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汉前期的淮南国局势

时间:2024-11-10 18:51:2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西汉前期的淮南国经历了从异姓向刘姓的转变,共历四王,其中三位诸侯王都发动或谋划过叛乱。淮南国局势一直处于动荡和不安当中,在西汉初年绝无仅有。这种局势严重危害到中央集权,加快了西汉政权处理诸侯国问题的脚步。

[关键词]西汉前期;淮南国;黥布;刘长;刘安

淮南国,是汉高祖刘邦最早分封的八个诸侯国之一。西汉前期,伴随着从异姓王国向刘姓王国的转变和国土面积的数易,淮南国的局势也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这恰恰是当时诸侯王国状况的一个缩影。

一、西汉前期淮南国概况

二、西汉前期淮南国局势

淮南国只是众多诸侯王国中较普通的一个,军政实力不如吴、楚,恩宠不及梁国。但是淮南四王中有三位都是因为谋反而失国,其中既有异姓王黥布,又有同姓王刘长、刘安。唯有一个短暂徙封淮南的城阳王刘喜无事。

(一)异姓王黥布时期的局势

“黥布,六人也,姓英氏……坐法黥……”

(2)早年曾至骊山为刑徒,后“亡之江中为群盗”。

(3)陈胜起兵后,黥布投靠番君吴芮,并取吴芮女为妻。后归项梁,作战勇猛,“布常冠军,”

(4)被封为“当阳君”。项梁战死后,又属项羽参加巨鹿之战,布先渡河,与秦军数战均获利,从而击溃秦军。后黥布作为先锋。从“间道”入函谷关。“项羽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5)不久在项羽的指示下,黥布在郴将义帝杀害。

可以说黥布是项羽的心腹,但是在受封后,他对项羽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从两件事上可以看出:一是项羽征齐王田荣,布称病不往,只派数千人出战;二是汉军败楚军于彭城,黥布并没有派兵救楚。这两件事引起项羽极大不满,几次派人前往责备黥布,黥布对此产生了恐惧,渐生二心。刘邦在彭城失利后,派出随何携二十人前往淮南游说。随何以楚汉双方势态和黥布对项羽的不臣行为,劝其背楚降汉。黥布到了汉营,先是被刘邦傲慢的态度侮辱想自杀,后受到比拟汉王的高规格待遇而“大喜过望”。虽然黥布降汉,但在九江的家人被楚军杀害,九江兵也落入项伯之手,只收集了几千人归汉,可谓狼狈。“四年秋七月,立布为淮南王,与击项藉。布使人之九江,得数县。五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垓下。项藉死,……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焉。”

(6)

是时天下初定,黥布以为可以安心割土为王,永享太平。但是高帝十一年韩信、彭越先后被诛杀,尤其是彭越被做成肉泥呈送给诸侯时,黥布恐惧至极。于是私下准备兵马,以防不测。但在这时,黥布怀疑自己的宠姬与中大夫贲赫有染,欲捕杀贲赫。贲赫害怕,前往长安状告黥布谋反。黥布于是将贲赫灭族,举兵反汉。刘邦得知后,与群臣商议对策。汝阴侯门客薛公提出了黥布的三个待选战略方案,为上中下三计,并断定他会选择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

(7)

黥布虽然在策略上失败了,但军事能力依然出众,攻荆、楚皆克。与刘邦的军队在蕲西相遇。两军对垒,刘邦远远地问黥布为何要反,黥布回答:“欲为帝耳。”于是刘邦大怒,进击布军。黥布所率仅一国数郡兵马,怎敌得过刘邦的天下精锐之师,几次战斗均败,只得带领百余人逃到江南。黥布曾与番君长沙王吴芮有婚约,于是吴芮的儿子长沙成王吴臣诱骗黥布,“伪与俱亡走越。”

(8)于是黥布逃往长沙国,在番阳的布兹乡被杀,黥布之乱遂平。

从高帝四年受封到十二年败死番阳,黥布共称王八年。无论是项羽时的九江王,还是刘邦之下的淮南王,黥布只想做一个割土守业的诸侯,就像薛公所说:“布故骊山之徒也,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也。”

(9)但为了避免韩信、彭越等人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便私结兵马以求危难ป时自保,事情败露仓惶起事,却不争天下。可见其目光短浅,一句“欲为帝耳”,并不是他的真实目的。

(二)同姓王刘长和刘安时期的局势

黥布死后,刘邦封刘长为淮南王,是为淮南厉王。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其母为赵王张敖的美人。高帝八年,刘邦路过赵国,赵王将厉王母献上,于是怀有身孕。后来,贯高谋反事发,厉王母受到牵连下狱。在狱中生下刘长,随即自杀。刘邦后悔,将刘长交给吕后养育。虽然史料中记载刘长是高帝之子,但王云度先生认为厉王母从八年十月“得幸有身”到九年十二月入狱,怀胎竟达14个月之久,这是不可能的,推断刘长为刘邦的养子,而非亲子。

(10)如果史料记载无误,ฐ从刘长的性格及日后的所作所为上来看,应非刘邦亲生。

2、隐匿罪犯,给予官爵。

3、阴谋反叛,私结闽越、匈奴。

4、不接受皇帝赏赐,为罪臣忌开脱。

数罪并罚,文帝不忍心杀死刘长,将他流放到蜀郡严道县的邛邮。并且给予了一定的待遇,“……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材人得幸者十人从居。”

(13)

刘长被流放,既可以免遭杀身之祸,又能使文帝不落下“杀弟”的恶名,同时解决了淮南国动荡不安的局面,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安定。但淮南王不忍“摧折”,绝食而死,由于沿途不敢打开封印囚车封印,直到雍才被发现。于是文帝将沿途各县没有打开封印给淮南王饭食的,一律弃市。以列侯将淮南王葬在庸。

