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农民手拉手 生态农业创品牌
在中国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村流转出去的土地全部都种上了核桃。现在,我们夫妻俩在收取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以在园区打工,挣双份收入。8月12日,在凉山州德昌县王所镇响地村,贫困村民沈正跃说起自家土地流转情况时,一脸惬意。
近年来,作为四川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之一的凉山♥州德昌县,不断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机制,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了集研发培育、设施基础、产品加工、品牌包装、物流配送、观光旅游、康养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形成以一带二、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院县合作,打造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
大凉山(德昌)核桃产业园科技研发区位于王所镇响地村,于2014年5月开始编制总体规划,同年12月启动建设,以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为科技支撑单位,聘请了中国林科院核桃首席专家裴东教授为核桃园区建设技术顾问。核桃园区以现代林业科技为抓手,立足于全国核桃种植资源收集和凉山州核桃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现代林業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园区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的集产、学、研种、加、销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18万亩,总投资11.83亿元。
园区建设之初,由德昌县委、县政府组织对土地进行高标准整理,包括土地平整、田埂护坡浆砌、公路挡墙浆砌等,共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整理出1000亩土地。沈正跃家的两亩多土地,就是借此机会被整理成形。
此后,园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村民参与分成。流转合同在沈正跃心里十分明了。目前公司按每亩700元、林下种植400元的费用给我分 ☻成。他说,此后5年10年间,每亩标准将提高到2000元,10年后为2800元。王所镇党委书记张建军说,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还可以在园区内从事其他劳务工作。
通过院县合作,在打造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的同时,德昌县还于2016年在园区核桃林下试种了150多亩万寿菊。
万寿菊每年9月至年底均为盛花期,亩产量可达三四吨,市场价格พ约每公斤1元。德昌县林业局局长徐忠说:今年,园区内已经大范围种植万寿菊,现在已经开始采摘万寿菊花了。
?院县合作,倾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如果没有好的推广路径,就是到了村头也传不下去,而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往往就差这最后一公里。怎样才能打破这个瓶颈,使怀抱成果的专家和苦盼支持的农民接上头、拉上手?院县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省农科院以院县共建为平台,采用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探索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真正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好各项新技术。
枇杷是德昌每年农历春节前后上市的主要农特产品之一,由于传统人工种植方式费工费时,劳动力成本高,产品质量差、价格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省农科院专家牵头亲临德昌县小高镇高丰村后,组成科技攻关小组,结合高丰村的土壤结构和德昌县气候条件,探索出了枇杷新型种植、修枝、整形等高效种植模式,不仅让高丰村种植的枇杷在全省一炮走红,而且产生了积极的推广辐射效果,带动了德昌县整个安宁河流域乡镇村民种植枇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小高镇高丰村种植的枇杷,每年12月中下旬即可上市,价格始终保持在25元左右一斤,而且大多都是外地的客商来坐地收购的。德昌县分管农业的相关县领导表示,现在,德昌正在通过院县合作,倾力打造万亩枇杷产业园区。
科技的种子一旦在农民中播下,便孕育出无限的生机与希望。2017年6月16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攀西分院授牌仪式在德昌职高举行,宣告了四川农业大学与德昌县正式喜结连理。
授牌仪式上,德昌县委书记瓦西亚夫在致辞中表示,攀西分院的建立,搭建了一个农业科研成果集成示范和应用转化基地,必将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重要的、更好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发挥德昌乃至全州的资源优势,优化德昌的农业发展格局。
?院县合作,让农户鼓起了腰包
院县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德昌县先后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以林果、蚕桑、果蔬等为主的产业科技合作机制,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凉山州热科所等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蔬果和畜禽等产品认证,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建昌鸭、德昌桑葚等。
此外,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还累计组织召开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50余场次,培训农村种养技术能手约10万人次,示范带动先进农业技术传得更远,在农户心中播得更深。过去种核桃是人家咋种我就咋种,现在有了北京和省里专家的指导,我一亩地的核桃多赚几百元、上千元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沈正跃说。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德昌县通过搭建院县平台、实施合作项目、创新服务方式,一大批农业新品种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技能走进田间地头,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全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挖掘出更多的增产和增效潜力。截至目前,德昌县已创建省级名牌产品3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获三品认证19个,创建大凉山区域品牌61个;吸引首个中国果桑之乡落户,成为全国生态果桑第一县;先后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四川省昌米之乡四川省优质早市蔬菜生产基地等称号。
通过院县合作这个科教兴农大平台,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得以推广应用,不仅让农户装满了粮仓和鼓起了腰包,也有力提升了院校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德昌县分管农业的主要领导说,2016年,德昌县通过创新院县合作机制,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7元,增长9.69%。2017年,这一系列数据还将被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