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
"
[论文摘要]由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高职学生创业中选择创业和成功创业的比例较低。文章以杭州市为例,详细分析了高职学生创业中存在的政府、教育、社会支持缺失等问题,提出从加强政府职责,深化学校创业教育,鼓励社会参与等方面构建高职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网络。
[论文关键词]支持网络 高职学生 创业 困境 对策
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补充。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这给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思路。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高职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杭州市6所高职院校近三年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和在校
二、三年级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共500人进行了“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困难”问卷调查,关注了“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收集了杭州市工商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对区内大学生创业调查的相关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正是由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创业资金不足、创业素质不高、创业保障不全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率。
(一)政策支持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创业资金缺乏
创业能否启动,创业能走多远,资金充足与否起了关键作用。尽管各级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多项措施,但由于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与融资体系尚未形成,而社会资金支持的要求又高,能通过商业贷款、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创业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 2.在创业行业分布上,高职学生创业热点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创业门槛低、投资少的行业。在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大学生创业企业中IT软件行业占18%,文化创意产业占17%,电子商务占22%,零售业占20%。
3.在创业注册资本分布上,高职学生创业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较低,以小微型企业为主,抗资金风险能力弱。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开发区内累计设立大学生创业企业共863家,注册资本在10万元及以下的占66.74%,很多企业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不理想,一些创业企业负债经营,负债率高。
(二)教育支持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创业素质不高
创业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创业者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团队建设和管理素质。据统计,85%大学生创业者是初次创业;28%的创业者一毕业就创业,34%的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创业行业的从业经验。不少高职学生对创业的艰苦性认识不足,创业企业的存活率低,市场淘汰率高。在杭州市经济开发区内的863家大学生企业中,三年以来有121家企业处于非正常营业状态,注销的占6%。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2年教育部率先在全国几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 但由于对创业教育内涵认识不一致,各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创业教育尚未真正普及。根据对杭州市高职院校的调查,从整体上看, 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难以在创业素质培养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基本上处于自愿设置、自主选择的盲目发展状态,仅仅将创业教育列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范畴,安排的教育时数不多;教育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多数仍沿用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 偏重理论讲授,缺少个性化指导及创业实践辅导。此外,绝大多数高职生创业意愿不强,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创业的想法和动机,也往往因创业的艰难而放弃创业,选❥择就业。
2.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大多游离于人才培养体系之外,通常是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少数学生开展,缺乏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育的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将创业教育定位成创业技能的教育,教育内容偏重于概念性知识,缺少创业实际所需的经济、管理运行等综合知识的传授。
3.创业教育师资薄弱。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指导教师通常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来担任,大多数辅导员创业知识有限,创业经验不丰富,对创业中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有亲身体会,更谈不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还可能导致创业教育方向的偏离。
(三)社会支持缺失导致高职学生创业保障不足
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创业的扶持等都依赖于社会提供的创业保障。我们发现,由于高职学生的社会关系单薄,创业企业销售渠道不畅,资源利用不到位。
1.缺少实践的平台。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多定位于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没有真正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企业方面因考虑到自身情况,不会太主动为学生的创业提供相应的机会。这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实战模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缺少服务的平台。创业学生需要的各种信息,小到项目技术,大到市场开发,往往难以找到对接。此外,创业项目找不到合作人或是投资人找不到好的创业项目。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但不少创业学生和企业均不清楚,也不知道如何申请,相关部门在执行中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而且手续复杂。
二、构建高职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强化政府责任,发挥政策导向功能
1.制定和落实高职学生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各地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一是工商注册,开通工商注册绿色通道,实行工商注册免收费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二是创业资助,优化创业资助政策,实行房租补贴,落实孵化器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扶持。三是税费优惠,开通税务办事绿色通道,用足用好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四是权益保障,将高职学生创业群体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户籍、档案等提供援助保障。 "
2.建立高职学生创业投、融资体系。目前,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内,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可考虑划拨专项财政经费,设立创业基金,并制定相应政策,通过专家评估、考核等相关程序,建立一套针对创业项目的评估指标和信用评级体系,引导银行放宽对高职学生创业项目的贷款门槛,对信用等级较高、运行状况良好的企业予以更为优惠的贷款资助。同时通过政府引导,拓展创业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创投基金,优化创业投资结构,化解创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依托高教园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发挥创业园在扶持大学生创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培训、相关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并为学生创业企业建立畅通的创业融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交易等一系列渠道。
(二)深化学校创业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
由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系统,创业师资队伍不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不及时,高职学生具备的创业素质无法与创业要求相匹配。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1.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手段、创业教育评价相统一,完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将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等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开设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模拟实践、创业风险预测等相应的理论课程,也要增加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并结合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创业课程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巧。二是更新教育手段,将启发式理论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三是建立教育考核评价办法,确定创业教育各模块的相应学分,建立基础理论课程、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另外,可尝试将学生创业与毕业顶岗实习环节相结合或实现学分互认。
2.打造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通过内部培养、校外聘任,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兼职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校内设立以专业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等为主的专职从事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师队伍,有计划地组织选派相关教师参与专业培训、企业考察、挂职锻炼,整体提升教师的创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校外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创业投资者作为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通过创业讲座、报告会、创业项目指导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业活动,将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经验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启发创业思维和灵感;成立学生创业联盟或未来企业家协会,组织学生走访创业企业,访问成功创业校友,开展创业模拟实践,让学生感受创业经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巩固创业知识。如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开展“访百名校友、走百家企业”的“双百”主题实践活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以及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4.加强创业指导服务。高职院校要设立相应的创业管理服务♋部门,具体负责创业培育制度的制定、创业政策的宣传、ฐ创业信息的发布、创业项目的对接以及与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的联系沟通等,鼓励和规范学生创业;通过组建创业团队,建立校内创业园、创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申请、公司融资、管理运营实战等一系列的模拟实践,为学生创业打造实践支撑平台。
(三)鼓励社会参与,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支撑
1.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创业零对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的平台与环境,在模拟创业中积累经验,提升素质。积极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聘请企业相关人员为创业导师,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扶持学生自主创业。组织企业走进校园参与创业项目的评审,对一些有市场生存价值的创业项目,通过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予以扶持,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2.支持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服务。高职学生创业从获得信息、项目立项、公司注册到最终产生效益,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和流程,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错失创业良机。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信息,办理创业贷款,提供创业担保、公司注册和市场推广服务,快速推进大学生船业企业走上正轨。
三、结语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就业压力下高职学生人力资本优势的最好体现。因此,全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做到学校、政府、社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保护、创业支持协调联动,积极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成功创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