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化解过剩产能
“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是实现稳中求进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化解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路径,我区作为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地区,结合好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和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分工定位,实施好“去产能”任务,意义重大。
截至目前,我区煤炭产能利用率71%、铁合金68%、水泥40%、焦化58%、电石55%。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为产能不足,79%-90%为正常水平,低于79%为产能过剩,低于75%为严重产能过剩。造成产能过剩既有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也有阻碍供给调整的体制机制因素,既有产业转型技术支撑不足问题,也有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缓慢问题,需要综合分析判断。
一、战略层面:优化全国能源布局,破解“逆向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西部地区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0%。2012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12个西部地区原煤产量达到21.67亿吨,占全国的55.94%;同期,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29.8%(2014年)。2014年东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煤炭消费量12.18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量(43.65亿吨)的27.9%。2014年东部地区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的4.8%。这种能源消耗和生产的逆向分布,直接导致东部地区逐渐陷入能源资源困境,甚至接近资源约束边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能源缺口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地出现“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流向格局,能源供需区域呈现越来越严重的“逆向分布” 。同时,长距离运输导致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降低企业竞争力。粗略计算(不考虑其它费用),以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3月定价为基数,煤炭的铁路运输价格调至0.089元/吨公里 ,通过大秦线(653公里)至秦皇岛港,1吨煤炭增加运输成本58.12元;通过神朔线(594公里)至黄骅港/天津港,1吨煤炭增加运输成本52.87元;通过蒙冀线(蒙东地区、山西北部)(1025公里),1吨煤炭增加运输成本91.2元。同期,我区煤炭坑口价赤峰地区为165元左右,鄂尔多斯320元左右,运费相当于坑口价的50%左右。
需要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特点进行能源重化工业布局:
从内蒙古在全国地位看,能源优势毋庸置疑,2015年我区原煤占全国(37.5亿吨)的24.2%、发电量占全国(58105.8亿千瓦小时)的6.76%、粗钢占全国80382.5万吨的2.16%、钢材占全国112349.6万吨的1.69%、十种有色金属占全国5155.8万吨的6.6%;内蒙古风电发电量达到368.37亿千瓦时,占全国风电发电量的26.29%,居全国第一位;风电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10.17%,占全区全社会用电量的16.88%,风电消纳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煤炭开采水平看。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煤矿平均规模196万吨/年,是全国平均水平5.6倍;采煤机械化率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百万吨死亡率0.013,不到全国的1/10。60万吨以上占95.8%,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从国家对内蒙古的定位看,也契合国家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中给予内蒙古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五大基地也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就需要根据资源禀赋特点,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甚至差别化的“去产能指标分解任务”,谨防出现“一去了之”。
二、战术层面:企业和政府双管齐下,打出一套“组合拳”
“去产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与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相结合,要与五大政策相结合,多管齐下。
(一)“去库存”。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煤炭库存情况:煤炭企业库存8700万吨、主要港口库存4219万吨、电厂库存9454万吨,合计2.24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97%,相当于江西(2.3亿吨)、青海(2.5亿吨)的全年产量。
(二)“去杠杆”。警惕煤炭行业大面积亏损带来的信贷兑付风险。目前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发债进行融资,因此受银监会规定的影响不大。而很多小型民营煤矿往往靠发行信托产品支撑,可能受到银监会收紧行业融资政策的冲击。银行给煤炭行业的信贷主要集中在煤炭深加工、煤炭现代物流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等方面。比较关键的一点,本地企业规模不大,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足,2014年列入全国煤炭企业100强的仅14家。
(三)“降成本”。2015年一季度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80%。税负负担方面:煤炭企业增值税17%,煤炭企业费用主要涉及铁路建设基金、煤炭资源税、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土地使用税等等,附加在煤炭行业身上的费用高达48 项之多。企业自身运营成本方面: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等,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86.12%,第二大费用即管理费用6.72%,第三大是财务费用2.98%。2015年我区资源税达到68.45亿元,比上年(47.25亿元)增加了2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4.87亿元)的20.44%。认真落实国家新一轮正税清费工作部署,参照广东做法,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同时,调整煤炭企业增值税税率。
(四)“补短板”。加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降低管理费用。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86.12%,第二大费用即管理费用6.72%,第三大是财务费用2.98%。我区煤炭行业央企和区外企业产能占60%,民企产能占40%。 三、操作层面:尊重市场选择,优化服务环境
一定要客观分析我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技术水平和市场定位,明确我区在“去产能”的主要任务和落脚点。
路径1: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2014年我国主要耗煤行业中,电力占47%、钢铁占15%、建材占14%、化工占6%,其它占18%。建议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分摊成本,规避风险。目前,全国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装机总规模达到1.3 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1%左右,占全国火电装机的1/7 左右;电力行业开办煤矿产能达到3.2 亿吨,煤炭产量占电力行业消费量的1/8 左右 。2015年我区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为35%(2020年50%以上),甲醇延伸加工率不足20%,有色金属延伸加工率55%(2020年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5.6%(2020年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路径2:政府伸出援手“雪中送炭”。通过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价补贴、自备电厂等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路径3:打破行业垄断,组建产业联盟,实现“抱团取暖”。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借助于“互联网+”,组建跨行业的产业联盟。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包括航天科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56家工业企业,华为、阿里巴巴、大唐等48家信息通信企业,还有高校、协会及外企等,成员共143家,将聚焦行业技术难题、技术标准等,利用互联网创新优势,打造中国版“工业4.0”,推动工业高效升级值得借鉴。
路径4: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双管齐下。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我区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0%。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云计算等产业。调整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例如:我区钢铁产能3190万吨,2015年产量1800万吨,区内消费400万吨、外销1400万吨;消费1900万吨,区内消费400万吨、区外调入1500万吨。
路径5:通过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领工业转型。应借鉴美国早期应对产能过剩的做法,采取技术创新和并购重组多策并举。为解决传统制造业工业产能过剩的危机,美国采取了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升级方式。美国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工业经济也开始向信息经济转型,核心是通过服务业发展引领工业转型。 “十一五”时期我区提出呼包鄂率先发展战略,重点是实现总量的扩张,“十三五”时期,继续坚持呼包鄂率先发展,更加注重呼包ผ鄂的率先“转型发展”。2015年呼包鄂服务业就地加值占全区的62.7%,呼和浩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67.8%,包头市占48.9%,鄂尔多斯占40.9%,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0%)。建议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路径6:“外拓内扩”应对产能过剩。应借鉴日本做法――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大量出口消化过剩的产能,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引入了“最低工资制”,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内需来消化过剩产能。我区应充分借助国家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契机,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能矿资源和产业合作。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注重五大政策的配套支持。国家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是推进“去产能”的重要政策保障。没有五大政策的系统支撑难以顺利完成“去产能”。“去产能”要妥善处理好化解过剩产能与稳定就业(社会政策)、有效需求乏力与增加有效供给(改革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产业政策)、政府和市场(宏观政策)、企业兼并重组(微观政策)。
二是注重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去产能一种方式是控制量,另一种方式是提高行业技术标准,实现去量与提质相结合。仅靠市场化手段仍不足以完成去产能任务,还需要配合一定的行政手段,一方面,抓好“僵尸企业”的处置,另一方面,严格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四个标准。去产能的具体方式无外乎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产品和技术转型升级等。从目前的政策看,优先推进兼并重组,通过产品和技术转型升级形成新供给也是去产能的重要手段,其次考虑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