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新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的探析
"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从整体上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还要深入了解不同个体的特殊心理需求。分析了新生思想波动的主要表现,提出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扭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问题后处理的被动状态”ฬ,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移。
论文关键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的新生由于层次不一,进校后的心理需求、思想状况也较复杂。部分新生进校后,面对新的环境、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感到极度的不适应,哭泣、想家,甚至想退学。这种种负性反映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和疏导,任其延续,必将极大的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思想问题、心理障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学生的思想波动,理智的看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走出误区,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学校新生由适应带来思想波动的主要表现
在各学校中,由于地域的差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等,每年都会有一部分新生由于没有处理好学生的角色转变,不能适应学习和生活,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个别新生甚至因此要求退学。主要表现为:
(一)新角色带来的不适应
新生在过去大多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娇宠、同学的羡慕,使他们极为自信,同时也滋长了他们过高的自我评价。现在,或面对新学校与理想大学的差异,或面对各有所长、综合能力高于自己的同学,过去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常常感到自卑和焦虑不安,出现情绪ฝ低落、彷徨迷失的现象。
(二)学习方式带来的不适应
一方面,从原有的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被动接受知识到以自主学习占很大比例的主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有些新生没有及时作出适当调整和改变,仍坚持原有的学习方法,结果导致成绩下滑,原有的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过去由于课业紧,每天的时间都被学校和家长排满,而大学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有了很多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部分新生由于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出现自由散漫、无所适从,甚至不遵守校规校纪的现象。
(三)人际交往带来的不适应
新生们普遍都希望在大学里广交朋友,但是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地方方言,加之,部分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就给人际交往带来了许多格格不入的因素。在新的学校,同学之间既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师生关系也相对疏离。新生们有着人际交往的迫切需要,又苦于无法建立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长期的积郁,加深了他们的思念之情,并由此产生了孤独感、失落感,导致对身边的人和事持怀疑、冷漠的态度。
二、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两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能否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是学校面临的突出难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对于引导新生缩短适应期,在新的人生起点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深入研究新时期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充分发挥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如春风化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1.深入研究课程特点,变“填鸭式”为“开放式”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针对理论知识,广泛收集案例,创设课堂情境,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分析、讨论案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中,提高学习抽象理论的兴趣与积极性,深化对相关理论的认知和掌握。在“开放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最终把理论教育的成果内化为自身行为的指导。
2.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补充和延伸课堂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自找一些表面的、肤浅的活动,交一份实践报告。应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指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走出校园,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团队协作精神、思维应变能力,使课堂理论知识得到补充和延伸。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要获得新生的青睐,关键要有鲜明的特色和贴近他们文化生活的内容。
1.利用新闻媒体,活跃思想政治工作。校报校刊、广播、校内电视台、校园网等各种新闻媒体,是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各学校可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大力弘扬主旋律。在校内的各种新闻媒体中,校园网是最贴近学生的媒介。可选择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学生组建网络小组,采取跟贴的形式,引导积极向上的网上舆论,以劝说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中一些不正确的、偏激的思想和观点,帮助新生辨明良莠。 "
2.丰富第二课堂,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中。要充分运用宣传展板、标语、宣传画、电影、电视等生动、趣味的形式和手段,倡导主流文化;在主要路段设置宣传橱窗,建造石碑等人文景观,并将名人的格言警句融入其中,激励学生志存高远;通过精心设计的、形式多样的、参与面广的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中;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内容丰富的讲座、开设论坛;在重要节日和重要时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环境,使有声教育与无声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充分发挥学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生公寓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由全体公寓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观念系统,它以公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心유理和行为。实施完全学分制后,原有的学生基层组织——班级、年级的概念随之淡化,学生的自由度增加,形成了多变的听,加之同一班级同学之间的接触机会减少,住宿相对不集中的公寓管理方式,给新生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实施片区管理,建设健康的公寓文化。学校在管理上,可以公寓片区为单位,实施片区管理,将新生相对集中的安排在一个或几个片区内,注重进行细节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优秀寝室”、“文明寝室”、“寝室美化大奖赛”、“党员挂牌示范寝室”等评比表彰活动,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营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氛围。
2.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在各片区之间开展如“学生公寓文化节”等参与面广、实效性强的活动,搭建交流的平台,使新生在活动中、在新的群体中找到心的归属,推动建立群体中互敬互爱的精神。
(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心理健康教育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识、传授心理保健技能、预防心理疾病为主,以个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辅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学会科学的、客观的看待自我的情感需求、价值愿望,优化其综合素质。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提高心理水平的技能。新生进校后,大多忙于应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当患有适应性障碍等心理疾病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治疗,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分阶段、系统的、有重点的对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以使新生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大学各个阶段自身的心理特点,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并不断增强心理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
2.开展新生心理普测,建立动态心理档案。在新生进校后的一定时间内开展心理普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生动态心理档案,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未雨绸缪,有针对性的、分类别的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有效控制。
3.建立危机干预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前移。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体系和个别咨询平台,以“学生”、“学校”、“家庭”为载体,逐步构建起“调查跟踪—教育活动—咨询辅导—拓展训练—干预治疗”为主的“五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从“事后处理帮助”到“事前干预、支持、矫正”的转变,扭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问题后处理的被动状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前移。
4.发挥团体心理辅导功能,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转变新生已经习惯了的,旧有的生活、学习模式,团体的力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具有教育的功能、发展的功能、预防的功能和治疗的功能,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可以持续的ญ开展适应、人际交往、社交焦虑、自我意识、学习管理、竞争合作、心灵成长等团体辅导,防微杜渐,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5]面对新时期的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不应只是单一的、直线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从整体上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还要深入了解不同个体的特殊心理需求,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为着力点,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主动内化所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