺乏升级管理方法的意识已经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人事部门职能的发挥,阻碍了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2.制度陈旧,信息化建设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近年来,随着教育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的发布,教育部及中央部门所属的高校陆续完成了现代化大学章程的起草和核准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现代化制度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对直属高校开展多轮巡视,对部分高校陈旧的、不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整改意见。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受制于体制,决策流程冗余繁杂,面对新的科技浪潮常有些束手束脚。在信息化建设任务面前,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校内政务平台之间缺乏整合,往往是“一个部门一套系统”,而人事系统作为校内信息化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之一,本应该与科技、教务、财务等职能部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如此“自顾一亩三分地”的现状,使得原本期望提高效率的网上人事管理系统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需要花费额外人力去维护其形式上的存续,这种本着解放劳动力为目标建设的“互联网+”工程,却在建设的过程中被牵制了额外的精力,可谓本末倒置。同时,落后的招投标观念一味遵循低价中标,对质量因素考虑有欠缺,也导致各类信息化平台反复建设,反复不见效果。

3.技能不足,管理人员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始尝试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逐步拓展延伸至“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新模式,因此一时间诸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一系列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较之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追赶“互联网+”浪潮的步伐就稍显迟钝了,多数高校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联系和发布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而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这种低效率的工作状态已经十分不适应新时代要求,这一点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例如人员信息的管理缺乏整合和共享,同一个人事部门内,不同科室之间的数据各自管理,互不相通,涉及数据调用时需要重复梳理、比对和纠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

三、“互联网+”条件下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实施路径

大学本应开放包容,高等学校的任何改革创新都不应是闭门造车。对应到“互联网+”条件下的高等学校人事管理上来说,应当充分借鉴互联网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互联网强调用户体验的原则,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到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上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不断改革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互联网应用水平,全面推进行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后盾。

1.明确“互联网+”条件下高校人事管理的创新意义。所谓“先悟道而后谋术”,前文提及的“互联网+”对人事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皆是“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可以预见的先进之处。然而,再浅显的道理落实到实践中也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亲力亲为。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若只是一味埋头做,不抬头望望窗外,便永远是井底之蛙。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虽有不尽相同之处,但一些基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还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为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互联网应用和高校人事管理的有效融合,高等学校应当加强自身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对外学习交流,特别是向“互联网+政务服务”先进的政府机关学习,向人力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学习,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负责的具体业务在“互联网+”浪潮下已经变得如何先进,从而主动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为“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的创新和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互联网+”背景下的人事管理制度。大学是产生知识的地方,从知识的价值来看,它除了教会人们追求真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社会和市场的。“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高校为了使自身的发展符合社会逻辑和市场逻辑,应当对既有的治理模式进行探讨和完善,从制度上为“互联网+”的应用创造条件,取其优势为我所用。加快“互联网+”背景下人事制度的改进,一方面,高校要对现阶段的人事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逐渐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需求,能够更加科学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结合高校“互联网+”实际应用需求,查找和发现现行人事制度中累赘冗余的规章条款,积极借鉴政府机关简政放权的先进行政管理经验,进一步厘清“互联网+”背景下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责,设置能够与现代化信息管理相匹配的“游戏新规则”,逐步应用先进的“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办公模式,实现人事管理的自我创新,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3.重视管理人员“互联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互联网的本质之一是分享,高校人事管理者首先应当在思维上作出转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事部门及其内设科室的格局,而是学会利用数据资源同校内职能部门和教学实体开展协同工作。这就要求每一位人事工作者从自身做起,积极地从自己负责的对接渠道上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例如人员管理业务和学校学科建设部门的对接,劳动薪酬业务和学校财务部门的对接,人员考评业务和学校教学、科技部门的对接等等,在对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筛选、整合,配合搭建网上办公平台,从而实现不出门、不见面、无需反复电话沟通的智能化办公环境。此外,青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普遍比较高,互联网应用能力强,要充分发挥青年管理者接纳新事物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结合工作中的所见所想多提建议,从而带动整个管理队伍融入“互联网+”的创新氛围。综上所述,在全球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通过与“互联网 ☻+”的融合,不但节约人力、提升管理效率,还能整合资源、辅助决策,对于实现高校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的推进进程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包括人事工作者在内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都能强化现代化信息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新技术新方法下的行政工作水平,就一定能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以先进的教育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