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1营养价值及市场需求
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经济价值较高,广泛分布于我国除西藏高原外其他地区,日本、韩国、前苏联、印度也有分布,泥鳅肉质细嫩、清淡鲜美,而且具有滋补药用价值,历来为人们所喜食。1.1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 泥鳅药用价值较高。《医学入门》和《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性甘、平,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治疗肝炎、痔疮、阳萎、乳痈、小儿盗汗、皮肤瘙痒☑、手指疔、跌打损伤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近年来,工农业污染加剧以及无序滥捕导致泥鳅野生资源数量和品质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健康化,以无污染水域养殖的泥鳅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因此,开展泥鳅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泥鳅养殖风险小,收益丰厚,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1]。目前,国外市场主要在韩国和日本,国内市场在近几年有所提升,泥鳅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始受到关注,价格已提高1倍以上。
2生物学特性2.1形态特征 2.2食性
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幼苗阶段摄食动物性饲料,后逐渐转为杂食性,成泥鳅偏植物性。体长和摄食的关系:体长5 cm以下的个体,摄食小型甲壳类动物;体长5~8 cm时,除摄食小型甲壳类外,还摄食丝蚯蚓;体长8~9 cm时,摄食硅藻、植物的根、茎、种子等;体长达10 cm以上时,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促使泥鳅快速生长,增产增收。2.3呼吸
泥鳅可以用腮呼吸,☠也可以用皮肤和肠道呼吸。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因其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冬天靠肠呼吸来维持生命,水中氧气不足时还可以到水面吞食空气,在肠中进行气体交换,废气从肛门排出。因此,对低氧的抵抗力远胜于其他鱼类。水中溶解氧浓度为0.46~0.48 mg/L时,泥鳅开始死亡;若进行肠呼吸,在溶解氧浓度低于0.16 mg/L时仍能生存,是一个高产潜力很大的品种。2.4水温 2.5生殖习性 3人工养殖技术
3.1池塘条件 3.2苗种的放养 3.2.2培肥水质。清塘后1周注入经滤网过滤后的新水,以防野杂鱼混入。然后施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供泥鳅下塘后摄食,用量为鸡粪2 400 kg/hm2。池水保持黄绿色,透明度约20 cm[2]。☤ 3.2.3鳅种消毒。在放养鳅种前,用8 mg/kg高锰酸钾溶液,在水温10~15 ℃时浸泡10~15 min;或者用浓度为0.35 mg/L的10%聚维酮碘溶液浸泡5 min。 3.3饲养管理 3.3.2搭设饲料台人工投饵。集中投饵,投喂人工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饲料含50%小麦粉、20%豆饼、10%米糠、10%鱼粉、7%血粉、3%酵母。在食台上定点投喂。高温季节应在食台上搭棚遮荫。每天投喂2次,6:00—7:00喂70%,17:00—18:00喂30%,总投饵率3%~8%,水温高于30 ℃和低于10 ℃应减少投喂。肥水后的养殖池水能提供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水温15 ℃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此时必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水温为15~20、20~22、23~30 ℃时,日投喂量分别为体重的1.5%~3.0%、3.0%~5.0%、5.0%~8.0%。投饵前检查吃食情况,如未吃完,应减少投饵量,一般情况以投饵后2~4 h吃完为度,还要隔3~5 d清洗1次投饵台,以防疾病发生。
3.4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病、防逃;勤巡塘、勤日
4疾病防治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很少发病,发病多是因为日常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一旦发病,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因而对泥鳅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除了清塘、鳅种消毒等常规工作以外,应特别注意改善水质环境、不投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防治[4]。4.1防治气泡病 4.2防治水霉病 4.3防治烂鳃、肠炎病
抵抗力下降、细菌感染、寄生虫、藻类过多等均可引起泥鳅烂鳃。水体恶化、过量投食、投食量不定等均可引起泥鳅肠炎病。防治方法:一是保持水质清洁,投饵量稳定。二是投喂肠炎灵和维生素,每天2次,连喂5 d以上。三是用0.3 mg/L二氧化氯消毒,同时内服诺氟沙星,每1 kg饲料拌药1 g,连喂6 d。4.4敌害
如水蛇、水鸟、凶猛鱼类、水老鼠、水蝎子等,防治方法:一是放养前彻底清塘;二是加强管理,及时扑杀敌害生物。5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 ℃,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捕捞方式:①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②笼捕法。可用缮笼,笼内放入适量炒过的米糖,引诱泥鳅进入,一个池子可放几只缮笼,每隔1 h左右拉上来1次,捕获率达50%~80%。③盆捕法。将大塑料盆缚上一块布,布中央开一与泥鳅身体粗细相当的孔,盆内放入炒熟的米糖,天黑时将盆按入池底与淤泥持平,夜间泥鳅寻味而来,过孔而入,诱捕量也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