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研究
一、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当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特别是一些基层中学更是如此。很多学生在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后认为田径项目只有跑步与跳高、跳远,对于其他的项目毫无概念。再加上课堂教学中缺乏技术指导与趣味性,很多学生在完成老师交付的基本锻炼任务后选择休息或者成群结队的聊天,不但耽误了学习时间更是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降低了体育锻炼的热情。
2.缺乏教学吸引力作为一项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室外课程,体育本应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以及过于追求训练效果,一些学生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这也是导致体育课请假情况不断发生的主要诱因。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初高中阶段体育田径教学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体育特长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影响,由于体育特长生可以优✈先录取且作为加分项,所以很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目标就是能够作为体育特长生加分,从而错误的理解了体育课程的学习意义,而另外一部分则正相反,认为自己不走体育特长生的路线,不需要学习体育,也就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体育课程设置的根本意义。
二、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改进措施
1.强化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制约,当前许多体育老师依然延续过去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按照课程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流程性讲解而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环节,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身体特点为出发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自由选择喜爱的田径课程项目,同时予以技术引导和ϟ支撑,从而实现真正的体育田径教学的运动性以及趣味性。
2.田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当前传统的田径教学在课程进行中往往只是注重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却忽视了与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外生活的关系,从而导致学生认为田径体育课程与生活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这样就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学生的角度而言,由于缺乏田径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在他们看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完成体育考试,一旦体育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通过体育考试后田径就与自己再也没有关系了,抱着这样的态度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不利ภ于学生今后身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性的田径教学改革,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思路,通过设立一些课外实际田径活动来实现田径与生活的结合。比如说通过班主任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组织野营训练活动,通过在野营中开展田径竞赛,包括赛跑、跳高等田径项目的比拼来强化学生对于田径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为学生促进团队协作精神和形成良好的田径学习习惯提供有效的帮助。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升田径教学效果,促进内容改革的重要措施。当前体育课程多为外堂课程,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主观能动性,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很多学生失去了教师的管束,会选择降低活动强度甚至部分学生在操场附近散步,这ธ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以及课堂氛围的操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不需要学习,所以降低了学习积极性。为了改进这方面的问题,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对于本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之外,更要强调体育运动在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学习情境的方式改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课堂田径教学的效果。
4.建立统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当前中学田径体育教学中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评价体系建设问题。作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不单单表现在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以人文本的教学观念的应用与影响。由于中学阶段许多学生为了考学选择成为体育生,这些体育生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与参与体育课程的意愿,而教师也往往以这些学生为主开展体育教学,这样就容易导致其他学生降低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给体育生准备的,与自己毫无关系,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体育教师必须要正视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状态,通过转变考核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来引导所有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其具体措施包括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以及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等方式。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田径教学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看法以及喜好,通过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摒除过去以体育特长生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是提升中学阶段体育田径教学综合水平,促进学生体育成绩的有效途径,也希望能以此文促进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