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摘 要: 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工程,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打造软实力要有硬抓手、实举措、真功夫,建设文化大省更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能借机搞盲目攀比、重复建设,应该目光向下,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加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 服务体系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持工作时曾经指出:“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工程,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打造软实力要有硬抓手、实举措、真功夫,建设文化大省更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能借机搞盲目攀比、重复建设,应该目光向下,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这就为我们如何加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摆“花架子”
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用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凝聚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举措鼓舞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安定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牢思想基础,化解消极因素,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搞文化“政绩”,不摆“花架子”,打造软实力要有硬抓手、实举措、真功夫,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而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承担起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责任,不断探索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推进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维护文化民生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将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文化事业第一位的工作,制定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和具体路径,让“软实力”具有硬措施。将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保证了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推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要牢牢把握塑造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这一主题,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际和谐的价值追求,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努力把思想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浓郁先进文化氛围、进取文明形象、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新思想。
突出坚持共同理想教育,突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共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网络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基础馆站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等公益性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二是抓好文艺精品工程建设,以专职作家为主、带动一❦批优秀业余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三是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将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精心策划重大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办好“广场文化”、“街道文化”等传统节庆文化。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单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新农村文化队伍要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城乡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
加强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一是队伍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新农村文化队伍专兼职人员;二是严把文化人员进入关,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齐全;三是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以及乡镇文广站对新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辅导,聘请上级专业人士对各乡镇、村文化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文化专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文化主管部门按照“宏观布局、统筹指导,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可持续性为原则,坚持重大活动组织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推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建立文化交流新平台。努力做到主题品牌文化活动突出“示范性”,常规群众文化活动突出“参与性”,节庆文化活动突出“独特性”。在生动、活泼、持久的新农村文化活动中,让文化爱好者们走进社团,走上舞台,尽情释放文化激情,展示文化才能,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综合文化的素养。 四、几点启示
1.是坚持政府主导是事业发展的关键
新农村文化服务是体现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在新农村文化服务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为着眼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二是要制订新农村文化发展法律、政策,完善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和服务方式,通过新农村文化服务机构向公民提供制度化的公共服务。三是要发挥公共财政作用,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是加强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的保障
维护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益,必须设计并ฅ实施切实有效的制度体系。文化主管部门坚持理论政策研究和实践推动并重,积极推动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制度构建。在理论政策层面开展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深入研究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理论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充分发挥“决策参考、指导实践、推动立法”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民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要求的新农村文化服务制度设计体系。
3.是创新运作手段是事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提供文化发展动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的有效手段。加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把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内容创新、服务创新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不断为新农村文化服务注入新的理念、内涵和方式。文化主管部门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为目标,努力构建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4.是坚持需求导向是事业发展的前提
现在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热切,这就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必须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围绕群众看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看戏、文化鉴赏、文化素质培训、群众性文体活动等需求,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普遍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服务内容上,要紧贴时代主题、紧跟基层需求,推出一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群众文化精品和服务项目。在服务方式上,坚持方便群众、联动基层、不违农时、不择场地、不拘形式,为城乡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原则。要建立新农村文化需求的表达、信息反馈和社会评估等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畅通群众对文化的建议和参与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5.是确保文化惠民是事业发展的目标
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努力实现均等化。均等化主要是指城乡均等和身份均等。在城乡均等方面,要努力弥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推动城乡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身份均等方面,要始终关注社会各阶层、群体,并向未成年人、老人、城市低保户、农民工等倾斜,高度重视和保护其文化权益,使广大群众能够更方便地享受新农村文化成果、参与新农村文化活动,形成新农村文化设施物尽其用、先进文化成果城乡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