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探析

时间:2024-12-27 00:10: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家庭教育关乎着听障儿童的康复和成长,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从家庭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工作的优势层面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可行性,而其如何介入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有赖于社会工作者给予听障儿童家长心理辅导、建立听障儿童家长成长小组以及构建听障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社会工作;听障儿童;家庭教育

听障儿童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听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损甚至完全丧失的14岁以下的群体,它一方面阻碍了个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另一方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听障儿童一经确诊后,☒首先进入家庭系统,受家庭多方面的影响和刺激,尤其是听障儿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其影响更为突出,直接牵涉到他们自身的语言康复、心理健康、性格培养和行为发展等,因而,重视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目前,虽有学者们积极研究听障儿童的问题,但已有文献中涉及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相ห对较少,更多的是围绕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立足于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创新色彩,也旨在为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价值。

一、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和指引儿童,因而确保家庭教育的质量尤为重要。不过就听障儿ฅ童而言,其家庭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能力有限,行为方式不当

家庭教育环境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实际上,多数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不够理想。其一,多数家长自身能力缺乏,有限的经济和文化水平难以保证为听障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以帮助听障子女进行听觉训练。其二,家长的行为作为家庭教育环境构成之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行为。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只能依靠视觉观察父母的行为,这就要求家长时刻注意自身行为,而家长们在生活中并非能保持高度警惕,难免在细节性问题上出现不恰当的行为。

(二)家庭教育理念:家长关注不足,期望值偏低

家庭教育理念是家长基于对听障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教养观念,而目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理念亟待改善。这在于家长得知子女患有听力障碍时不免产生失落情绪,往往会出现再生健康子女的想法,易导致家长对听障儿童的关注不足甚至是置之不理,从而波及对他们的教育。不仅如此,一些家长对听障儿童期望感普遍较低,对他们仅出于抚养的目的,并不会格外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三)家庭教育内容:内容深度欠缺,涉及面狭隘

家庭教育内容贯穿于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能力等很多方面,但对大多数听障儿童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内容过于简单。有些家长即使意识要到对听障子女进行听觉训练,但这方面获取的信息并不全面,导致教育内容深度欠缺,不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连续性。另外,家庭教育内容涉及面狭隘,很少触及对听障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不良行为的矫正。

二、¢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可行性

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理念和内容都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寻求新方法以弥补缺陷,通过归纳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和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不难发现运用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具有可行性。

(一)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需求

总结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需求有助于家长为听障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一是家长的心理需求,很多家长不愿意正视子女存有或轻或重的听力障碍的事实或认为听障儿童是家庭的累赘,这种消极的态度会逐渐影响家庭对听障子女的教育。二是家长的经验需求,家长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与听障儿童相关的各类知识从而辅助家庭教育。三是家庭的物质资源,家长对听障儿童的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这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更是困难重重,他们会因生计问题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家庭教育质量想必会大打折扣。

(二)社会工作的自身优势

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团体、社区等工作方法,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帮助其预防和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功能的服务活动。依据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专业社工可判断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和需求,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多种需求,从而发挥社会工作助人、就难、解困和发展的功能,并在根本上实现助人自助,这些优势增加了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可能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路径

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完善与社会工作的运用密不可分,在实务过程中,社工借助于服务提供者、资源联络者、支持者等多个角色有效的改善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窘境。具体来说,社会工作可采取以下介入途径。

(一)给予听障儿童家长心理辅导

依恋理论强调儿童基于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互动体验而形成有关自我和他人的认知或情感的信念和内部心理表征。就听障儿童家长而言,心情非常低落,可能又碍于面子不愿意倾诉于周围群体,久而久之,个人负面情绪不断积压,随之会影响与听障子女间的教学互动。此时,社工可选择个案工作方法直接给予听障儿童家长心理辅导,不仅作为倾听者,也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直接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沟通,鼓励家长宣泄情绪,给予情感支持,协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使听障儿童逐步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并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友好互动。

(二)建立听障儿童家长成长小组

建立听障儿童家长成长小组是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即个人在各种团体中,基于其能力与需求,在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下,引导成员在团体中互动,获得成长经验,达成个人、团体、社区发展的目标。团体社会工作可针对听障儿童家长组织减压活动,促使家长自我放松。例如,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于2012年6月开始实施《听障儿童家长社会心理服务计划》,引入社工服务为听障儿童家长减压。与此同时,开展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经验交流活动以促进小组及其成员的成长和发展,社工既可传授双方互动中的技巧,也能邀请专业人士讲解能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康复训练,从而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家庭教育中。另外,社工借助于团体活动促进成员间积极沟通,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相关性问题。

(三)构建听障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资源联络者是社会工作者重要的角色,依据这一角色,社工可为听障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按提供资源的类型分为物质、情感、信息和陪伴支持。针对物质支持,其一是增加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对他们的福利支持,减轻家庭负担;其二是联系听障儿童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确保他们享受到全面而正规的训练和教育,并让家长与其积极配合,发挥辅助性作用。针对情感支持,主要是扩大社会对听障儿童家庭的关注以保障他们获得尊重的权利,尤其是获得亲戚、邻里ฬ、朋友的关注,促使他们直接感受到外界的情感支持。针对信息支持,不妨在社区层面实行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咨询服务来满足家庭的知识需求,其内容可包括康复训练、助听器的使用与维护、心理调节等。针对陪伴支持,协助同类听障儿童的家长开展户外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精神疲劳。

四、结语

家庭作为听障儿童生存的微观系统之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听障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而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最为明显。不过,当前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理念和内容还存在诸多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只关乎到子女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更涉及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依托于自身专业的优势,使其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具有可行性,不仅直接给予听障儿童家长心理辅导,而且能够激励家长的自我成长,同时为听障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显然,社会工作的介入意义非凡。但是,完善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既要重视家庭因素的内在影响,又要考虑社会外部力量的有效介入。此外,还需更多学者的积极研究,提出更有价值和建设性的意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