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概念隐喻解读
【摘要】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颇受后人的喜爱。其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更被诩为“千古不能有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有很多学者从传统的文学理论角度对此词做了系统的研究,但从认知诗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角度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的。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的概念隐喻角度分析此词,以期更好的理解词中的情感表达及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概念隐喻;相思;感伤
引言
一、概念隐喻译介
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及《修辞学》就开始从修辞的角度探索隐喻,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只是异于平常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1980年G・Lakoff和M .Johnson在开辟性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论述,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分析理解另一种事物[4]。而本文所用的概念隐喻是认知诗学中的理论,是其核心范畴。认知诗学强调从认知心理过程解读文学文本的语言、结构和其所带来的文学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不依靠单一的文学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而是更侧重于研究读者在解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相关心理活动[5]。
Lakoff和Johnson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是用我们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思考和感知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其方式就是把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一般来说,源域较具体,目标域较抽象,而映射就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系统的、部分的、不对称的映射。与传统的隐喻理论不同,L 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认为,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广泛的使用了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语言手段,更应该被看作是思考事物的方式[6][10]。Lakoff & Johnson 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即“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 )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但实际上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都可以进一步拓展为内容更丰富的结构隐喻。
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概念隐喻及相思主题解读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是晏几道怀念歌女小而作。这首词写了诗人与小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又写了诗人现今孤独一人的伤感的现状。表达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全词如下: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ธ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该词情真意切,语言婉丽,诗中流动的哀伤情感让人动容。虽然该词依然是表达相思的传统主题,但词中意象纷呈,措词婉妙,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晏殊创作手法之巧妙。词人借助多重概念隐喻层层构建出相思主旨,独具特色。
(一)梦、酒隐喻与相见不能的感伤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这两句词互文,交待了词人是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从醉酒中清醒,看到高高的楼台被锁着,帘幕低低的垂着。词人在此并没有直接抒情,但却渲染出了孤寂凄凉的氛围。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词人运用了梦和酒的隐喻。笔者分析,梦和酒都隐喻良药。梦是虚幻神秘的,人为什么会做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人们往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古人深切的理解这个道理,因此认为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能在梦中实现。古代的文人才子在愿望无法实现,心怀愁苦的时候,就希望能做一场梦,在梦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以此来安慰排解内心的苦闷,暂时摆脱痛苦。除了梦以外,还有酒。喝酒之后,人们会精神恍惚,会暂时忘掉现实的烦恼和内心的痛苦。同样的,当人们生病时,会吃良药,良药能帮助人们摆脱身体的痛苦。因此,源域是梦、酒,目标域是良药,形成了“梦是良药”和“酒是良药”的两个概念隐喻。
基于这两个概念隐喻,我们再细细的分析这句词。这句词是写梦后酒醒之景,没有写梦中的场景。仔细品味,恐怕词人是因为深深的想念意中人,无法相见心中十分愁苦,不得已借酒消愁,希望在酒醉之后的梦中能见到心爱的人。通过词人所写的梦后酒醒的场景可知,词人在梦中一定见到了意中人。词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写作手法,他没有用常规写法,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是别开生面,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词人从梦中醒来后含恨望着高高的楼台,门是紧紧锁着的,帘幕也是低低的垂着,意中人并没有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词人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歌舞于高楼之上,相处甚欢。词人借助于美酒而在梦中与意中人相见了,然而梦总是会醒的。词人在醒后发现现实与梦境相差太远,根本无法见到心爱之人,心中就更加感到孤寂悲伤。这恰恰表现出词人对心爱✿之人的浓浓的相思之情。 (二)花、雨隐喻与绵延不断的思念
词人还用了落花和微雨两个意象的概念隐喻,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先,落花隐喻时间。花从绽放到凋零需要一定的时间,看到落花,就会想到花绽放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因此就构成了源域为落花,目标域为时间的概念隐喻“落花是时间”。
