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
"
论文摘要:当前,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民族高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我国民族高校国际化的背景、意义和措施等问题。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民族院校应坚持自身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也应顺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通过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增强办学实力和提高办学水平。
论文关键词: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
我国民族院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教育的最高层次机构,以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如何找准切入点和采取有效措施,多层次、全方位、有计划、有目ซ标地参与到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值得研究。
一、我国民族院校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民族院校在办学上尊重多元文化、关注教育公平、促进民族融合,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院校形成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办学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维系的国度,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种种原因,人类不可能创造同一种模式的文化,而人类创造的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又将他们塑造成了各具不同文化特征的群体——民族。”在我国,民族院校肩负传承民族文化和服务社会的使命,追求满足各民族成员,尤其是少数民族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国家的稳定统一。民族院校已形成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办学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各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民族问题、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心,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统一的重要力量。
民族院校成为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成就的重要窗口。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这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振兴的根本大计,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富有特色的办学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顺利和有效实施了少数民族教育,对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院校的发展,民族院校的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形式与内容。
民族院校成为传承民族文化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基地。半个世纪以来,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民族院校依靠特殊教育政策,采取特殊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及各民族人才,传承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可以说,民族院已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及意义
1.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不断加强,促使各国高等教育向国际市场开放,同时也利用国际高等教育力量来发展本土高等教育。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化已经成为了评价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维度。国际化促进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一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当然趋势。通过认识、理念和技术方面的交互,我国民族院校也开始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也是缩小民族和民族地区之间差距的契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扩大教育开放专门拟订了一章内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院校国际化是教育开放的重要方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全球化等呼唤民族院校的国际化。一方面,民族院校必须继续发挥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另一方面,民族院校也要规划与设计自身的发展,更加明确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2.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民族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推进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努力缩小与一流大学差距的具体行动。日本教育理论家喜多村和之教授强调高等教育应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能够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能够与外国进行平等交流;三是能够充分对外开放。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是将自身置身于整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抓住机遇,以加速自身的发展。
(1)促进民族院校自身的发展。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等理念和经验,更加有效培养创新型的各民族人才。“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是促进学生在国际视野中了解新信息、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有效途径。在科研方面,科学无国界,亦无民族之分。民族院校以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与世界各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把握国际科技的最新进展,为我国民族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在社会服务方面,民族院校利用良好的国际环境,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借鉴国外高校服务社会的经验,为本国、本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服务。
(2)促进民族之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动也是发挥大学的国际文化交流功能。国际化则主要表现为国家与国家或异文化之间的交流,国际化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世界范围内统一的模式或世界一元化,相反,却以主权国家或不同文化的存在为前提。由此,民族院校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和挖掘一切机会,把国际人士作为对象,有意识地对他们导入我国灿烂优秀的民族文化。在相互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等诸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使他们对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萌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有了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接点,凭借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民族之间的这种国际文化交流成果一定会惠及到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各个方面。 "
(3)为民族地区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是民族院校的主要职能。“使民族院校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成为科技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把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民族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的国际化人才。民族院校通过多种途径或形式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民族院校的学生丰富、提升和更新知识体系、能力结构。
三、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
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需要借鉴其他高校国际化的成功经验,而且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措施。
1.加强对民族院校参与国际化重要意义的认识
民族院校在现代化、全球化时代求发展,参与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民族院校应该更加自觉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应当认识到,民族院校通过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且能扩大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以国际化认识为先导,民族院校要将加强国际化的理念与意识的积极意义真正体现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教学上,要面向世界,通过课程的国际化不断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在科研上,应立足于国际学术前沿进行科研选题,开展与国外大学合作研究。在管理上,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以及良好的管理规划等国际化的规范。同时,还应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突出民族院校参与国际化的重要内涵——文化交流作用,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发展世界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2.完善发展留学生项目,促进民族院校办学和学ค生的国际化 3.通过引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
引进国外智力是提升高校学术声誉和水平、推动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进国外优秀师资,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我国民族院校任教或短期讲学,学习和了解国外优势学科发展的成果和动态,分享先进的教学科研理念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自ช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深造、进修、访问、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观摩学习等,强化和优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使之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教学水平。
4.通过文化、科技、风俗民情等交流参与国际化
通过与国际社会进行文化、科技、风俗民情等交流积极、努力、多方面地开拓参与国际化的路径。一方面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一方面密切与国际社会联系。针对来民族院校学习的国际留学生,多组织一些既丰富他们业余文化生活,又可提高他们中文水平,还可增加他们对我国风俗民情了解,进而增进民族文化友好情感的活动。同时,在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中也要走出去开展文化、科技、风俗民情等交流,有机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进而提高国际化水平。
5.建立信息网络数据库,及时、高效地学习与借鉴成功的国际合作组织的经验
民族院校的国际化进程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双边或多边交流,形成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研究与磋商机制。信息网络可以为各院校之间的国际交流提供广阔空间,加快信息的流通与交流,动态地、直观地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新问题、新思路等。同时,信息网络数据库也有助于民族院校学习和借鉴成功的国际合作组织的经验。
在这个充满变革、竞争、机遇的时代,民族院校应顺应时代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更加主动自觉地融入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坚持继承和创新,注重特色和水平,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现实的态度促进自身协调发展,更加睿智理性地思考自身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推进民族院校向现代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