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教学策略(6篇)
第一篇:本科院校内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现在的社会中,计算机及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所面对的毕业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巨大的计算机优秀人才的缺口,另一方面,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众多学生中,还存在不少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两种现象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经过调查发现,软件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的编程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这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教育体制落后的原因导致的。从毕业后的就业走向而言,基本上有九成左右的本科院校所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其毕业后所从事的是企业内部的软件从业工作,一般负责软件编程类工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校方以及学生群体都必须牢牢把握目前社会各大企业中对于人才的需求点所在,校方也应当结合需求所在制定对应的教学改计划。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可谓是一种大众化的现象,在此教育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就必要从学校生源情况出发,结合学生总体素质以及校方所具备的教学资源,来设定培养之路。
一、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的普及与应用,目前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已然是多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一种应用面及其广泛的知识体系,且其理论知识往往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在不断的更新,因此这对计算机教学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时代要求,专业面要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其本科四年学习期间时间也是较为有限的,因此所设定的教学内容需要有核心知识引导,并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宽泛性,而忽略了学习的核心,特别是本科计算机专业应当十分注重对于学生实际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为这对于社会就业需求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本文认为,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可以借助“平台+模块”的形式来设定培养方案,同时重视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实用性、完整性、学科性。
1、平台
平台将各个专业方向的知识整理在一起。综合CCZ田11)、SEZX、离散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库系统原理等学科的知识。
2、模块
模块所指的是,就具体专业学习的方向下,针对某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深入和强化学习。1)信息技术方向: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包括网络计算、综合编程技术、信息保证及安全、系统管理及维护、系统体系及整合、人机互动、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管理等内容。2)软件工程方向:学生加深对软件工程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包括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软件需求等内容。3)信息系统方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加深自己对于计算机相关信息系统的了解以及学习,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实践等内容。在“平台+模块”这一架构基础之上,校方应当着重强调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实践类课程的学习,要学会在实际的编程实验课程中扎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另外,也应当通过丰富选修课,来拓展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领域的视野,能够使学习及时接触到一线的计算机技术知识,避免与技术发展脱轨。
二、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培养应用人才,编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其中的关键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编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的编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基本的编程实验是计算机学科的基本要求,配合理论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基本的编程要求你。课程设计则是综合课程知识和基本实验进行的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常说的大作业,综合性实验对于交叉课程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备多门课程的知识。设计性实验则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设计能力,在设计设计性实验时,老师一般只会提出设计任务,设定整体实验的环境、条件和要求,让学生自行去制定开发和设计方案。项目开发具有综合性强、时间长、难度大、挑战性高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1〕。最后毕业实习和设计能够让学生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主流技术及软件工具之间的差距,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和环境。在安排毕业实习时尽可以地灵活运用各个学期的寒暑假,例如安排大二、大三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进行短期实习,这既能够让学生适应社会工作氛围,也能够让学生在日后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实践上进行精心设计,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以便能够提供水平更高、能力更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实验方式
传统教学经验中,一般会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彻底分离,且就两者的教学地位而言,一般也仅视实验教学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整体的教学主导,不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导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责任便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充实的学习环境,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L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T冈。及生产、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一体化放眼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目前生产、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一体化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具体而言,三者的关系体现于:教学过程需要得到科研工作的支持,科研工作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生产,因此三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一体化联系。针对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三者的一体化关系就必须在教学中放置在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丰富学生学习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所在,能够结合实际生产经验,以及科研成果为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曰。
三、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
之所以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衡量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但是伴随着目前高校内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发展,传统单一化的评价模式也就不再适合,必须结合新的培养模式与教学工作来设定新的评价内容。在注重学生理论方面考核的同时,也要越来越关注实践环节的考核,尤其是需要增加项目开发、实验设计等课程的考核比重,应当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下,积极鼓励导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深化教学研究,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代。
四、结语
结合目前的事情发展情况来看,国内本科院校在其计算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仍旧需要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和研究,伴随着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迫切。我们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最新的培养模式基础上,也必须结合国内实情出发,不仅需要针对国内高校的情况展开实际分析思考,也必须从目前社会上各大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点出发,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国外优秀经验在国内的实践作用,才能够帮助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代君,张丽芬.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探讨口】.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何迪.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口】.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3】包杰军.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口】.中国科技信息,2013.
