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岸统一的共同社会心理建构

时间:2024-12-26 01:53:5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当前两岸的社会心理存在着一定差异,与此同时,具体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相似,它们为建构共同社会心理提供了基础☤。这种“共同社会心理”的具体内涵不仅应包含双方社会心理的共同点,还应包括有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策略。其建构方式不仅包括文化沟通,同时还必须唤醒“共同的历史记忆”、塑造“共同利益”和建构“制度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两岸分歧,抓住有利国际时机实现国家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心理;相似;共同社会心理;建构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其实质是一个民族确认自己的国族身份,将自己的民族自觉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①近年来,“国家认同”成为学者们台湾研究的重要范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国家认同”只是普遍社会心理的一种,社会心理是国民政治认同的社会文化基础,国家认同必然立于其基础之上。故此,本文将回归到社会心理的原点,探讨两岸民众社会心理的异同,并以之为基础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的社会心理,促进两岸的统一。

一、两岸社会心理的异同

社会心理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感受,其形成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就台湾而言,毫无疑问,其文化主体是中华文明。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台湾又深受外来势力和文化的影响,甚至其社会发展数次被中断,如荷兰和日本人曾将之纳入世界殖民体系中,特别是后者对台湾的“皇民化政策”可谓影响深远。但是在中华儿女的共同抗争下,台湾又重新回到中华文化圈的运行轨道。光复后,台湾社会又长期处于国民党威权高压政治之下,两岸隔绝,敌对宣传。在长期、复杂的因素作用下,台湾形成某些与大陆相异的社会心理,如珍视民主,并将其视为国家认同的标准和原因;对大陆充满疑虑;对乡土的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等等。

但是,与这些差异相比,两岸的社▲会心理存在着更为深刻的相似性。

首先,大多数两岸同胞都认同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血缘,希望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两岸共同利益的情感基础。海峡两岸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政治、经济、文学、艺术、语言、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等多方面表现出了形式的相似性乃至价值的一致性。“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不仅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牢固精神纽带,在凝聚台湾同胞的民族意志和民族自豪感、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②

除此以外,两岸同胞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综上所述,两岸社会心理的相似性因素,是两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更具有时空的穿透性,为我们渐次建构有益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社会心理提供了条件。

二、两岸共同社会心理的塑造

历史证明,民意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中至关重要。双方共同的社会心理有助于团结广大爱国同胞,遏制“台独”,抓住有利时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因此,构建共同的社会心理尤为必要。

这种共同的社会心理要求不仅能够反映中国历史的基本事实,同✉时也必须超越两岸的政治分歧,其具体内涵除了应包含两岸社会心理共同点以外,还应包括有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策略。但是,两岸共同社会心理的建构缺乏相应的政治权力的支持和推动,它更多的是本着“求同存异”精神,“透过经贸、文化各方面的深度合作与交流,让双方能够深度互动交流,增进了解,淡化成见,并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为两岸争议寻求一条务实可行的出路。”台北《中国时报》,2010年9月1日。 首先,加强文化方面的沟通。两岸共享一条文脉,这是我们建立共同社会心理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因此“加强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应不断丰富两岸文化交流的实践,不断推进两岸文教交流的机制化进程,不断积累签署两岸文教交流的共识,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近代以来,传统文化日益衰落,加之“文革”和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冲击,大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出现了某种危机。相对而言,台湾却较好地保存了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经验,复兴民族文化,共同传承中华文明。同时,台湾地处海洋环境易得外来风气之先,再加上移民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开拓性和包容性,使得台湾的本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能达至相对较好的融合,这对于大陆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协调东西文化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在唤起两岸共同的集体历史记忆时,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是两岸最为珍贵的资源。孙中山先生及其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获得了两岸的认同,抗日战争又涉及台湾众多的“外省籍”居民,因此合理利用这两项历史资源对我们构建两岸的认同有重大意义。两岸的学术研讨会、各种纪念仪式以及影视作品乃至《义勇军进行曲》,都能唤起两岸集体历史记忆。除此以外,更值得肯定的是,2010年9月3日,民政部向在乡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这项举措得到了两岸三地的一致ฎ认可,极大地拉近了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推动了两岸共同社会心理的构建。

最后,制度认同的建构。制度认同是共同社会心理的重要方面。两岸制度认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首先,认同“一国两制”的价值最优、方式最优和结果最优,即“一国两制”的原则有助于解决两岸的统一问题,同时该制度设计有助于保证统一后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主权利,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方式。其次,两岸互相理解彼此的政治制度。大陆也尊重台湾的政治制度、台湾民众的生活方式,但台湾方面亦应充分理解大陆民众的生活方式、政治选择,充分尊重大陆在安全方面的考虑,不能做伤害大陆同胞的事情。再次,在相互理解和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制定两岸均可接受的 “国家统一方案”。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项工作落后于现实,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推进该项建设。首先,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对“一国两制”的宣传,却忽视了对其对内涵的发掘,尤其在具体问题上研究不够,弱化了该构想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因บ此加强对“一国两制”的研究和宣传刻不容缓。其次,则有赖于“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具体实践结果,能不能保障香港和澳门的稳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的民主权利,将直接影响到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同时,“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施也能丰富其内涵,为其在台湾实施提供示范。再次,还要充分尊重和鼓励地方政府对台工作的创新,特别是福建省,在“非政治性共同利益”方面,与台湾开展跨海峡的公共治理制度建设,为中央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进行制度探索和实践。

三、结语

任何历史阶段,社会心理都是诸多因素复杂地组合在一起。在岛内“台独”势力猖獗、岛内民众“国家认同”迷思的情况下,团结岛内爱国民众,建构共同社会心理有助于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差异,遏制“台独”,为两岸的最终统一奠定民意基础。但是,在建构共同社会心理的过程中,两岸能否以及如何密切配合突破两岸的现有国际秩序和格局的束缚,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