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府与公众环境意识

时间:2024-12-26 11:18:5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摘要:现实中许多做法都与真正的环境意识渐行渐远,这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欠缺有关,又与当下奉行的教化原则有关——宣传了这么多,总有一句你该听吧?但空话起不☤了好作用,反倒引起民众的反感。如果政府关心民生,民众会体会到国家真正在关心自己,不热爱国家,不热爱家乡,不热爱邻人,等于毁掉自己的幸福,环境意识油然而生。

问:我们追求环境意识,然♛而现实的许多做法却与真正的环境意识渐行渐远,原因何在?答:这不能只去责怪某一方面,或是某一人群。比如批评政府部门的力度不大,或是普通民众的环境意识薄弱。

更多的,还是应当从我们的文化传统上找原因。几乎可以说,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就没有“生态”这个意识。

从古代到近代,都是农业立国,而我们的农业,又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然经济。古代文人的笔下,什么时候都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偶尔说到穷山恶水,也只是说生计的艰难,并没有说那儿的水污染了,山体滑坡了。

至于普通老百姓,褐衣短衫,粗茶淡饭,足以温饱也就行了。从来不会想到什么生态不平衡,环境遭破坏,更不会想到会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你就是想不平衡也不行;刀耕火种,Σ镢头梿枷,你就是想破坏也破坏不了。读书人的环境意识也好不到哪儿。

古代的圣贤绝不会想到有什么苏丹红、二恶英,有 ϡ之,也不过是“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类的教诲,顾了励志的一面,又忘了卫生的一面,就连最该注意的食品卫生也置之高阁了。可以说,环境意识,是个现代的命题,也是个奢侈消费。

刚从饥饿线上爬过来的我们,听起来只觉得好玩,极少想到会危及自身。可怕之处在于,这玩意说来就来,一来就气势汹汹,不容躲闪。

有点警惕的,起初还以为不过是个环境卫生,陡然间方知,实则关乎着国计民生,不是子孙后代会怎样,而是自己当下就会怎样。这是认识,真要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最常见的态度是,凡事自己小心,真要遇上了,只能怨自己倒霉。很少有人想到,中国的生态问题已然如此严重,我应当挺身而出做些什么。

没有全民族的危机感,光说不练,或者说即使练也只在自己家里练。更有甚者,你说你的漂亮话,我做我的龌龊事。

世风如此,难怪真正的环境意识、生态业绩,离我们“渐行渐远”了。问:对于环境宣传部门而言,是否有时将环境意识理解得过于狭窄?答:确实如此。

我们的环境宣传部门,基本上还是嘴上说说,报上登登,没有什么强有力的措施。可是,这个事儿,怕也不是某一部门说要做到,就能做到的。

公民意识差,社会意识差,该是主要方面。我住的这条街道上,前些年环境部门,或许是园林部门,在街边辟了许多小型的花坛绿地,起初看着,还像模像样。

这才几年,矮墙塌了,草皮死了,稍大的一块,成了狗狗们展示屎尿功夫与交配功夫的演练场。固然有维护不力的原因,可你能说民众就没有责任?这么个小事都做不好,还说什么“关爱母亲河”,“保护大自然”?路过这类大标语,能认真地看一眼,都可说是功德无量,该念声阿弥陀佛了。

环境意识,宣传所起的作用总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具体地行动起来,爱自己住的这个街道,爱自己路过的这片绿地。

凡事能小处入手,才算是落在了实处。问:普通民众的环境意识没有形成的深层心理是“不满”情绪?请您详细谈谈?答:这个问题,算是问到根子上了。

大道理不好讲,小事情还是可以说说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山西南部的一个村子。

在我的记忆里,每天早上,祖母或母亲,都会将家门前的那块地,细细地扫上一遍。遇上假期,就是我和哥哥的事了。

只要不下雨,我们家的“门前”,什么时候都瓷瓷实实、干干净净。不光我们家是这样,整个村子都是这样。

可是这两年我回村里,却发现,没有什么人扫门前的地了。有扫的,也只是扫门口那一点地方。

整个村子,到处都脏兮兮的。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问村里人,回答是那是公家的地方。

浅点说,是人心不古,往深里说,这就是这些年,实行“宅基地”政策带来的恶果。私人的地盘ฬ是明确了,但是“不是我的”的观念也树牢了。

更有甚者,现在流行一种观念,比如好些政府部门,一说土地就是国家的,连集体的都不多说了。把崇高的理念,变成了实利的操作。

按照这种理念,你的房子是你的,但房子下面的土地是国家的,随时有人可以请你走开——把你的房子搬走。城里也一样。

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地方,若不把这个地方看作是自己家园,他会真正的爱惜吗?再说一个小道理,有句俗语叫,“各人自扫门前雪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