【4】蒋宗礼.认识计算学科分类培养优秀人才山.计算机教育,2011.
作者:何骞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ord排版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此教学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应用以及办公软件的使用,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较强等特点,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的入门课程。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除了讲授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偏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经过多年探索总结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任务的目标性和在教学情境的创建,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获取知识的时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然后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代替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教学实施,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ord中的应用
WORD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主要成员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文字、图片、表格等处理功能。它充分利用了Windows系统的图形界面的优点,提供菜单和图标的操作方式,易学易用。
1、任务设计
笔者在课前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先分好组,选出组长,然后分组讨论本次学习任务的内容。最后选出以制作电子报作为课程任务。这个任务学生既感兴趣又与能让他们发挥自主创意。
2任务分解
1)任务特点①任务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该任务有极大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该任务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文字录人、页面排版和语言组织能力。③在任务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文字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用到文本框创建、文字录人、编排等技巧。④该任务要求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⑤通过学习,学生把相关的技能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实展现Word的实用性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2)任务分解实施步骤①页面初始化:新建一个Word文档,将其保存为“电子报”。在页面设置中设置合适的页边距。②给电子报添加标题,输入标题内容“奥运小知识”,标题“奥运小知识”设为艺术字,艺术字版式为“衬于文字上方”,形状为“两端近”,填充效果为“纹理”选项卡中的第一列倒数第二行“水滴”纹理。三维效果为“三维样式7”。③创建三个文本框,标题“奥运会口号”设为黑体,二号字体,“奥运会精神”设为黑体,三号字体,其余字体为宋体,四号字体。按照样文对文本框进行设置:文本框线条的颜色更改、线条设为虚线或是实线,文本框底纹的设置。设置文本框的文字环绕为“浮于文字上方”,调整文本框的位置,美化文本框。④插入图片,调整“福娃迎迎”图片的大小,设置文字环绕为“浮于文字上方”,其余图片的文字环绕为“紧密型”并调整图片的大小。⑤绘制星型图形和心型图形,文字环绕方式为“浮于文字上方”。
3任务实施
1)选取合适的任务才能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因学生参与感不强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常只有源于生活和符合学生需要的任务才能吸引学生。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喜欢某门课程,先要让学生对它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他们思维活动是会异常的活跃,并对课程产生丰富的情感。此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来导入新课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由于地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加上个人因素,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电脑操作水平也熟练,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务,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深的任务,使他们觉得具有挑战性。有些学生操作不熟练或者不知道具体的选项在哪里而需要长时间寻找,操作起来很慢,可以给他们安排基础性的任务。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体现个性化的教学并加以引导4)任务的设计应该要从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设计,通过任务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具体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人参与其中。
4任务完成评价方法
任务的评价应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是否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任务带来的成就感,通过多维角度来进行评定。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可以系统地串联起来,做到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迁移。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自主、合作和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的关键,好的任务活动需要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等这些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第二,任务效果评价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保证。评价与反馈是学习活动的收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课堂参与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地实践和积累,探索和创新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灿.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4
[2]耿小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3]阎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上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
作者:张清春单位: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任务驱动法研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为例,分析该方法的应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旨在更好的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
0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理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不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更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该方法具有突出的合作、自主、探索的教学特点。在任务教学法施行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分解教学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细化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要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新相结合,而且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是相得益彰。这不仅对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形成完整的教学主线,使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明了,由易到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将需要教授的知识直白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将教学目标合理、科学的分解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还要具有引导性,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1设计任务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就是任务的合理划分,它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授氛围,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着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各个任务之间的衔接,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例如,在Word课件教授的过程,老师可先通过一些复杂、漂亮的画报、宣传单或是个人简历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的投身到Word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布置设计任务,例如以“关爱地球”为主题设计板报、宣传册,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以及操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设计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2分析任务,正确引导
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的分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执行方案。老师在这一阶段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对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老师不要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评价交流,总结拓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步骤就是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借鉴,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评价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二是,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的点评,主要是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共享借鉴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而评价,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品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问题
3.1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贸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再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2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有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3.3发散性思维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任务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片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유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片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一些同学将纸质版的图画都传输的电脑当中,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驱动法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它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慧华.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80-180.
