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地理美育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12-26 01:28: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面广,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美学素材。新课改对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地理内容的学习当中,使学生通过学习生动的内容自我感悟。教师若能够深入挖掘教材的美学因素,坚持以美育人,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持久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保护、美化人类生存的环境作不懈的努力。

一、地理美育丰富的源泉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涉及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两个方面,美育源泉丰富,具备自然美、人工美两方面的审美对象。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呈现的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是自然美的主要表现。自然美具有形式多样性,空间普遍性和时间稳定性,从形象和整体上给人以综合、无限丰富的欣赏和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情感活动,进而获得美感。例如,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大自然千姿百态,自然条件多种多样,美景处处可见,有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的黄山;有自古一条路以险著称的华山;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下第一山美誉的泰山;还有北京香山深秋季节霜重色愈浓的红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三叠泉飞瀑、烟雨迷蒙的杭州西湖,等等。这些巧夺天工并且集生动性、具体性和直观性于一体的自然景物,从形象到整体给人无限的美感。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往往比自然美更高级、更典型,更富有情感性和思想性。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古到今留下了许多人类社会智慧结晶的遗迹。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山西悬空寺等,这些劳动人民和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思想感染力,是地理美育的良好素材。

除自然美和人工美外,我国许多地方往往流传着一些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给地方增添了传奇情趣,丰富了审美的内涵。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更是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地理美育具有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优势,在新课改教学实施中有其特殊的作用。

二、地理美育的主要途径

地理美育的重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交流为纽带,用美的事物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实施地理美育的途径如下:

(一)语言通俗易懂,体现地理教学的语言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使用抑扬顿挫、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情真意切的描述,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美的享受。例如,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天气现象的描述可用风和日丽阴雨连绵秋高气爽瑞雪纷飞等语句形容,描述准静止锋形成的阴雨连绵的天气,可引用杜牧《清明》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山西省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呈外向单面倾斜,雨水流向院内的水窖储存使用,用当地的话说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在描述地形与交通的关系时,可富有激情的诵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些都能真正反映了地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恰当地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语言美。

(二)巧用文学语言,体现地理教学的文学美。审美与文学素养密切相关。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诗词、谚语、民谣,创设美妙的教学意境生动、形象地描述地理景观,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喚起丰富的联想,寓地理知识于文学享受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ถ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学习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推移规律时,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天气特征,教师可引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出梅雨季节的景象,学生对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分析长江三峡河段的水文特征时,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数语,情景交融,富有诗意,学生对三峡河段顺水而下、水流湍急的水文特征理解更加深刻。这些带有强烈文学色彩的语言,文字优美,构思巧妙,恰当地体现了地理教学ღ的文学美。

(三)加强直观教学,体现地理教学的形象美。美的事物都是具体可感的形象。人们在欣赏各种事物而产生美感的时候,总是从直觉的形象开始的。地理教学应注意直观教学,把枯燥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处在地理事物形成、发展的环境中。在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情观景内容时,可欣赏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综合感受到清静的月色、惊飞的鸟鹊、扑面的清风、动听的鸣蝉、飘香的稻花、欢快的蛙声,展现一幅丰收在望的农村夏夜的美景。作者是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带着喜悦的心情去感受农村夏夜的美景,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情景交融,这就是以情观景。学生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了解ฟ观赏方法的特征,融入美的教学氛围,真切地去感受美、发现美,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培养了想象力和美感,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又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好地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形象美。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地理教学的和谐美。和谐生美。人们常说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自然景观中山水相依相存和谐关系的充分体现。我国众多的人文景观建设都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协调,自然风景区中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盆地的茂林之中,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一方水土一方情,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风情,内蒙古草原风光与蒙古族风情等,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迅速进入了地理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丰富多彩的、绚丽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画面,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地理事物的形象美、色彩美和整体美,突出了地理教学真实、新颖、趣味的特点,提高学生认知上的质量和效率,使教学环境和氛围更加ธ和谐美好,更好地体现地理教学的和谐美。

地理美育活跃了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