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构建策略的思考
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与普及的今天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优势才能使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不论对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意义深远,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中的作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网络文化一种新兴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网络化形态的典型体现。也可以说,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อ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使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在形态上存在虚拟性,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高于传统文化的传输速度,同时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共享、融合,有助于促进各文化间的互动影响,使得信息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和交流的自由性。
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坚持把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重在建设,立足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备受关注,媒体网络也常报道有关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新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令人堪忧。
(一)大学生德育目的的功利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德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是教育的目的,而中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德育目的所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具有工具化和功利性。
ห (二)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目前中国高校的德育过程中,学生丧失了其主体地位,使德育过程蜕变为以知识灌输为内容的技术过程,德育工程转化为一个无视受教育者的单一灌输过程。灌输的最大局限就在于其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当今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所学知识消化好、理解好、运用好,真正转化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三)大学生德育内容▲的唯目标性。任何教育都涉及一个教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是用什么来培养人的问题。唯目标性,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初先预设具体的目标,然后依据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进而组织教学课程,最终达到预期结果,偏重目标的教学决定了其与受教育者的外在关系,在学生接受目标时,也就失去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德育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被切断,受教育者自身的地位在德育过程中也逐渐丧失。这样就使得受教育者能动性、创造性、超越性被排除在课程之外。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构建的策略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变革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对大学生德育带来新的思考。
(一)以网络为载体,构建洁净的德育家园。当今大学生在网络行为方面已出现的种种不良道德现象,凸显了将网络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德育新的载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的信息监管力度,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切实承当起信息守门员的角色,为网络信息传播设置道德门槛,阻止垃圾信息进入,为学生营造一个洁净的网络世界。其次,要建设能够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网络文化产业,为学生构建网上精神家园。必须建设能够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网络文化产业☒,进而充实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二)利用网络提供多样性教育形式,加强优秀文化的弘扬。利用网络交流的便捷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特点,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以正能量牢牢占据网络文化的阵地,努力营造具有特色、催人奋进的网络文化环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班会等形式启发和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道德辅导。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三)更新德育手段,拓展育人途径。当下德育工作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特点,发挥大众传媒和网络文化在德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德育是具有一定层次性,要改变过去德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教育的单一途径,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局面,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开设网络德育课,搭建网络德育平台,拓宽德育宣传途径,拓展德育工作内容,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熏陶学生,提高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对网络的监管。打造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又精通网络信息知识的新型教师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不仅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质,还要能够深入到学生中去,有着极强的应变能力,必须具备网络德育意识,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教育者还要善于突破传统的德育方式,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将枯燥的德育理论生动形象的通过网络展示出来,寓教于乐,以乐促德。高校要通过技术、行政、舆论引导等手段,净化网络空间,监控学生的网上行为,通过强有力的网络文化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四、结束语
高校德育是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要把德育理论知识和网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引导、服务、管理功能,同时摒弃网络文化的糟粕,将网络文化的优势最大化,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在德育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达到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