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策略
位于桂北的龙胜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14.09%。在一些边远贫困的乡镇,留守儿童的数量惊人,最多占到学生总数的59.7%!笔者通过对该县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探索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与家教缺位所引发的负面情绪与问题
1.焦虑情绪
64%的留守儿童常出现分心现象。父母半年至一年回家看望子女一次的占55.1%,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一次,有55%的学生非常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希望至少每周至一个月内和父母联系。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相伴,焦虑紧张。
2.不安全感
农村留守儿童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独自回家(或者独自在家)的孩子占66.91%,没人管的孩子占4.78%。这些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如,意外伤害、患病不能及时医治、趁机上网吧、进游戏厅,一些留守儿童周末时间主要是呆在电脑旁或者用手机玩电脑游戏,沉迷网络,形成“网瘾”,有些由于在网吧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容易成为拐骗与性侵害对象等。
3.不良习惯
留守儿童当中,没有家长或监护人督促学习的占59.93%,在家庭教育中,有33.46%~44.49%处于家长不管不问的状态。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不主动和学校联系和沟通。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课堂违纪占20.59%,懒散占30.15%,老师反映,班上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儿童。
二、家校共育留守儿童之策略
1.寄宿就读,营造大“家”氛围
让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就读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的目前最适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办法,表现在:首先减少其上下学往返次数,保证其人身安全,学生感冒生病,班主任、生活老师及同学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与家长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或者亲自带学生到医院就医。其次,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就读,过集体生活,老师如父母般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与学习,同学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帮助,让孩子在学校就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除此之外,学校还采取了系列特殊的措施,效果明显。
(1)“正能量”教育。举行自强、自信、孝心少年评比活动,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发扬留守儿童“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正面引领作用。
(2)“常规训练周”活动。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常规进行强化训练。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强化训练,训练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起居和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培养“下课30秒”、预习、复习、作业纠错习惯和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的习惯。“常规训练周”抓实了,对留守儿童一学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亲情电话和网络视频。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时候向父母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沟通感情。
(4)课余和周末“免费社团”学习活动。龙胜县每年安排专款10万元用于开办学生课余“免费社团”活动,还在乡镇小学开办了乡村少年宫,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有体育、音乐、美术,甚至是少数民族学生易于接受的民间艺术如民族刺绣、民族趣味体育等的学习内容。留守儿童在社团学习,融入了集体,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找到自信。
(5)“一对一”的心理帮扶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排除心理障碍,克服分心、自卑、自弃。学校心理辅导室与帮扶教师是他们主要的倾诉场地与对象,心理疏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帮助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帮扶教师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6)帮助戒除“网瘾”。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教育现象较多,爷爷奶奶对孩子较放任,往往容易患上“网瘾”。学校要帮助家长和监护人走出“爱的误区”,要求家长制定家规,多陪伴孩子做作业、运动、做家务,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让孩子逐渐转移注意力,让孩子融入班集体。
2.家校有效沟通,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家校沟通显得尤为困难,学校必须创新沟通方式,让外出务工家长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和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配合学校采取应对措施,促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有效的沟通机制有:
(1)家校联系卡。在联系卡上注明孩子姓名、班级、班主任姓名、帮扶老师姓名、家长姓名、监护人姓名及联系电话,方便家校及时沟通。
(2)家校教育简报。把学校、班级工作、活动内容、家族教育知识等编辑出版家校教育简报,定期出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管理动态,掌握孩子信息。
(3)家校信息平台。班主任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和学校工♀作开展情况。
(4)隔代教育监护人培训班。由学校在春节或者传统节日农民工返乡时节,组织留守儿童的父母、祖父母同时参加的家长培训班,与他们分析隔代教育的利弊,如何扬长避短科学教育留守孩子等家教知识的培训。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后,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关心子女的时间明显增多,也不仅仅停留在生活上,更多的对孩子从思想、学习、情绪等进行关怀,有的家长还改变了初衷,等孩子长大了再外出务工。
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卐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更加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对家校共育的认识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