刘长死后,淮南国一度收归中央管辖。文帝八年,封刘长的四个儿子为侯。十二年“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追封刘长谥号为“厉王”。十六年,城阳王复封故地,将淮南国三分给刘长三子,即淮南国、庐江国和衡山国,豫章郡收归中央。此时的淮南国已经不能和前代相比,政治上的分割、土地和人口的减少等因素都减小了其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刘安为第四代淮南王。“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14)武帝对刘安十分尊重,喜欢他的文章。“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

(15)可见刘安是一位文质的诸侯王,既是思想家又是文学家。

爱好文章方术的同时,刘安对谋反也十分热衷,淮南国的政局又陷于不安定之中。刘安的第一次谋反是在景帝三年,时值吴楚七国之乱,“王欲发兵应之。”多亏淮南相领兵坚守,等来援军,淮南国得以保全,刘安的反叛之心也没有被发现。

武帝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太尉武安侯田的一番话更是刺激了刘安的不臣之心,“方今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

(16)田也许是在奉承刘安,刘安却大喜,赠送给他许多财物。归国后,刘安一面准备攻战器具、贿赂各诸侯国,一面派女儿刘陵在长安刺探,结交权贵。

后来发生了“雷被事件”,使刘安再一次准备发动叛乱。♋淮南国郎中雷被因得罪了太子刘迁,恐惧被害而投军与匈奴作战,刘安和刘迁加以阻挠,雷被逃到长安上书。刘安准备起兵,但是一直犹豫。武帝赦免了刘安阻碍雷被从军、不从诏令的罪行,削二县。刘安在“雷被事件”中三次决定起兵,但都没有实行,由此可见他的犹豫不定。叛乱未发生,也没有被察觉,即使被赦免,他仍然密切注意朝事,觊觎皇位。

刘安的臣子大约分为两派。左吴、赵贤等人积极参与刘安的谋反。另一派是伍被等人,数次劝谏刘安不要起兵作乱。伍被是一个颇有战略眼光的人,刘安几次向他询问,伍被从天下时局、历史教训、自身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认为起兵失败是必然的。他曾献给刘安一计:上书请求令郡国豪富徙边朔方,并且伪造朝廷文书逮捕诸侯太子和宠臣,从而制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这样才可以发徼起兵。如果伍被的计谋成功,那么利用社会矛盾趁虚而起,叛乱成功的可能很大。但是刘安认为不至于用这样的计谋,直接起兵就可以。刘安制造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夫和将军等官印,准备在起兵之日刺杀大将军卫青,说服丞相公孙弘。计划谋杀淮南相和二千石官员,以“南越兵入”为名发动叛乱,快速占领江淮地区,如果兵败可以退入南越寻求避难。

正当刘安谋划的时候,发生了“王孙建告密事件”。刘健是刘安庶子刘不害的儿子,有些才华,因为ฬ不满其父未被封侯,“欲害太子。”太子刘迁多次抓住刘建,处以鞭刑。刘建怨恨,让好友严正上书状告太子。武帝令廷尉审理。这时,曾被刘长杀死的辟阳侯审食其之孙审卿暗中收集淮南王谋反的证据,报告给丞相公孙弘,引起了公孙弘的重视。武帝派人抓捕刘迁,淮南王准备即刻起兵,但因为只有淮南相到场而不能杀尽二千石官员,开始犹豫起来。刘迁因一同谋划刺杀中尉的人已死,便自杀以保全刘安,未遂。

刘安数次预谋叛乱都没有被发现,但是这次他的心腹伍被自首,俱说淮南王谋反事,“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捕王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

(17)武帝与诸侯王商议后,“论国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不能相教皆当免,削爵位士伍,毋得官为吏。其非吏,它赎死金二斤八两……”

(18)刘安自杀,王后、太子等共谋者都被诛杀。“国除为九江郡。”

西汉立国82年后,淮南国终于因为屡次叛乱从版图上消失。西汉前期之局势,无论是异姓王还是刘姓王,诸侯国谋反事件频发,但像淮南国这样,每一位王都阴谋叛乱的却绝无仅有(刘喜为淮南王时间很短,故不将其算在内),这其中有着特殊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此非独王过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夫荆楚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索引述赞》也作出评价:“淮南多横,举事非正。天子宽仁,其过不更。车致祸,斗粟成咏。王安好学,女陵作。兄弟不和,倾国殒命。”司马迁认为除了淮南王自身的过错,荆楚的民风是导致淮南国局势不稳的重要原因。司马贞的《述赞》认为,淮南国行事不公正、屡次被宽恕而不知悔改、兄弟不和也是淮南失国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当时的社会原因。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汉承秦制,与秦略有不同,西汉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中有八个是异姓国。这八个异姓王都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其中韩信、彭越、黥布等都具有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实力。这种情况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起阻碍作用,也深为刘邦所患,但在楚汉相争及汉初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也只好“与诸侯共天下”。项羽被消灭,国家走上正轨,刘邦便着手处理诸侯王问题。即使黥布不反,淮南国也注定会归到刘姓手中。因此,黥布失国,是历史的必然,而这场叛乱只是困兽之斗,渐渐拉开了刘邦剪除异姓王国的大幕。

刘长、刘安父子虽然没有正式发兵,但谋反行为都远远多于黥布。刘姓王反而积极参与谋反,这并不难理解。刘长的母亲、刘安的父亲都死于囹圄,因此他们时常怨恨朝廷。而刘长可能也知道自己并非刘邦亲生,这也许是淮南国局势动荡的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无论是异姓还是刘姓,汉初的诸侯国都握有重权,尾大不掉,叛乱频发,极大危害到中央集权。因此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诸侯国的措施,像淮南国这样动荡不安的局势再没有出现过。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