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时间:2025-01-13 05:33: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富有民族性文学作品中一些词语大量负载着中国文化元素,对于该类词翻译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对封建家族逐步走向衰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描写。《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题上揭露了上世纪的封建思想,语言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家》中语言类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对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分析译者所运用的翻译方法及其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联,从而了解翻译的功能目的价值。

一、目的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末,基于行为学理论的研究,汉斯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以目标文本为目的的翻译法则,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目的论处于功能派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凯瑟琳娜莱斯将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而后弗米尔又将贾斯塔霍茨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与目的论相融合,共同为克里斯汀娜诺德完善功能翻译理论奠定基础。

弗米尔指出:决定翻译过程最主要的因素是翻译目的,而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即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具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原文不再是翻译活动的中心,翻译不再追求译入语与源语的内容与形式的完全对等,这并非强调翻译可以完全按照受众的意愿随意处理原文,而是根据目的论三原则指导进行的一种行为过程,即目的原则、忠实原则、连贯原则。

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原则,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手段。目的原则并不要求译者必须采取逐字直译的方法,或完全改写的方法,抑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翻译策略,而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常用的翻译方法有增译、简化等;忠实原则注重的是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关系,强调译文与原文之间篇章语际的连贯,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音译、直译;连贯原则指的是译语文本要符合译语受众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强调的是译语文本的语内连贯和交际意义,套译和意译就是连贯原则指导下常用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三原则中,目的原则强调翻译行为的意图和功能;忠实原则给予了原文一定的地位,使得翻译行为不仅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也需要加入原文的语言习惯;连贯原则则突出了译文本身的可读性。然而,三原则之间并非相互平行,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因此,翻译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二、目的论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意义

(一)文化负载词界定及分类

目的论中,弗米尔将文化特色词称为文化素(culturemes),即某一文化素是X文化中被其成员认为有意义的一种社会现象。若与Y文化中对应的社会现象相比,可以发现它是X文化所特有的。这类词就称作文化负载词。

根据奈达对文化因素的分웃类,文化负载词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生态类文化负载词,通常指涉及特定地域的植物、动物、气候等相关的词,如羊肠小径(a small twisting path)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就没有用羊肠这样的文化意象形容道路的狭窄。第二类是物质类文化负载词,一般指包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词汇,如轿子(sedan-chair)就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种人力代步工具,而西方国家是不存在这类工具的。第三类是社会类文化负载词,通常会涉及社会礼仪称呼,社会身份以及休闲娱乐等的词汇,如三跪九叩(kneel three times and kowtow nine)、端午(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这些节日和礼节是中国文化传统所特有的,具有唯一性。第四类是宗教类文化负载词,一般是反映某民族的文化信仰的词汇,如八字(horoscopes)、算命先生(fortune-teller),等等。第五类是语言类文化负载词,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和习惯,从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如人名的取定、ศ习语的使用,等等。

(二)目的论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意义

尤金奈达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比跨语言更为重要。所以,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比单纯的文本英译更具挑战性。而文化负载词本就专属于某一民族,往往很难找到对等的目的语词汇,译者在处理这类词汇时,到底是更倾向于受众,便于英语读者的理解,选择归化的策略?还是更贴近源语,保留源语的风味,选择异化?通过目的论的理论指导,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可根据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不同的翻译效果。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家》中语言类文化负载词为例,分析译者基于目的论三原则所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及其效果和意义。

三、《家》中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一)基于目的❧原则的翻译方法

1.增译。增译,指根据原文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的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翻译过程中适量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的词,使得译语受众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从而达到保持源语文本意义的完整和译语文本的交际目的。

例: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在一张红纸条上写着童言无忌,大吉大利,拿出来贴在堂屋的门柱上。

Because young Chuch-chun had let slip an unlucky remark there,the venerable Master Kao wrote the phrase A childs words cannot prevent good fortune and prosperity on a piece of red paper and pasted it on the door post.

