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高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一、公民素质教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公民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国家的公民进行♥教育,使其由自然人进化到合格的公民,符合社会对公民的各项要求。
在当前社会,公民素质教育十分重要。首先,公民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公民素质教育关乎我国的人才培养;其次,公民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公民是构成社会的个体,只有公民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宏伟目标;最后,公民素质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可见,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社会的一项必然趋势。
二、当前高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现状
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同时也需要每个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和道德准则,但在บ对广大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学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学校里,学校是他们接受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中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更容易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更倾向于接受学校传播的思想理念。那么当ฅ前我国高中生公民素质教育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
1.内容老套,与社会脱节
我国高中生公民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内容过于陈旧,往往与社会脱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当前的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过于强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反而忽视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这往往导致我们的学生知道许多大道理,但是对生活中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反而不了解;二是由于我国当前的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发育过程,很多高中教师和家长还认为高中学生是小孩子,过于保护,这就导致对高中生的公民教育内容往往与社会脱节。这种内容陈旧的公民素质教育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和社会都没有什么用,反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方式落后,吸引力不强
当前高中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另一个缺点就是教育的方式太落后,没有吸引力。高中生介于青少年和成年之间,虽然已经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还是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我国当前的高中生公民素质教育往往采用比较直接的颁布规章制度或者学生守则的方式来灌输给学生,有些学校甚至强行要求学生背诵,看起来似乎学生都掌握了,但实际上这种生硬的教学方法只会引起学生的ฑ反感,即使他们熟记了这些规则,也不会发自内心地去遵守,这正是许多学校公民素质教育开展得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实践,以理论为主
当前高中生公民素质教育中还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学生只能接受公民素质的理论教育,缺少相应的具体实践,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学校普遍认为高中生学业比较紧张,如果参与这种课后实践将会耽误其学习,所以很少组织学生参与这类型的实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对公民素质教育缺乏热情,不会主动去参与课后实践,这就导致对广大高中生的公民素质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转化成具体的实践和行动。
4.学生缺乏主体性
学生在公民素质教育中缺乏主体性是当前的另一大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公民素质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义务,强调学生必须做什么,而对学生享有的权利却很少涉及,这就使学生对公民素质教育感到失望和疲倦,不知道接受公民素质教育的好处和意义,从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加强高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对策
首先™,应该丰富教育内容,并与当前的社会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时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热点问题,不能一味地采用旧的陈词滥调,例如,在一带一路政策出台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以及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这样比较新鲜的内容,既能够结合时事政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社會制度。
其次,应该改革教育方式,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传统的灌输方式只能引起学生的方案,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公民素质教育,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或是社区送温暖的志愿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来提升中学生的公民素质。
最后,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的权利教育,告诉学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享有的权利,让学生对自己公民的身份产生认同感,让他明白权利和义务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充分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才能更好地享受国家
赋予的权利,从而调动学生接受公民素质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接受公民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使他们从学生转变成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既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