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书法教育
摘要: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高职院校而言,书法教育所拥有的丰富的人文性内涵使它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书法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职;书法教育;人文素质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瑰宝,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情感和美学追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书法教育贯穿整个中国教育史,在古代育人、选拔人才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书法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在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书法教育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实现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1.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字汉字的关系源远流长,密不可分。《周易系辞》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既可以看做对中国文字起源的概括,也可以看做对中国书法起源的概括。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关于汉字的造字法,向来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最初具有象形的特征。在象形的基础上,汉字孳乳浸多,其中形声成为主要的造字方法,汉字中形声字占了一大部分。大量形声字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汉字的表意功能。鲁迅先生曾指出,汉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种点画构成的文字形象中,积存并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国人的感情色彩乃至思维定式。因此,汉字往往能引发人们对汉文化一系列的联想和微妙的情思活动。
2.书法艺术的创作主体及审美群体为文化阶层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发明,是文字艺术的文化抽象,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中国书法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所在,正如外国友人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它承载了众多的文化因素,与文化发展联系紧密。
从书法艺术创作主体及审美群体看,他们并不都是纯粹的书法家,而是由文人、士大夫、僧侣、官宦、隐士、道人、没落的皇亲贵族等组成的文化阶层。流传至今的书法艺术遗迹,汉代及汉代以前很少有名家,多是普通的士吏与工匠的作品。汉代以后,书法作品大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无论是颜、柳、欧、赵,还是苏、黄、米、蔡,他们都是时代的精英。这些文化精英既是社会人,也是文化人,往往有着十分复杂的文化心态。在创作的同时,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人格精神、伦理道德、才学修养、审美情趣等融进书法的笔墨之中,把文化思想化作艺术形式表现在字里行间,再现中国艺术最朴拙、最丰富、最灵动的自由创造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文化精英的千锤百炼下,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想便渗透到书法的每一个点画与结构之中。
3.书法艺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从文化传承方面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佛、道三大思想为支撑,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渗透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并代代传承。中国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哲学或宗教方面的深刻影响,儒、佛、道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于书法,并在书法中得到显现。依照有关学者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包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整体观念、直觉思维、经世致用、刚健有为、崇古尊老、内圣外王、君子通才、道德学问、中庸之道、和谐自然等,而这些在书法艺术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书法艺术作品是个复合的载体,内涵极其丰富,既有书法创作内容所蕴涵的文化美,也有书法作品本身积淀的文化美。欣赏书法精品,往往可以看到诸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顺逆、呼应、刚柔、疏密、巧拙等书外意蕴。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分别被评为天下第一、第二行书作品,人们赞赏其通自然,得天趣,天真磬露,不落斧凿痕迹,流露真性情,乃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成为书法家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往今来,书法精品往往都有这些特征:艺术表现上恰到好处;风格上刚健不霸气、柔美不媚态;笔墨精深洗练不单薄浅俗;书法形象富有新意却不哗众取宠、流于怪诞;重视和谐,各个局部、各种因素相谐而生等。
书法家往往通过自我控制克服分心与躁动心理,坚持勤学苦练,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练出真功夫,终臻至善至美。书法创作要在艺术上达到崇高的境界,就必须坚持克己修身。书法创作与评论历来强调书与人的一致性,坚持书品即人品风格亦人格的原则,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总之,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着强烈的民族精神,体现着精美的艺术造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二、书法教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1.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完美的个性、良好的道德、现代的意识、健康的心态、强烈的责任感、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加强人文科学及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直接或间接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已成为社♥会发展、民族强盛对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放眼国内外,人文素质教育的盛衰大都与社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密切相关。近代西方社会片面追求物质发展,使教育中的商业主义与职业主义泛滥。在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人们只重视教育的经济价值,忽视了教育的人文价值,在实现了物质生活丰裕之后,反而陷入精神上的困顿与迷茫。20世纪末西方社会出现的上帝死了尼采死了的说法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鉴于此,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富于创造力的新人。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渗透于各学科之内,萦绕于各门学科之间,表现在社会交往之中,在纯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也不无它的存在。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深刻贯通与。渗透关系,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本我与自我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的行为朝着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2.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追溯中国古代教育史,可以看到书法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汉字的书写表达,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的教育把书法列为六艺之一,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早在汉代就出现了高等书法教育;魏晋时期,书法被称为书道,这说明书法被提到了一个与宇宙并列的地位;到了唐代,书法教育达到鼎盛时期,国子监等高等学府以及贞观元年贵胄学校宏文馆中都开设了书法课程,以书法大师虞世南、欧阳询为老师,传授楷书法;直至明末清初,书法教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包括科举考试在内的各类考试中,书法水平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古代重视习书练字,书法学习不仅成为社会风尚,书法水平也成为文化素养的重要衡量标准。可见,书法教育跻身高等学府教育是有历史渊源的。毫无疑问,书法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特殊的、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3.书法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大专院校开设书法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等院校率先开设书法课以来,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书法系和书法研究所,培养了一批书法学士、书法硕士、书法博士等高级书法人才。全国大专院校非书法专业开设书法课的就更为普遍。
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国家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够用,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在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普遍推行的今天,加强高职学生书法教ฐ育对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乃至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书法教育是从书法的使用功能、艺术审美特性、美育教育等方面开展的。如今,书法教育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写字和书法本身,而延伸到了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知识水平的提升、文化视野的拓展等诸多方面。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书法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书法教育首先是人品素质教育
