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什迪与文化身份认同

时间:2024-12-28 08:49: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在英国文坛上享誉盛名,更被誉为是“后殖民小说教父”。拉什迪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学的文化特征,以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审视这个世界,其作品语言风格独特、文化主题多样,文化意蕴深刻,是当代小说研究的重要范本。本文从拉什迪多元文化身份出发,对其文学作品中多元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对其特有的“杂交化”语言进行分析和评ฌ介。

关键词:拉什迪;文化身份;文学

拉什迪的是后殖民主义文学领域中的“教父”,作为一名移民作家,他的文化身份一直处在“边缘”和“中心”地带,对于文化身份和认同和对于家园的归属,让其在文化作品中努力的对文化身份进行探索和追寻。对于拉什迪的文化身份的研究需要运用创新的文化视角,以时代性的文化特点去解读其文化身份。拉什迪文化身份的研究,对于研究后殖民主义背景下身份危机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拉什迪的多元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也被称作为文化认同,是主体对于自身社会存在的一种界定,文化的认同是由承诺和自我确认来规定的。分析拉什迪的多元文化身份需要从其生平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以个人文化身份、民族文化身份、区域文化身份和群体文化身份的分析来了解拉什迪多元文化身份。

(一)拉什迪生平及文化背景

(二)拉什迪多元文化身份形成

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和多种族的环境氛围促使了拉什迪多元文化身份的形成,在拉什迪看来,这些经历和环境都是其了解和接触这个世界的方式,阅历的积累让其在文化创作上具有多角度和多方向的刻画。对于拉什迪的文化身份的解读应该从后殖民主义来入手,其小说中的文化身份和认同危机、对历史传统的反思、文学策略等都是其文化身份多元化的体现。拉什迪的移民身份对其文化身份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他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到文化创作,东西方文学的双重视角让其文化身份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融合了多重创作元素,便于其对于现实和文化作品中的世界进行创作和解读。拉什迪在其作品中展示了其文化观点和文化身份,对于家园和身份认同的需求,他努力的打破历史和故事之间的界限,以反政治和反历史的文化姿态来重新建构印度的历史,用文学作品来挑战历史的真理和权威。

二、拉什迪文学中的多元历史视角

拉什迪的文学作品极具代表性的有《午夜之子》、《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她脚下的土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充分的反映了其文学创作多元的历史视角。交织在西方中心和东方边缘的双重视角,对于过去和现在的时间叙述,对于真实和虚构空间建构,让拉什迪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时代的意蕴。

(一)西方中心和东方边缘的双重视角

拉什迪是生活在东方和西方实践的边缘人,其作品同样也是东方和西方的产物,在《午夜之子》小说作品中,拉什迪在人物的刻画上表现其双重的视角,以主人公萨利姆的口吻讲述了个人成长经历,用主人公的命运来映射印度,反应了对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困惑。主人公的身份杂糅,在面临战争、家族变故和失意的考验逐渐的走向了成熟的人生。由于殖民主义的影响,身份认同成为了独立国家的政治问题。在致命和被殖民文化的杂糅中,身份认同遭受了危机,该小说的人物刻画正是对拉什迪个人经历的一个写照。拉什迪的文化身份出现了锻炼和错位,他同时处于西方和东方两个世界,在“第三空间”的环境中,拉什迪能够更好的发现民族之间、种族之间和☃语言之间存在的不平等,边界成为了其现实的家园。作为一个移民作家,他用于同自己的移民地位作斗争,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和空间。

(二)过去和现在的时间叙述

น 在对于过去和现在的实践叙述上,拉什迪在其小说《摩尔人最后的叹息》中有所刻画,他小说文本为基础,阐述了其历史观及文化表现,对于“过去”进行了书写的同时对于“现在”的印度民族文化进行批判,通过回忆印度祖先的“过去”的辉煌,探析过去与现在时间的时间性反思。这部小说是一部流亡小说,人物流亡的经历和文化的心理反应了拉什迪意欲在祖裔散居(diasporic)的当代社会中寻找到自身的文化之根与生存之根的愿望,并且深刻的表达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和挫折感。拉什迪通过“过去”和“现在”的描述找寻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构对策。拉什迪始终保持着对于多种文化经历的思考,有非常强烈的反抗和冒险精神,敢于怀疑和审视那些已经成为定论的所谓的“真实”。拉什迪的移民身份和经历让他和“过去”之间的距离拉长了,尽管对于“过去”拉什迪是充满着怀念之情的,但是他依然未停止对于“现在”的批判,因为“过去就是家园”,想要实现文化身份的重构,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就可以了,过去是无法返回的,但是通过对于“现在”的想象和虚构仍旧可以对印度的历史进行重构。

