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透疹方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清热透疹方应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普通型HFMD患儿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透疹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主要临床体征和症状消退时间;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呕吐消退时间及大便干结消退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ldh、ck、ck-mb及hbn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心肌损伤情况也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清热透疹方用于治疗普通型hfmd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安全性高,使患儿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清热透疹方;中医;手足口病;清热解毒;透疹凉血
[Abstract] Objectiveฐ To discuss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ngre Touzhen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typ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5, 100 cases of common HFMD in Huad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Guangzhou were sel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儿童人群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引发HFMD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埃可病毒等,其中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较为常见[1-3]。HFMD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普通病例能在1周内治愈,阴性感染者和患者均为传染源,可经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污染的物品及泡渗液而感染[4-5]。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雍渗、斑丘},严重的患儿甚至出现脑干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循环障碍、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在HFMD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引发的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较高,神经源性肺水肿及重症脑干脑炎为其致死原因[6-7]。由于目前临床无疫苗可对该病预防,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8-9],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临床上对于HFMD的治疗尚缺乏特异性,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11]。中医药治疗以清热解毒、透疹化湿和凉血为主。本次研究旨在对清热透疹方应用于普通型HFMD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ت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普通型HFMD患儿100例。纳入标准:符合HFMD诊断标准的患儿;中医辨证分型为普通型患儿;年龄6个月~6岁患儿;发病1~5 d患儿;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发病迅速,危重症患儿;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过敏体质患儿,尤其是对中药过敏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4.34±1.27)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4.57±1.69)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热透疹方治疗,清热透疹方主要包括:连翘、金银花、玄参、淡竹叶、薏苡仁、甘草、地黄、黄芩、石膏,方药均有我院中药房应用煎药机统一煎制,剂量视患儿提质量及症状而定,3次/d,口服。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63)治疗,治疗方法:将10~15 mg/kg的利巴韦林溶于10%的葡萄糖注射液或者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 d。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胸片吸收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其中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为:治疗6 d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为痊愈;6 d内患儿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显著缓解为有效;治疗6 d内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没有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12]。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上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次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呕吐消退时间及大便干结消退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LDH、CK、CK-MB及HBN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儿的ldh、ck、ck-mb及hbnh水平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心肌损伤情况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5 安全性 观察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停药后恢复,对治疗无影响。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HFMD的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和现症患者,主要是通过人群的密切接ด触进行传播,患者在感染肠道病毒71型后,发病时多以发热症状为主,体温一般在38℃左右,同时在手足口及臀部会有皮疹或者在口腔出现黏膜斑疱疹。少数患者在感染早期会有咳嗽等症状,在发热1~2 d后会出现皮疹,常见于足底进而手掌,也有部分会在臀部[14-17]。对于不发热,至出现皮疹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一般病情较轻。ย对于HFMD的大多数患儿能够在1周内恢复。 HFMD在中医属“时疫”“湿温”等范畴。湿热病毒为其病因,多因外受时邪,内蕴湿热,留于脾、肺、心三经所致[18-19]。外邪自患儿口鼻侵入,侵袭脾、肺二经,而肺主皮毛,因此在患病初期多存在肺卫症状,入流涕、发热、咳嗽等;脾主四肢,于口开窍,手足口受邪后生水疱,口舌生溃疡、疱疹;如果毒热内盛,则症状加重,会出现神昏、壮热、抽搐等症状[20-21]。普通型HFMD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肺胃热炽型、邪犯肺卫型、湿热交阻型、气营两燔型、肺胃阴伤型、心脾积热型[22]。由于证型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肺胃热炽型治疗主要以泄热解毒、辛寒清气为主;邪犯肺卫型主要以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湿热交阻型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为主;气营两燔型主要以凉血、清营、解毒为主;肺胃阴伤型主要以和胃降逆、养阴清肺为主;心脾积热型主要以降火解毒、清心泻脾为主 本组研究中对于普通型HFMD患儿应用清热透疹方治疗,方中包括连翘、金银花、玄参、淡竹叶、薏苡仁、甘草、地黄、黄芩、石膏等药材,全方以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黄芩、薏苡仁清热利湿为臣药,玄参、淡竹叶、地黄、石膏清热凉血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解毒透疹、疏风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是热毒得泻,邪有所出。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为形气未充、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功能均存在不足,特别以脾、肺、肾三脏较为突出。脾是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水谷精微,小儿纳运力弱、脾常不足,针对小儿生理特点,应给以健脾助运之药。连翘、金银花、玄参、淡竹叶、薏苡仁、甘草、地黄、黄芩、石膏均具有抗病毒的药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清热透疹方治疗普通型HFMD效果显著,在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的分析中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均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呕吐消退时间及大便干结消退时间均显著缩短,说明清热透疹方能加快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并间接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使患儿早日康复。此外,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LDH、CK、CK-MB及HBN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儿的ldh、ck、ck-mb及hbnh水平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心肌损伤情况也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说明了清热透疹方能改善患儿心肌损伤状况。在对两组患儿的安全性分析中发现,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停药后恢复,提示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清热透疹方用于治疗普通型HFMD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安全性高,使患儿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超贤,赵伟.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阿糖腺苷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00例[J].中医研究,2013,26(7):28-29. [2] 刘秀国,刘鹏.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中医中药,2013,20(16):131-132. [3] 鲍福全,鲍朝霞,夏仕意,等.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8):79-80. [4] 刘冰冰,华丽霞,董艳,等.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9):231-236. [5] 胡燕,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29-32. [6] 张国梁,颜鹏飞,王喜聪,等.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28例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14-16. [7] 牛东方,杨美霞.柴胡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手足口病50例[J].河南中医,2011,31(9):1001-1002. [8] 金鹏,吴宗耀,张金秀,等.清热抗毒煎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8):1840-1841.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10] 张会平,王丽,钱继红,等.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3):272-276. [11] Lim XF,Jia Q,Chow VT,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monoclonal antibody reactive against the N-ter minal region of Enterovris 71 VPI capsid protein [J]. J Virol Methods,2013,188(1-2):76-82. [12]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2-53. [13] 李容文,赖钰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与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5):235-236. [14] 王成芳,李官林,农玉娥.喜炎平辅助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4,42(1):57-59. [15] Xu Y,Qi W,Wang X,et al. 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 plus ribavirin for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C virus-relat☢ed cirrhosis: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acy and cumulative dose [J]. Liver Int,2014,34(10):1522-1531. [16] Qurat-Ul-Ain S,Wang W,Yang M,et al. Anomeric sel [17] Pu X,Wang H,Li Y,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of GuiQi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 vitro [J]. Virol Sin,2013,28(6):352-359. [18] 霍燕微,刘捷裕,郭莉丽,等.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3):124. [20] 陈鸿健,蒋龙凤,刘浩.手足口病2393例的病因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8)8443-8445. [21] 杨芳.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1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12):4. [22] Fang QY,Ju XF,Liang LH,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Huizhou City between 2008 and 2011 [J]. Arch Virol,2013,158(4):89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