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时间:2024-12-26 13:56: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多

国家自1989年启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迄今已实施5期,累计招生5.4万余人,涉及内地19个省市的400余所高校。目前,以“协作计划”、“直招计划”、“内高班计划”等形式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近5.2万人。随着到内地高校学习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内地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内地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形势愈加严峻

近年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加紧勾连,对我国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企图与我争夺阵地、争夺接班人。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数量增多,他们开始把内地教育领域特别是承担协作计划的高校作为渗透的重点突破口。内地高校在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青年大学生政治敏锐性不够、鉴别力差、容易受蒙蔽等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够,创新性和实效性不够。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

二、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问题

1.语言障碍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要问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汉语运用能力较弱,而内地高校懂维语的师生几近空白,语言障碍是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并且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力发展新疆当地基础教育和双语教育,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和水平。

2.学习障碍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困难。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存在学习障碍,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当,学习吃力、效果不好,听不懂课堂内容等。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较低是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表现为上课出勤率低,课堂纪律较差,考试成绩较低等。教师的关注度不够、政策倾向过多造成学生心理依赖也是影响其学习动力和投入的重要因素。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力度还不够。一是部分辅导员存在“标签化”理念。求稳怕乱,对少数民族学生物质照顾多精神引领少,这种理念更助长了学生“应该被照顾”的依赖思想。二是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宗教极端主义渗透还存在模糊观念,缺乏针对性教育设计,手段方法过于笼统。三是辅导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内地高校辅导员对新疆及其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现状等了解不足,对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极端主义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对少数民族语言掌握几乎为空白,知识储备不足。四是面上工作多,点上针对性工作不够。面上采取了较多促进措施,如加强救助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交往圈子相对狭窄、个别学生宗教意识较浓等问题的有效措施还不够,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还不够,还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从辅导员队伍建设角度看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大力引进、培养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

因语言、民族习俗、生活习惯、学习经历类似,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更容易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目前,已有部分内地高校引进了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实际工作效果很好。但是因婚姻、生活饮食习惯等原因,愿意选择到内地高校担任辅导员的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很少,难以满足工作需求,这项工作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需要各高校继续加强政策倾斜和引进力度。

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升其业务水平

培训内容应涵盖新疆的历史、现实与发展、新疆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党和国家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和宗教“去极端化”、协作计划有关政策、新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工作经验交流等。培训方式要多样化,除采用集中培训外,还应大力发展远程培训、实地指导等培训方式,利用网络课程、电视电话会议、实地做辅导报告、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内地高校辅导员答疑解惑,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加大两地高校的交流合作力度

借助协作计划和援疆计划,加大内地与新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化融合。继续加大新疆籍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高校挂职工作的力度,选拔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高校辅助工作、交流文化、促进学习。内地高校尤其是承担协作计划的高校,应主动加强与新疆各高校的交流,学习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做法,争取新疆高校在这方面的支持。

四、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角度看应注重加强的几个方面

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职能,他们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心理健康的护航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教育管理的执行者”。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

澄清模糊✫观念,思想认识上到位

辅导员应当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澄清对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模糊及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念,坚定立场、敢于宣讲、赢得主动。

1.清醒认识关于宗教信仰自由及宗教与教育分离原则。关于宗教信仰自由,强调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要强调公民义务,“既要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也要保护公民不信教的自由。”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的内涵、实质及要求,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师生不能信教,这既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办学宗旨的必然要求。

2.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宗教,“是打着宗教旗号,对宗教教义等进行歪曲和极端化的解释,煽动和鼓吹宗教狂热,并采用极端手段,以实现‘神权政治’的一种宗教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本和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必须把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相剥离,不要认为学生了解宗教知识就能自觉辨识宗教极端化,宣传和讲解宗教知识反而更加助长了极端宗教势力的渗透,上了他们的当。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敢于宣讲、敢于灌输,用正确思想和先进文化引领和熏陶青年学生,占领思想教育主阵地,坚决防止宗教极端分子打着宗教外衣搞分裂活动。

3.宗教信仰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信仰。“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宗教都是由意义体系、价值体系、规范体系、行为体系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对信仰者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没有活动的信仰是从来就不存在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适应社会主义的制度、法律、价值标准、公民行为规范、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这一点必须明确。

4.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是一种社会实体和社会组织。宗教的基本要素包括宗教思想、宗教行为、宗教体制、宗教器物,是一种完整的、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作为社会实体和社会组织的宗教必须要纳入国家的管理范畴,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凌驾于法律之上。

树立正确理念,工作态度上到位

1.要增强责任意识。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大精力投入,耐心细心并持之以恒。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将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节。对遇到的特殊困难,要敢于面对,不害怕气馁,不刻意回避,既要直面自己遇到的难题,又要直面学生的困难,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言传身教。

2.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加强对新疆的历史、现实与发展、新疆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党和国家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和宗教“去极端化”、协作计划有关政ข策、新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关注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理论和业务水平。

3.严格要求,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教育服务。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不应是一个特权群体,要注重严格管理,决不能放松要求。但他们又确实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特别耐心、细心地予以关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措施重点关注、个别关心。可以采用“一对一联系帮扶制度”,由学院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导师或学生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严格规章制度,强化他们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习惯。

4.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要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普通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任何学生,不偏颇、不歧视、不侮辱、不欺凌,这是辅导员以人为本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

讲究方法艺术,工作实效上到位

1.面对面交流为主,新媒体手段为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可以克服双方语言、交流习惯不同带来的障碍,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表情、肢体动作等对使用的语言内容加以有效补充,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沟通效果更好。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深受学生喜爱并被广泛使用,能帮助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沟通。但在实际使用中,新媒体手段因其信息交互的不完整性、信息良莠不齐的混杂性等缺陷,有时造成交流效果不充分或出现沟通误差。因此,辅导员应当多与学生当面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原汁原味地将自己的信息直接传达给学生。其他新媒体手段可作为强化和辅助工具,但不能替代面对面交流。

2.重视文化活动载体作用,促进文化认同、文化融合。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维活跃、文体才能突出的特点和实际,创新形式,开展文化引领和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融入集体、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合。大力开展国情教育、新疆“三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主题活动,组织“民族虽不同、中国梦相同”主题班会、&ldฉquo;我从新疆来、我为新疆代言”才艺展示大赛、“汉语桥”民汉学生联谊等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激发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动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ผ的认同和理解。

3.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能力上还相对落后,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其调整就业心态,提升其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自信。

4.辅以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民族特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针对性心理量表设计、测试、评价、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心理活动,对症下药,做好心理疏导。对适应不良的学生更要高度关注,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加强一对一帮扶,有意识地传授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办法,提高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5.导入感恩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说教和灌输,还要在校园文化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润物无声的感染和教育。辅导员要通过亲身交流和沟通,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在解决困难和问题中言传身教,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暖,自觉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懂得感恩。通过思想教育及文化活动强化教育效果,开展“祖国•母亲”主题演讲活动、“新疆———我美丽的家园”展示活动等,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责任感,塑造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