[2]宋丽丽.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1,08:179-179.
[3]王晓玲,颜秉忠.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2,:154-155.
作者:张艳英单位:濮阳市卫生学校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分阶段考试方案思考本文总结分析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缺点,提出一套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公共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
当前,计算机早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工具,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成为每位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要求》的核心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增强高职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技能水平的掌握。
二、课程定位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的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以前的要求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全区组织的广西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的考试并通过才能毕业。自2014年下学期起,教育厅下发通知终止了此硬性规定后,传统的应试教学法已经不再适应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提高我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为了他们继续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为专业和就业服务,对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的立项目的是为了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化进行,将课程考核分阶段性测试,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打造“人人都会使用计算机,个个都熟悉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新常态。
三、主要研究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水平
1.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
2.拟解决的问题。解决如何整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的问题?解决怎样设计一个项目,既能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又能进行模块化教学,还能方便分阶段考试的问题?开发设计一个基于WEB的无纸化考试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考试,答疑。
3.预期达到目标和水平。提高我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为了他们继续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为专业和就业服务,对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的立项目的是为了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化进行,将课程考核分阶段性测试,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力争打开水电学院毕业学生“人人都会使用计算机,个个都熟悉办公软件应用”的好局面。
四、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实施方案及实施方法。第一阶段(2015年5月),对我院2015级开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分模块教学的方案。第二阶段(2015年6月-2016年1月),进行方案实施,根据实施分模块教学效果,提出分阶段考试设计方案及考试评价体系。第三阶段(2016年2月-6月),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2.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负责人长期在一线从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实验实训的经验。其次,公共基础部和各系部提供的机房可以保证学生上课时1人有1机。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也都来自教学一线有非常深厚的授课经验;并且所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有2人,本科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助教1人,助工1人;每个人都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都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的渗透和研究,课题组整体是一种职称、年龄、学术水平合理的有机组合,可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地开展。
五、研究成果呈现
形式:论文、研究方案,基于校园网的无纸化在线考试系统;实施范围:所有学习《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班级;受益学生面:我院2014级及以后各系新生。
六、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项目的特色:分模块教学、分阶段考试方式可及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在分模块教学中变被动的应试学习为积极的探索研究,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知识学习效果,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对模块化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本课题立项的意义在于总结分析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缺点,提出一套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的方案,对提高我院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袁良凤老师多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和学生实训指导的工作,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具有丰富的经验。项目团队科研能力强、合作精神好,教学经验丰富,具备完成项目的充分条件,申请经费合理,我们将尽力支持并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实施。
作者:叶文袁良凤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专业BPO方向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分析摘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下,我校选择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专业(BPO方向)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内容,从调研、制定方案、确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到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总结出适用于BPO专业方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教学标准,并实践研究校企合作下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BPO;校企合作;教学实施模式
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先是由Fururnark和McMullen(麦克米伦)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并加以阐述的。当时“校本课程开发”被定义为学校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后来出现了以美国课程理论家约瑟夫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的课程模式”和以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为代表的“过程开发模式”两种影响力较大的课程开发模式。这两种模式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方式上相得益彰,主张以下几个具有共性的校本课程开发思想:第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和创造体是教师和学生。第二,课程开发强调过程与结果、目标与手段的连续统一,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第三,开发出的校本课程采用集体审议来评价和改进,评价方法是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性探究方法。
2计算机应用专业(BPO方向)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2.1“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这要求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本学校的专业特点、就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即时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调整课程内容。大连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BPO(业务流程外包)人才的需求问题在服务外包企业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为大连地区服务外包企业培养和输送符合岗位技能需求的人才是设置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要目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政府、企业、行业组织起来推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2.2中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的需要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改革阶段,能否健康地开展取决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特色。对计算机应用专业(BPO方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校企共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以及如何培养校本课程的师资团队等研究,建立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校本课程,为当地市场经济发展培养可用人才。这项研究结合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遵循科学发展的观点,开发具有“对日”BPO特点的校本课程,创新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价值,同时也可以解决当前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缺乏对计算机应用专业(BPO方向)的具体指导问题,具有地区特色。
3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
3.1课程种类、课程标准、评价考核标准的确定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总结出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岗位技能,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出需要开发的四门校本课程《日文数据处理》、《日文办公操作》、《日文桌面排版》、《日本机械制图实训》,并同期开发出课程标准、评价考核方案和网络课程资源。
