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在急重症急性期的临床意义
急重症患者中,因机体受到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病因时,诱发机体快速启动防御性非特异反应,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核左移、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升高等,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种类很多,功能也相当广泛,C反应蛋白就属于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期急剧升高;血清白蛋白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也被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他们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特别在危重症急性期应用更广泛。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炎症、感染、组织损伤等疾病中反应蛋白迅速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炎症,组织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类疾病活动的指标。
血清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天大约合成120mg/kg,半衰期15~19天,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白蛋白水平更多反应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急性创伤或炎症状态下血清白蛋白的急剧下降,反应了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程度,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大量研究证明,在疾病的急性期,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出现功能紊乱,全身免疫力低下,全身反应差,น在急性期临床上常不出现有关症候,如得到感染时不发热,血白细胞不增等,以致延误诊断,,增加死亡率;但此时如果监测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指标,可根据两者的结果,对患者疾病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如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提示机体可能受到感染,应该积极寻找感染源,同时给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同时,持续监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对病情的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C反应蛋白急剧升高,血清白蛋白急剧下降,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应加强治疗强度,加强护理观察,加强医患关系沟通;如在治疗中,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血清白蛋白不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反之,C反应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且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治疗有效,感染得到控制,疾病转归向良好方向发展。
在急重症的急性期,受到病情的限制或消化,吸收,代谢功能的影响,易并发营养障碍或营养不良,从而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加重或诱发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营养监测和支持对于危重患者救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常作为营养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作为急性患者在急性期营养支持的介入时机,单纯以血清白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是远远不够的,若此时结合C反应蛋白,可能会使营养支持介入时机更能准确把握;临床经验已经表明,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开始下降意味着体内炎症反应转入修复期,此时进行适当的营养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极其有利;所以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已成为急性期营养监测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监测对营养支持时机的介入,营养支持的强度及营养支持的疗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是容易获得的指标,同时也是运用广泛的指标,若二者联合,可以对危重症急性期的病情判断,治疗效果观察,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二者联合在危重症的营养监测及营养支持中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彬,主编.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