其次,落花还隐喻思念。根据人的身体经验:人在情绪高时,行动会活跃,如“高兴得跳起来”;情绪低时,头部下垂,身体体质下降。由此,总结出方位隐喻:情绪高涨是上、情绪低落是下。词中,作者在思念远方的爱人,心中悲伤,情绪低落。花绽放,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是上;花落了以后,生命枯萎,失去生机,是下。根据方位隐喻的对应,花绽放对应情绪高涨,落花对应情绪低落,构成源域为落花,目标域为思念的概念隐喻“落花是思念”。
基于这两个概念隐喻,我们不难想到,词人在花园中赏花,这时的季节是春天,那么花园中不只有满地的落花,更应有正在妖娆绽放的五彩缤纷的花朵。然而词人思念远方的意中人,心中感伤,所以眼里只有满地的落花。时光飞逝,那些曾经绽放的美丽的花朵,如今都已经片片凋落,而词人依然在思念着远方的她。纵然时间流逝,但词人对意中人的思念连绵不断,并越来越浓烈。
词人还用微雨隐喻思念,表达自己思念之情的连绵不断。微雨不间断的下着,就如同词人的思念不间断,雨淅淅沥沥,密密麻麻,如同词人心中的思念之情浓密而热烈。下雨的天是没有太阳的,光线比较暗。光的亮度与情绪的起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方位隐喻来说明。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且日月星晨位于天空,人们要“举头”才能望见。进入无限光明的天堂被称为“上天堂”,进入无边黑暗的地狱被叫做“下地狱”。因此,光明、黑暗与上、下方位的关系是光明是上、黑暗是下。上文已经提到,情绪高涨是上,情绪低落是下。因此,下雨的天气,光线昏暗,人们的情绪很低落。思念无法相见的情人,心中也是悲伤。这就构成了源域为微雨,目标域是思念的概念隐喻“微雨是思念”。
根据这几个意象的概念隐喻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词人一直在思念意中人,绵延不断。其中的相思之情真挚而浓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句词内涵丰富,简单的意象蕴涵着深沉又复杂的情感,除了以上这几个意象,飞燕意象亦是隐喻了诗人无法言说的情感。
(三)飞燕隐喻与双宿双飞的渴望
飞燕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意象,它在不同时代不同诗词中,被诗人赋予了多种内涵和意义。在这首词中,晏几道也✡赋予了飞燕丰富的内涵。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飞燕隐喻美好爱情,表达相思之情。燕子往往是成双成对的飞来飞去,形影不离的生活。而人们也往往希望与相爱的人双宿双飞,共同生活,永不分离。人们看到比翼双飞的燕子,就会想到自己的爱人。因此,燕子就隐喻思念之情,表达心中双宿双飞的渴望。这就形成了源域为飞燕,目标域为思念之情的概念隐喻“飞燕是思念”[7]。
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句词中,词人看到连绵的细雨中,燕子在成双成对的飞翔,而自己却是孤独的站在这里,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引起了词人想与心爱之人双宿双飞的渴望。词人也渴望能想飞燕一样与小比翼双飞,永不分离。但现实太残酷,连见小一面都无法实现,心中的想念之情更加浓烈。
此外,飞燕还隐喻时间,表达时间流逝。燕子有这样一个特点:燕子属于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春天飞来,秋天飞走。而由春天到秋天正是时间慢慢流逝的特征,从而构成源域为燕子,目标域为时间的概念隐喻“燕子是时间”。[8]
基于上述的隐喻,我们再赏析这句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心头,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燕子也飞来了,它们还是成双成对的欢乐的生活在一起,而词人自己却是孑然一身,孤独寂寞。满地的落花,朦胧的细雨更添了忧愁,望着比翼双飞的燕子,心中更加思念远方的情人啊!时间的流逝,没有冲淡词人的爱情,而让相思之情更加浓烈。
(四)明月隐喻与魂牵梦萦的牵挂
这首词的下阕,回忆了词人和小初见时的场景,直接抒发了自己的相思的之情。“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中明月意象也有被词人赋予了诗意。从概念隐喻分析,明月隐喻思念,表达词人无时无刻的牵挂之情。月光有光的连续性,不间断性的特点,如同词人的思念绵绵不绝,剪不断。月光的照射不受空间的影响,无论在那里,都能收到月光的照拂。如同思念也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无论人处在何方,都斩不断思念之情。由此构成源域为月光,目标域为思念的概念隐喻“明月是思念”。[9]
基于这个概念隐喻,我们可知,词人感叹当初曾经照看小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的小苹却已不见。词人看到这明月,就会想起当时在皓月之下翩翩起舞的小。现在小已经不在,但词人仍然还是希望这月光能继续照拂远方的她,希望小在看这月光时能感受到词人魂牵梦萦的牵挂。这连续而不间断的月光就是词人对小的绵绵不绝的思念和牵挂。
三、评价和影响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上阕描写了许多景物,下阕侧重直接抒发相思之情。通过概念隐喻分析其内涵,我们不难发现,词中的景物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饱含了词人浓浓的思念之情。该词正是通过这些概念隐喻巧妙的表达出词人想见到爱人却不能的伤心,对爱人绵延不绝的思念,渴望与之双宿双飞以及对她无时无刻的牵挂。词人从这几种不同的情感构建出相思之情。使读者感受到词人真挚浓郁的相思之情。宋杨万里曾评价其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认为其“好色而不淫矣”。谭献也认为这两句“千古不能有二”。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写道:“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这首词出自《小山词》,是晏几道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晏几道词风浓挚深婉,善于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黄拔荆先生在《词史》中,谈到小委令词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沉着、情景交融”,他的令词与同时期的词人相比“更有成就”[10]。晏几道的词情真意切,富有深意,受到后人推崇。比如纳兰性德十分欣赏和认同晏几道的词风,并有所学习。他的好友姜震英曾说:“(纳兰)喜为长短句特甚,……其于词,小令取唐五代,宗晏氏父卐子。”可见晏几道的词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2]王力坚.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赏析[J].名作欣赏.
[3]袁宪泼.经典的回音与变调――以《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为中心[J].名作赏析.
[4][1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6]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王欣星.燕子意象: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8(4):72~74.
[9]宋晓英.中国古诗中“咏月诗”的概念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10]黄拔荆.词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