(三)真实和虚构的空间视角

拉什迪的小说作品是虚构性的,但是他强调了虚构和真实之间的辨证关系,其小说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政治和历史环境,但是却通过建构一个虚构的文学世界来描述现实经过的、存在的历史政治事件。拉什迪认为文学创作是对于现实行为的模仿,是有现实根据的,文学创作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拉什迪的文化身份认同中,真实与虚幻的空间视角让其通过文学作品展示其内心的身份诉求,在其《她脚下的大地》中,故事的空间转换较为的明显,孟买、英国和美国的空间叙述简述了对于民族、宗教和种族的思考。在拉什迪看来,正是和虚幻的空间转移能够提升文本的叙述性,准确的表达了其“流亡”文学,的主体。在这部小说中,拉什迪运用了神话虚幻的描述,以神话作为隐喻来展示人物之间的情感世界,以主人公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深陷在神话世界中获取身份认同,是会将命运和权利被限制在封闭的框架之中。 三、拉什迪文学中“杂交化”语言

拉什迪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杂交化”的语言,这是对于其“第三空间”的建构,在真实和虚幻、东方和西方、过去和现在的交织中拉什迪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拉什迪对于东西方文化身份进行了建构和探索,在殖民主义历史的探究中,发掘了东方民族的历史,揭示了其对于真相的掩盖和虚化,用小说作品来进行现实的刻画描述。

(一)对极端话语的控诉和“反写”

拉什迪的文化身份的多元化思考体现了批判性和反抗性的精神,从其文学作品和流亡经历来看,其文学作品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思考。在“全球主义”的思考下,东方民族在追求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应该时刻的警惕西方各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和虚伪的“文化杂交”。拉什迪文化身份的认同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小说的描写中人物的命运和自己的文化身份有很多的交织和重合,一方面是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回顾,更是表达了对于东西方文化杂糅的看法。拉什迪对于传统的西方小说线性时间观念的描述进行了挑战,以印度的发展现状为现实审视,对民族、宗教和种族问题进行了极端话语的控诉和“反写”,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其内心反抗精神的写照。

(二)多元叙事的人生思考和评介

拉什迪的多元文化身份使得其文学创作体现了多种叙事视角,人物刻画和情节描述都非常的深刻,拉什迪用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以后殖民主义分析视角“、逆写作”的回应方式

阐述殖民主义的文化历史观;以非线性的时间模式探索真实与虚幻、过去与现在的界限,以建构“第三空间”为其文学创作探索发展策略。通过神话、寓言、传说以及神奇的事物表达自己关于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时期如何建构民族文化身份的观点,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审视了印度的现状,反映了其对于人生的独立思考和评价。拉什迪❤的“第三空间”反映了其文化观和历史观,在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同时反对民族主义偏见,从后殖民主义话语的转变中实现文化的杂糅。

四、结论

综上所述,拉什迪的文化身份认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其文学创作中对于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构。作为一个游走在东方边缘和西方各中心的人,拉什迪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开始其文学创作,这种双重的视角得益于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他的文学作品思考相对独立,对于东西方文化和语言都能够进行杂糅,敢于批判和质疑,对于自我的文化身份进行重新的定位。拉什迪的文化身份认同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希望印度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独立国家,正确的看待民族文化下的差异性,实现印度民族文化的身份重构,拉什迪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对于文学创作、民族宗教自由问题的探索和思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郭勇丽.从拉什迪的《午夜之子》看其文化身份的混杂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3]李苗苗.萨尔曼・拉什迪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3(05).

[4]刘学.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之子》的文化身份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06).

[5]杨春睿.解读小说《午夜之子》中身份认同与国家自治的意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