3.2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模式
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出来后,需要教学实践的验证,并进行反复修改。由于校本课程是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开发出来,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采取了“引企入校、校企合一”的模式,在课程中引进生产任务和对日工具软件,搭建工作和教学平台,使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效融合;引进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使校本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统一,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同时引进企业文化和员工管理制度,使校本课程教学氛围和生产氛围合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选派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捆绑”助教。教师在助教的同时向企业工程师学习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和水平,由此培养出一批实施校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团队,从而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
3.3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我校对计算机应用专业(BPO方向)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行业、企业、学校),主要采用对已开发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坏作为衡量标准,从教师参加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培养的学生参加学生技能大赛、学生参加日本BPO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以及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评价结果看,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有效成绩,70%的学生被企业录用,50%的学生参加地区BPO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各级奖项,70%的学生通过了日本行业举办的职业资格认证,教师使用校本课程优秀课例参加学校、国家级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了国家一等奖的优秀成绩。
3.4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分享
第一,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由单一教师转变成教师、企业专家、行业专家等共同完成。通过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实践,实现了校企之间深度融合,创新了面向BPO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BPO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到网络课程的研发,建立了生产和教学“合一”的课程体系,完成了从教学到生产的过渡,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在评价上引入日本行业认证,评价方法与国际接轨,有效论证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同时地区对日BPO产业特点带同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色建设,使得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人才需求,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者:王苒单位:大连电子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部
第六篇: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计算机行业在不断发展,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学生就必须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操作能力。从当前形势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对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本文主要围绕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探讨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水平人才的重任。从目前来看,计算机应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学生普遍掌握的是简单软件的操作能力,但是缺少的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计算机硬件的维修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因此,就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信息行业以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为主导,技术革新快,更新频率高,基于这一点,计算机专业就必须要与时俱进的更新、完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目标,所以计算机教师要对专业的变革时时关注,并采取有新意的教学方式。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方面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的转变观念,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被动状态,完全是按照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去学习,课堂能动性被严重制约,缺乏计算机实践的时间。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注意到学生的层次差异,教案没有形成梯度。不同的学生在爱好兴趣、家庭环境及知识理解能力方面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计算机基础上也必然有很大的差异。高职院校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经常会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理解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早已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因此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之,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教师没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的知识,那么就很难完成计算机操作。除了上述外,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教案也有一定问题,它缺少人性化设计,没有明显的梯度划分,这样就会影响到计算机教学质量。重软件系统操作教学,轻硬件的实践。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往往只重视对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性能、参数等的讲解,拿旧电脑做示范,对其进行拆装,之后让学生再折腾这些旧电脑。而教师一般用较新的电脑来给学生做组装演示,却不让学生去实践练习,所以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就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对计算机实践的兴趣。
二、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课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计算机的操作主要是以各种软件为基础,这就说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重点就是教学生如何来使用软件。目前,各种软件已经涵盖了各个方面,并且还有层出不穷的新软件也在迅速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也是不可能的,教学改革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学模式也从以往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学生有越来越多的学习途径。与此同时,为了能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教师就要将多媒体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上获得进步。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应用课程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悟性,所以掌握课程内容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就有必要开展分层次教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分到一组,学生间也能有创新产生;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通过良性的引入和指导,让学生能尽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好的学习方法。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一,计算机应用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目的是能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无论是在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原理方面,还是在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方面,计算机应用教学都处于重要的位置。第二,计算机应用教学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课堂都被理论讲解占据着,并且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利用计算机应用课程,才能使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方面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现在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多数都是单向性的,通常是企业安排人员到学校培养学生,或者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这种校企合作方式是单向性的,要改变着种方式就要建立工作室或岗位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式,教学实践内容就由工作任务来充当,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工作任务,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环境,可以边学边做,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对工作环境有了真实的体验。目前,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通过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对计算机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计算机学习兴趣,开始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相信只要不断的探索,找到计算机学习的新方法,那么学生必然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这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作者:郭歌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