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艺术专业学校舞蹈专业的选材状况解析
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国教育体制中ฐ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环节。不同于高等院校的招生模式,该类学校通常是在学生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进行招生,虽然在级别上等同于高中学制,但与普通高中注重基础知识,为高考升入大学做准备不同,更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并以学生毕业时是否掌握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能否胜任相关工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在当前的中等专也学校专业分类中,多为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其中舞蹈专业即为主要的代表,同时也是该类学校最主要的专业。由于受舞蹈专业职业生涯短,要求成效快的限制,舞蹈专业的选材和其他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表演艺术,舞蹈的材料不是画布、颜料、音符和乐器,而是身体。身体状况的优劣,直接决定培养的最终结果。因此,舞蹈的选材,某种程度上是对身体的选择。笔者近年来对我国中专舞蹈专业的选材情况进行分析,考查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解放军艺术学院中专部、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等国内几所主要的舞蹈学校。总体而言,当前舞蹈专业的选材既体现本专业的选材优势和独特性,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本文试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材年龄小,成才早。
由于舞蹈表演特殊性的需要,舞者的身体必须通过长期专业而又严格的训练,才能逐渐达到舞蹈表演所要求的身体能力和表演水平。受生理条件限制,舞蹈的专业训练最迟不宜超过12 岁,超过此年龄,身体的柔韧性下降、部分肌肉无法通过训练定型,舞者所需要的弹跳能力和协调性也难以得到深度开发。因此,舞蹈的选材要求一般开始较早,甚至低至不足10 岁。相较于其他艺术类专业,如器乐专业, 选材按照要求在12-16 岁,多为14 岁左右;声乐要求在15-16 岁变声之后,美术专业要求年龄不超过18 周岁的应届、往届初中毕业生,中专舞蹈专业学生入学年龄明显较低。
芭蕾舞专业年龄要求最低,11 岁左右,其次是中国舞和歌舞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低龄趋势。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的入学年龄还要低于规定年龄,在早些年甚至有不足10 岁的学生进入芭蕾舞专业学习。当然,除了有家长瞒报年龄的原因之外,尽早进入专业学习领域,从而尽早成才,也是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这样一来,舞蹈专业学生的成才周期虽然略长,但因为低龄入校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16、17 岁已经完成学业。在本人的调查中,舞蹈专业18 岁附中毕业较少,多于16 岁已经进入各地歌舞剧院及其他表演团体,开始职业演艺生涯,或考入大学进一ษ步深造。而美术、音乐类专业中,受录取专业的年级限制,尽管学制为2-4 年,大部分学生毕业时年龄为18 岁。此时,中专舞蹈专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岗位上工作1-2 年,或者处于大一、大二的学习阶段了。选材年龄偏小,甚至和体操专业同步,使舞蹈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展开专业训练,避免人才荒废和优秀学苗流失,更容易出成绩。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专的孙科即为典型代表,他在16 岁时已经成功塑造了《孔乙己》中的舞蹈人物形象。而今已成为脱口秀明星的金星,荣获全国首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少年组第一名时年仅17 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走上社会后在专业素质、职业规划方面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以科学方法进行形象与身体素质的选择。
