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数学教材 预约智慧课堂

时间:2024-12-26 13:23: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教材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服务于教学的静止的文本。教师用教材教学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这静止文本的服务功能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加工、细处理,努力盘活数学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丰富的内涵,通过精心预设,把静止虚拟的文本情境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探究价值的教❦学活动。

一、读“通”教材,适当整合,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呈现得十分具体,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教材读“通”,认真解读教材的意图,知道教材编排了哪些知识点,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理解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研究各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努力使教材与教学形成长效“互动”的关系。预设教学方案时,着力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想方设法把静态的知识传授成为动态的智慧发展。注意从孩子“学”的角度出发,适当整合ฃ教材中的资源,沟通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与价值性。

二、读“透”例题,适当留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今课改教材皆贯穿着“导学不包办,引探不封闭,重结论更重过程”的原则,为教与学留下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将教材中的每个例题读“透”,注意在知识形成的关键处预设留白,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难答,结论让学生归纳,尽量为学生的学习预留出想像、验证、探究、讨论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的兴趣和思维的品质。如果只是按教材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则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

[案例一]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

在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盆花、彩旗和彩灯的摆放规律后提问: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 一位年轻老师上课时,完全按教材上的顺序,分别让学生理解教材中列举的三种策略:然后让学生从上面的三种策略中选出自己认同的一种方法说一说: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在走教材、教教材,表面上看,学生理解得也不错,但学生的思维品质大打折扣。这说明教者没有读懂教材,更没有读“透”例题的教学价值。

其实教材中展示的“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目的是突出解题策略形成的过程。策略不是硬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再现盆花的周期规律进行推理,从而推出“左起第15盆花”的颜色,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一一列出学生所用的策略(不一定与书上展示的完全一致),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策略进行评析,再通过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逐步认同:要解决周期中的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选择用除法算比较便捷。

读例题,不只是要读懂例题所承载的知识层面,更要读出例题所承载的方法层面,读“透”例题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的价值。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知识形成的关键处,设计教案时才会明白:要在何处预留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哪些问题应该让学生提出,哪些疑难应该让学生解答,哪些结论应该让学生归纳,怎样为学生的学习预留出想像、验证、探❥究、讨论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兴趣和思维的品质。

三、读“活”习题,推陈出新,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

数学教材中,每个课时中都安排了不少相关练习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限于让学生一题一练,这只是让学生演练了教材编排的每一道习题,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则是肤浅的。所以备课时,教师还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将习题读“活”,注意立足知识基础,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演练的过ก程,而是智慧发展的过程。

[案例二]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张齐华老师在教学时,将书中的一道要求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练习:张老师去掉了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的短线,看似平常,却匠心独具!因为短线没了,份数看不到了,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张力。在老师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估算的意识有了、估算的ฝ策略也有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填出这两个分数后,张老师又接着问:这根表示“1”的纸条,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如果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数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这样变换练习的呈现形式,并注意充分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说明教者把习题读“活”了。这正是“大师”之“大”处,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在备课时努力的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盘活教材中的学习资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为预约精彩的智慧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