清末书法家杨守敬认为,学习书法要品高。品高即品德高尚。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是超绝还是流俗,归根结底取决于书法家品德的高下。综观书法史,人书俱佳者皆为后世推崇,但书品较高而人品有污者则常为人们所不屑或鄙视。
颜真卿是被历代传颂的人书俱高的大家,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有口皆碑。他的谨严守法、大气磅礴、雄浑庄重的楷书很好地体现了儒学精神的阳刚之美,他刚直的个性、敢犯颜直谏的正直品德更为人们所敬慕,他为国效力、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正是儒家风范的写照。郑板桥的书品人品备受后人推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正是其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高贵人品的写照。他在引退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用自己的书画逢迎和讨好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而是专门慰藉平民百姓,他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的创作宗旨,表现了可贵的人格操守。书法史上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而人们对赵孟頫的人品、书品则多有批评,对蔡京亦是如此。《临池心解》对蔡京的评价就能说明问题:世称宋人书,必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京书姿媚,何尝不可传?后人恶其为人,斥去之,而进端明于东坡、山谷、元章之列。还有清末伪满大臣郑孝胥、民国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尽管他们都有一手好书法,但人们往往嗤之以鼻。人品之于书品,可谓重要!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艺术性的文字,书法更是将文字的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书法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影响深广久远。书法教育中的人品教育内涵具体表现为书法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书法教育能培养、磨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唐太宗夜半秉烛学习《兰亭序》;智永闭门习书数十年,积累了很多磨损的废笔头,埋之成冢,谓之退笔冢怀素练笔则种芭蕉万余株,与蕉叶共挥洒。正是凭着这种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人终成书法大家。
书法教育还能端正人的思想行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把用笔习惯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养联系起来,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致志。这样坚持长久,其心中必定无种种私利杂念,进而能够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作风。
总之,书法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格品行教育功能。
书法教育具有文化素质和能力教育的功能
书法知识博大精深,哪怕是基础书法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书法联系较密切的有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文字学等学科,书法教育是能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书法教育还是一种审美素质教育。当学生的心灵经过了书法作品美的浸润和熏陶之后,他们就能够形成分辨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很敏捷地区分真假、善恶、美丑,赞赏真、善、美,唾弃假、恶、丑,他们的品格也会变得高尚。
书法教育蕴涵着心理素质教育
王羲之写《兰亭序》,抒发的是喜悦的情感;颜真卿书《祭侄文稿》,排遣的是愤怒的情感;张旭作《肚痛帖》,表现的是疼痛的情感。如同其他艺术一样,当学生情感郁积甚深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书法艺术的手段,或通过欣赏相应的作品,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或通过书法创作,进入纯净、高尚、忘我的艺术境界之中,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蕴涵着强烈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书法教育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它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书法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部分
1.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状况,我们曾先后对某高校在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8300名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状况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占79%、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贫困的占86%、父母从事个体劳动的占67%。这些基本情况说明,被调查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并不好。在调查统计中,有70%的学生比较或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但是,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欠缺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人文知识相对欠缺、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已显而易见。
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现代化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等,也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从政策层面上规范了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国家领导人及有关专家学者都在不同场合强调过教育中的人文素养问题。这些都为高职院校确立了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从高职院校自身看,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有对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仰慕、渴望与追求。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书法教育与其他课程尤其是人文课程一起,已经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素质、弘扬中华文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之一。
2.对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定位的思考
高职院校的书法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高职院校书法教育的目标不同于书法专业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及技法研究者,实用技能是第一位的。但是不能将高职书法教育仅仅定位于实用技能的较浅层次上,否则,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特征。同样,也不能一味地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否则,就脱离了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这里就有一个切合点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集中体现在培养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点上,这就对技能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艺术性和理论性的探求能力则不能要求太高。笔者认为,书法课以实用技能为主,兼顾知识性和美育,使学生通过书法学习提高水平,并受到美的陶冶,这才是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
据以上分析,可以将高职院校书法教育教学定位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书法的使用功能。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交流的手段,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文字的书写。而书法的使用则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彰显自身较高的素质和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服务。
其次,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课效果看,可以侧重于硬笔书法课,附以毛笔书法的练习。在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方法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书写重心平稳、搭配合理、用笔流畅、书写规范、结构美观,以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书写技能上狠下工夫,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同时,还要结合传统书法理论基本知识,简要介绍相关知识,如中国传统书法的产生、发展、流派、名家、传统碑帖及章法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在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的同时,带领学生欣赏古今优秀碑帖、作品,对学生进行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美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蔡祥麟.书法艺术三题[J].中国书画,2009,.
[2]于唯德.书法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J].艺术教育,2007,.
[3]李晓男.高职高专院校书法教学的定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洛阳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