该例中,童言无忌的含义是小孩子年幼,不懂得社会礼仪和言语的表达,讲话会多有冒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童言无忌、大吉大利之间增加了一个动词prevent来连接两句之间的逻辑,而如果简单处理成a childs words cant take offence,good fortune and prosperity,英语受众无法理解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译者增添的动词prevent则连接了童言无忌和大吉大利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英语受众可以体悟到源语真正的含义,了解中国文化,但是译者的翻译仅仅达到了内容的一致和准确,却没有达到译语形式的对等,从句法层面上看,缺失了部分中国对联所追求的对仗工整的美感。

2.简化。简化,强调言语意图的表达,特别在翻译富有华丽辞藻的中国古典文学时,译者会偏向直译,但是简化却能够使译文读者更容易把握源语表达的目的,了解源语文本作者的意图,更好地理解原文,达到源于文本的交际功能。

例: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字就走出去,把一切都忘在九霄云外,好像没有听见他说过什么一样。

When Yeb-Yeb talks to you,you ought to listen. Just let him talk.After hes finished and calmed down a little,say yes a couple of times and walk out. Then you can forget the whole thing. Its much easier that way.

九霄云外在中文中的含义是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原文作者选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忘记的彻底。如果按照字面翻译,把九、霄、云、外全部翻译出来,会使得译语受众不知所云,所以,译者简化翻译为forget the whole thing来传达原文的意图,显得更有效、直接,避免了表达的累赘和冗余,也减少了译语受众对译文信息的加工过程,但是,这样翻译并不能传达出九霄云外修辞的夸张程度,丢失了夸张这种修辞手法所带来的语言的冲击力,会导致译语作用于译语读者身上的效果不如源语作用于源语读者的效果的不对等。

(二)忠实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1.音译。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词汇是无法找到对应的译语词汇的,尤其是一些人名称呼,而汉语的称谓相对英语较多,所以会出现词义的空缺。通常在翻译人名或地名时,会采用音译,按照汉语的语音用英语拼写出来,一定意义上,保持了对源语文本的忠实性,尽管不能很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但可以传音,丰富英语的表达方式。

如上例中的爷爷,译者采用音译Yeb-Yeb,而并没有翻译成grandfather 或者grandpa,尽管不存在词义的空缺,但音译有助于译语受众了解和接受汉语的表达方式,类似的翻译还有对于人名的处理,如觉民翻译为Chueh-Min,觉慧翻译为chueh-Hui,喜儿翻译为his-erh,等等。音译可以很好地促进译语受众熟悉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2.直译。直译,通常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直译都需要尽量保持与源语的一致,也就因此会更忠实于源语,从而也就成为最有效地保留汉语的原汁原味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觉民抱怨道,但是他的脸上还带着笑容。

Sloppy! Why cant you do things right?The old saying in certainly true--Its easier to move a mountain that change a mans character! though he spoke critically,Chuch-min still wore a pleasant expression.

在英语语言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是具有相应的习语表达方式的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对比西方人以改变猎豹身上的纹点,中国人是以搬移一座山来比喻来形容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的难度。其实两者达到的效果并无太大差别,然而译者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注重的是传播中国的语言习惯,并透过直译的方式,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连贯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1.套译。套译,又称借用,通常用于习语的互译,因在译入语中可以找到内容、形式和修辞色彩相类似的习语,而有着其他翻译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因套译是译语语言原有的表达方式,语言会显得更连贯、顺畅,便于译语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例:我平日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话。

Im a firm believer in where theres a will,theres a way.

例句中有志者,事竟成是典型的中国俗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很有决心和毅力,如果从大意上释译,可以翻译为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但是译者选用的却是英语表达里也同样存在的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这种套译既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形象性,又冲破了文化的障碍,保留了原文的内涵,达到了文化☃的对接。 

2.替换。替换法,简单地讲,就是在译入语中选用意义相近或相关联的词或短语翻译源语文本中对应的词或短语,是一种以译语受众为中心,基于目的语的翻译方法。替换的宗旨在于以译语受众所熟悉的文化代替源语中他们不熟悉的内容,使得译语文本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例: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Can a man remain at home while the Huns are still undefeated? 

该例中的匈奴就是很好的例证。经查实,中国人所说的匈奴是同种同源的人中,《史记匈奴列传》曾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也就是说,匈奴人是黄种人。而译者译成的是the Huns,Hun 指匈牙利人、欧洲人,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侵略者,所以,即便两词之间存在语义的区别,译者用Hun代指汉语中的匈奴,尽管译语受众不能感悟到匈奴的真实含义,但Hun与匈奴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一致的,而Huns却更易为译语受众理解,也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四、结语

尽管文化负载词具有民族特色和不可译性,但是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取多样♀的翻译方法。在功能目的论的审视下,译者所运用的翻译方法均是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进行选择的,即在忠实于源语和便于译语受众理解之间达到平衡,从而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