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5-01-13 19:34: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本文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为视角,用阶级分析法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且联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我们党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理论认识高度,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为了救亡图存,无数思想家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但最终都失败了。只有我们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一、近代思想家探寻国家出路的艰难历程

人类社会历史表明:“政治思想总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经济和政治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① 也就是说,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现实是密切相关的。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时代主题,那么如何反帝反封建、怎样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怎样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便成为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因此,救国强国的政治思想便像一条轴线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思想串联起来,贯穿了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中国总是以惨败而告终,“中国该向何处去”便成为了先进分子亟需回答的问题。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正是沿着无数能人志士探寻国家出路的轨迹而发展的。在寻求救国救民方法的道路上,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提出过多种救国方案,不断地尝试各种途径来救国强国。近代中国主流的政治思想主要经历了经世致用思潮、中体西用思潮、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民主科学思潮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每一股社会思潮都伴随着一场社会运动,“经世致用”思想伴随了两次鸦片战争,“平等平均”思想伴随了太平天国运动,“中体西用”思想伴随了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伴随了戊戌变法,“民主革命”思想伴随了辛亥革命,“民主科学”伴随了新文化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民主主义”思想伴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中国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

二、中国社会在反复比较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方案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封建地主阶级的救国强国之路

在鸦片战争致使中国传统社会面临内外危机的初期,地主阶级改良派最先觉醒,救亡图存的重担首先也落在了他们身上。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开明绅士们走出书斋,面向社会,以求经世致用,安邦治国。龚自珍预言清王朝的“衰世”,批评时政,提倡变法;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以夷治夷”;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所秉承的都是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对于近代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有积极作用,但他们所关注的更多是重建封建国家的政治秩序❦,其政治思想的主体并没有超越传统的封建帝制的国家模式,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的洋务运动,掀起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个高潮,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科技,以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从思想上看,洋务派虚心向西方学习,这种思想的转变是空前的;但是从根本上看,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只能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浅尝辄止,并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更没有反映出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地主阶级改良派还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所开展的运动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究其原因还是阶级立场的问题,他们所致力的是จ拯救清王朝而非国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民族危机,更没有意识到社会即将变革的历史必然性,所以他们不能改变封建制度,更加不能救国强国。

(二)农民阶级的救国强国之路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抵抗清王朝的剥削和压迫,开展太平天国运动,致力于建设一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但它并没有超越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这种理想社会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天平天国后期出现的《资政新篇》虽然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许多措施都未能付诸实践,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向我们表明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虽不能独立反帝反封建,但确实是中国革命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强国之路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空前的民族危机,更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传播变法维新的思潮,他们提出要变祖宗之法,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兴西学,并依附光绪皇帝展开戊戌维新运动,开始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式的改良实践,他们对于近代文明的认识实现了从器物到制度的飞跃。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维新派并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所以这场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强国之路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同,他们用革命的手段为救国强国的思想提供了新鲜血液。孙中山创造“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是一个和谐与革命并存的思想,这是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就在大家都相信“三民主义”似乎就是救国强国的科学指导思想的时候,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了。孙中山之后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表明他的民生主义蕴含着与社会主义相同的思想。尽管“新三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缺陷,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表明,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后,从资本主义领域探求救国强国之路彻底走向了绝境。 (五)无产阶级的救国强国之路

五四运动给困难的中国带来了绝处逢生的机会。李大钊、陈独秀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十月革命的胜利更是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为救国强国开辟了新道路,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普遍真理。

无论是初期的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是之后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开始 就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并致力于因时因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他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仅仅拥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更不能使国家富强。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一种人文科学,不可能普遍地、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时代和国家,并且历史实践也证明照搬西方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想要在中国发生作用,马克思主义想要知道无产阶级完成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化,获得中华民族的认同,并根据自己的实践要求,对其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和取舍,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认清了近代中国的国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第一个历史任务,实现了民 ☺族独立,从而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进而向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前进。

因此,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就不可能解决近代中国最大的实际问题――救国强国。换句话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即中国实现民族独立,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产物。

[注释]

① 王沪宁:《关于政治思想史的体系与研究》,《政治学研究》,1986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孙建华.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演进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可能性[J]社会社会主义,2009,(6):53-55.

[2]丁守和.中国近代社会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3]肖浩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陈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逻辑[J].中共云南省党委学报.2007.8(6).

[5]万清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之后才在中国传播[J].历史学习.2003(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