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的工作目标。如何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气象部门的部门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该文主要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有关气象信息服务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关的建议,以进一步发挥气象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气ฉ象服务;新农村;山东阳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也逐渐凸显,尤其是在农村建设这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气象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即气象服务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气象信息,利于农民做好防灾准备,在促进新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阳信县农村和新农村建设概况
2 在新农村建设中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天气预报准确率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现代农业的逐渐发展,传统的农业气象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天气预报准确率低是传统天气预报中最突出的问题。
2.2 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
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农民的损失。从当前的状况来看,阳新县农业防灾减灾知识缺乏,体系不健全,基础薄弱[1]。
2.3 气象信息入村到户最后一公里尚不通畅
2.4 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
近年来,国家开放种子市场,一方面,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引进了众多优良品种。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盲目引种的现象,引种未经过气候论证的种子,一旦出现问题,将给农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气象部门更好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为民意识
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蓬勃兴起,设施生产、规模生产 ﭢ方兴未艾,都对天气预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强化气象工作的为民意识。强化气象工作的为民意识,就是气象工作者要有服务于“三农”的意识。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气象服务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不可以缺少的生产要素,是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及时准确了解当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任务、面临的重点问题以及对气象业务服务的新需求,从而以高质量的服务要求、完美的服务态度服务于“三农”[2]。
3.2 上下联动,通力合作
一是要加强单位内部配合。要整合单位内部各股室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股室的职能优势,强化内部各股室之间的配合联动。从防雷减灾、预报服务、农业气象、人工增雨等基础业务到领导决策至信息宣传等行政服务,形成一条强有力的为新农村服务的技术链条和一条完整的服务途径。二是要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要经常向政府部门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动向;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尤其是与要林、农、水等有关部门联系,推动部门上下与相关部门的联动与合作,形成强大的服务新农村工作合力。三是要加强气象部门与农村、农户之间互动。建立气象部门与农村、农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建立气象服务的信息反馈平台。为农民举办气象科普、气象科技、防灾减灾等知识培训班。积极发展气象协管员,加强与农民联系,了解农民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3]。
3.3 深入调研,增强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
气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三农”。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精神实质,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农村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结合气象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职能,找准气象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帮助农民、农村解决突出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农民办实事。
3.4 发挥气象职能,为“三农”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积极参与村庄规划,根据当地气象、气候、地貌特点,为村庄和“小城镇”合理规划建设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把山洪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和雷电灾害纳入考虑范围,尽量避免农村因地质、山洪和雷击等灾害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加大对农村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规范化建设,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构)筑物严格实施防雷装置图纸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严格执行防雷行政许可规定,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让农民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二是为科学生产提供及时的气象服务。开展针对现代农民的气象科技知识宣传和培训,真正让农民有知识、懂技术,善于运用各种气象科技信息。气象科技服务要紧密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建设实际需要,增强针对性,开展配套的气象科技服务。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直接传送到全县各乡镇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各村书记、主任、气象信息员,以及广大农户等手中。传送短信要及时、细化,从而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三是开展林业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消长的气象条件预报,提高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损失。加强气象为畜牧业、养殖业、林果种植业服务的研究,发展针对农村畜牧业、养殖业、林果种植业的专项气项服务[4]。
4 参考文献
[2] 刘锋,刘国秀,郭鹏.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新农业,2013(16):16-17.
[4] 范锦龙,孟庆岩,吴炳方,等.基于农业气象模型的农作物单产预测系统[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