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棉袄:和时尚来一场PK有何不可?

时间:2024-12-26 01:27:2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火烧半边天”的东北棉袄

当下,说起东北棉袄,相信大家脑中浮现出的一定是这样的画面:不管是绿底红花,红底绿叶,一定要以高饱和度的红绿撞色为表现形式。是的,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东北棉袄或者东北棉袄style。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街头还是“黑灰蓝”的“海洋”;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服装的样式,款式,色彩都开始迅速多元。而在冬季漫长的东北地区,则以红绿的强烈撞色棉袄的形式留存下来,醒目,亮眼,热烈,红火,如丰收的庄稼一般。它以直接的剪裁,舒适的质感,经济的价格,良好的保暖性,成为东北棉袄的代表,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农村成为新时代的“时尚”,表现着的是人们对于新生活,好日子的期盼。同时,这种布料也多以被褥,床单,围巾等形式出现,在长时间内成为东北广大乡村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突然之间,东北棉袄又火了,刮遍大江南北。这股东北大花袄的热风要从2015年的北京时装周说起。2015年3月25日,东北花袄的元素加以立领,盘扣,旗袍等特具中国特色的各种形式被请上时尚舞台,再加上设计师恨天高高跟鞋,基本不露脸的模特装饰,立马被各大时尚网站争相报道并快速传播。

把这股热潮推向舆论顶峰的是2015年5月14日的戛纳电影节开幕式,某女星以红底绿叶紧身裙加绿底红花大裙摆吸引了众多中国媒体的关注,成为当日网络热门话题。

紧接着就有人通过强大的技术,将花棉袄穿到了复仇者联盟各个超级英雄身上; 某P图手机软件也开发了同款花色的涂抹功能。

不得不说,这场持续的网络狂欢在带给我们众多茶余饭后的娱乐话题之外,各路人马对于东北大棉袄的“逆袭”的看法也值得关注。

当时尚遇上民俗

东北棉袄为什么能火?因为它最中国,最接地气,它代表的俗文化与时装电影节代表的时尚文化完成了最精彩的碰撞。设计师胡社光是业内知名的华裔设计师,对此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解读。在他看来,东北棉袄远比龙袍、青花瓷、兵马俑要接地气,“因为它来自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元素,是大家平时穿的东西。” 对胡社光来说,经历了这一番网络风雨,自己对大棉袄的感情只增不减,玩好大棉袄的想法似乎更坚定了。“我母亲是东北人,我自己在内蒙长大,可以说是炕上睡大的,大棉袄就是我情感深处的东西,这是民俗,也是真正的中国元素。”

国外媒体对此没有过多表态,但中国媒体尤ฆ其是网络却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土,丢人,哗众取宠,炒作上位,“东北棉袄”变成热门话题之外,却搅在舆论的是是非非中无法脱身。诚然,娱乐圈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则,但对于从乡村小巷走上国际舞台的所谓“东北棉袄”,大家却忘了衣服只是衣服,它作为地方特色存在了很多年,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娱乐圈的喧嚣甚上,导致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一件衣服,指责它土,不洋气,甚至上升到为国家丢脸的程度。其实,说回来,时尚是什么?说到底,时尚是一种约定俗成,在拥有时尚资源的大佬们的引领下,因为有公众人物的代言,变成了人心所向,变成“洋气的,时尚的,国际的”,昂首走出T台,这些都有可能被称为美。可是,ณ各花入各眼,美说到底是一种有争议性,相对性的东西。即使是时尚,当全世界都是简约硬朗的风格,繁复的高视觉冲击力的配色也会打着复古的名号重回舞台。

给作为时尚的民俗一点肯定

一场时尚,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能迅速从外来的“曲高和寡”,变成中国的“人心所向”;而民俗做为“下里巴人”,那些最代表中国的元素,因为大众化,大龄化,边缘化,有人把它推出去,却成为流行文化所排斥的东西,成为“土”的代名词。被推上国际舞台的东北棉袄作为中国特色,站在台上却因我们自己同胞的各种指责而姿态窘迫。我们似乎进入了一种怪圈:最国际化的代表中国,而最中国的俗文化走上国际却被我们多加诟病,这个逻辑似乎有些奇怪。

一直以来,我们在经济上“学西”,文化上不自觉也“向西看齐”,无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应该低下头,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它还蕴藏了无数的历史和资源,它们也能为艺术的创造提供丰富的且颇具中国特色的灵感来源。

当然,一件衣服不能代表中国,同样中国的形象也不寄托在一件衣服上。我们想看到的是,以东北棉袄为代表的유中卐国民俗,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代表它,推崇它。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