舞者的身体能力是舞蹈教育事业的基石,身体素质与形象的选择是中等专业学校舞蹈专业招生的重中之重,国内开设舞蹈专业的中专无不是把这一点作为人才选拔的首要标准。一般而言,在形象的选择上遵循了传统的审美标准,要求五官端正,甚至是比例协调出色。在身体的选择上,除了遵循多年来固定的上下身比例差﹣ 12 的最低限制之外,有经验的招生官在学生的肌肉形状、骨骼形状、跟腱长度、小腿长度、外形整体比例也进行了细致的查看,对于芭蕾专业而言,女生脚趾的形状和脚背的弧度也是考试测量的必要参数。由于身体素质包含了遗传能力和后天训练能力两大部分,在选材时,由于考生年龄较小,对未来能力的预见尚需一定的时间观望,因此对身体先天遗传状况的把握和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舞蹈需要长期、系统的科学训练,才能使舞者的先天能力得到后天训练后充分的发展,进而达到舞蹈表演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在选材上除了传统的目测、测量仪测量、运动测量、家长情况测量之外,部分学校借鉴国外的先进仪器测量方法,运用X 光、运动器械考查学生的骨骼形状、韧带弹性与发育程度,避免常规选材中目测无法解决的脊柱侧弯、髋骨狭窄问题,影响未来的训练结果,同时必要的骨龄测试也避免孩子身高发育不良的潜在选材隐患。另外,在选材测量的评估值上,部分学校也一改过去的模糊性和感性标准,建立了舞蹈专业人才选拔的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评价系统和评价的数学模型,涉及考生髋关节柔韧性、躯干柔韧性及弹跳力等素质的测量方法,输入数据库,进行计算机图式分析与整体测量,使选材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客观、严谨,有利于科学的统计与分析。这种舞蹈选才更为科学、½有效,选才的严格和品质的优良的为接下来的舞蹈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直接决定成才几率。
三、选材整体专业基础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由于艺术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我国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呈现几何级增长,不仅辐射面广,一线城市到乡镇均可见专业的培训机构,在培训质量上也大有提升,专业性越来越强。这一方面是艺术教育意识的进步和积累,另一方面是大量艺术专业毕业生群体的加入,带来的教育力量和师资储备的结果,这也充分体现在舞蹈专业的招生过程中。
据笔者的考查,在芭蕾舞专业方面,尽管有地区差异,一线城市的学生水平优于三线城市,南部省份优于西北和中原地区,但整体而言,三试选拔之后的考生测量结果为:规范性过去五年来逐渐提高,学生的身姿、站姿、基本形态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意识;在基础运动方面手位准确规范,行走自如,保持正确形态;建立了基本的跳跃规范,推地与落地有清晰意识,有较为准确的重心把握与控制,身体的敏感度强,对音乐的把握恰当。在中国舞专业方面,剧目表演水平的难度和表现性进步明显,整体柔韧性与协调性体现出良好的专业训练基础,西北部地区和南部省份的差异逐渐缩小。在专业基础方面提升尤为突出的是国标舞专业的考生。该舞种从上世ผ纪九十年代开始业余培训以来,逐渐风靡全国,近年来生源充足,报考者众多,在此基础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等中等专业学校均开进行招生。以笔者参加的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国标舞专业招生为例,考生的专业水平总体较高,在剧目表演、专业基础素质方面明显优于中国舞舞种的考生,在艺术完整性与成熟度方面,也有领先之势。部分考生的身体能力与表现性已经有明显的成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国标舞的训练方式是由剧目和分散舞种带动的整体训练,考生的表现能力、专业素质合为一体,无形中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强化;二是国内大量的表演和比赛为考生提供了锻炼平台,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故而在表现性上和舞台掌控力及成熟度方面比其他专业考生更有优势;三是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舞种,考生有更多的专业资料可供借鉴与参考,无形中提升了整体水平。因此,国标舞的后来居上对整体舞蹈专业考生基本能力的带动和影响也成为近年来招生的热点和亮☑点。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等舞蹈专业的招生体现出良好的势头,生源充足、质量逐年提高,招生评价体系越来越科学、系统,为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招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男生报考率逐年下降;重视身体素质的选择而忽略文化素质的选择;由于测量体系无法全面覆盖,一些艺术感觉等软性因素无法全面测量,也存在着培养失败的潜在风险。因此,中专舞蹈专业的科学选才是专业、复杂、多元的体系,一方面需要建立更加专业、科学的评价系统,另一方面也需要长期而又精深的专业教学与训练,只有两者结合,不断完善,才可能将储备优秀的舞蹈人才和培养出优秀的职业舞者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