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中华美德
明确教育目标,细化行为要求
我们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美德作为我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实践也进一步证明,这十德既符合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要德才兼备的正确需求,又涵盖了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更是一脉相承。
为了使中华美德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既能符合学生发展实际,也能促进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进行,我们研究制定了《中华传统美德层次性教育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要求》以忠、孝、礼三个德目为重点,设计了18个行为点,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层次提出了54条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行为要求。在贯彻落实《要求》的基础上,于2012年,结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及北京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制定下发了《通州区小学生中华美德行动规范》,使我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可行。
挖掘文化资源,确立三化载体
经典文化,浸润人生。让学生从小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与浸润,让他们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记忆、理解、感悟儒家经典文化,这是我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明确了不同年级段学生儒家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将诵读活动落到实处:一是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二是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活动;三是建设以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环境;四是开展经典实践活动,做到经典之声,萦绕于耳,经典之文,诵读于口,经典之魂,深藏于心。
节日文化,内化升华。中国传统节日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的节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和道德内涵。多年来,区教委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过中国节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我们以春节、元宵节、中华母亲节等八大节日为载体,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从文化和行为两个层面提出了过中国节的行动要求,制定了《通州区传承中华美德过中国节主题活动方案》,同时编辑出版了《弘扬中华文化过中国节教师参考用书》、《通州区小学生传统节日行动手册》,为广大教师、学生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系统的依据。
运河文化,植根心灵。大运河在2500多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阐释。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源头,我们结合通州区特有的地域优势,依托社会大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载体,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挖掘运河文❤化资源、传承运河文化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运河文化的魅力、领悟运河文化的内涵。目前,我们已经向全区中小学推广了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运河文化教育读本》,各学校也开发了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让运河文化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扎根发芽。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育人效能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项目研究机制,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实践活动机制,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象的主体化;多方合作机制,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立体化;交流与研讨机制,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化;师资培训机制,实现德育队伍的专业化。这些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
,展示教育成果,彰显区域特色
为展示各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总结我区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我们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场交流活动,并成功举办两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节,出版《通州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系列从书》《学校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方案集锦》《传承中华美德过中国节主题班会方案集锦》等教育成果;开展了通州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节开幕式暨校本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汇报展示和走进学校现场观摩活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等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节为各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展示平台,成为我区德育工作有影响力的活动。《小学德育》杂志和《现代教育报》分别做了报道。2012年9月,在全国第四届节庆中华评选活动中,我区教委荣获节庆中华特别贡献奖。
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引领下,我区初步构建了区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模式,保证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