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升高职教育管理者素质的路径
"
论文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取消高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教育管理者素质提升是高职教育永恒的课题。提出了把握一个角色定位,树立两个层面的创新意识,五种路径提升高职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论文关键词:角色;创新意识;素质;高职教育管理者
教高[2006]1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的特质在四个层面做了明晰的表述,基于“职业本位”的科学定位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特质,基于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质,基于能力素质与职业素质结合的养成教育模式的特质,基于多元化的办学主体、生源、学制和办学体制的特质。高职教育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的重任,那么,实现重任的实施主体是谁?无疑,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是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管理模式尽管在当前没有定论,项目管理制成了最为关注的焦点,而高校教育管理者也必将成为更加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教育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角色概念自从被美国社会科学家米德(G·Mead)首次应用于社会学以来,国内外学术文章瀚如烟海。一般认为:角色分为三个阶段:角色占有阶段、角色认知阶段和角色实践阶段。角色占有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拥有相应的社会角色过程;角色认知是个体在角色占有后到角色实践前,个体按照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类型对与自己所处地位有有关的社会角色规范和角色评价信息进行不断加工和处理,在心里上确定适应社会反映模式的过程;角色实践就是个体把角色认知内容表现为外在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角色,就是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并遵照一定的社会期望,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基于此,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要做好以下的角色定位。
一方面,对组织来说,教育管理者首先是执行者。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来自于各处、系。☿决策前,每个教育管理者建言献策;决策之后,执行者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ศ。学校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单位,制度就是规范,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遵规守章,按制度来办事,按照权责统一,如果任何事情都请示领导,看领导的态度,等领导拿主意,这个学校就很难发展,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制的“症结”。一个好的执行者,会在制度的大环境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知道如何尊重、如何沟通、如何协调,能在交流和沟通中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学院发展。
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教育管理者是“项目主管”,为教师服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教师投入工作。或许在教师眼里,教育管理者是“❤官”,但本质上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因此,如何为本部门教师发展创造更多条件和更宽广的平台,把服务的口号变成一种自觉行动,知道教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提升自己办实事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官心无官气的服务者,在自己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氛围,让教师把发展当成每个人不懈的追求。
二、树立两个层面的创新意识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戴尔认为:“真正的管理人员永远是一个创新者。”管理的本质就是创新,不仅体现在制定的规划中,而且体现在执行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而高职教育的超前性、创造性、科学性、预见性的特点要求教育管理者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因此,高职教育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由三个方面组成,它可比譬为一个三角形三个边的结构。首先,它的基础是创新欲求,这是三角形底边,是一种心理因素。第二是“创新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三角形上的一个“边”,它是一种道德因素,一种社会意识,它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相联系。在心理上具有创新欲求的基础上,这一道德因素、社会责任、事业要求境界的提高,就使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第三是“对创新理论方法的把握。”包括经验的积累。这是三角形的另一边,是一种科学认识的因素,含有增进创新思维能力、本领的含义。因此提高这方面的认知水平,增长这方面的知识,是增强创新意识的又一决定性的环节和途径。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使创新意识提升,使其结构优化。从而使创新思维由自发转变为自觉,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高职院校管理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宏观层面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市场化意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意识;在工作层面践行“以教师为本”、“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顺应社会与科技发展趋势的信息化意识。这两种意识概括为:
第一种意识,宏观在胸的意识。宏观在胸的意识,反映的是教育管理者的眼界、胸怀和气度。眼界非常重要,要看到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的事情。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做到宏观在胸,首先了解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主导产业的走向,了解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做到“接地气,有作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更为鲜明。同时,要做到宏观在胸,还要研究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研究治校思想和治校方略。
第二种意识,微观在握的意识。“微观在握”主要体现在工作层面上,反映的是干部的推动力、执行力。首先要熟悉高职运行的规律,包括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熟悉学校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教师队伍,还要熟悉人才培养工作,包括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各系的教学、学生工作。要做到“微观在握”,还要善谋、善断、善于工作。决策之前,多调查研究,多和教师职工沟通,及时做出决断;决策后,身体力行,带动教职工,持续不懈的努力,直到目标实现为止。 "
三、五种提升素质的路径
素质的内涵,一般指一个人的品格、毅力、兴趣、能力、气质和风度等。国外特别重视管理者的素质届阶,认为只有具备勤于思考、豁达大度、善于决断、长于辞令、办事公正、情绪稳定、聪明精干、赏罚分明等素质的人,才能使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最欣慰的莫过于能通师生员工一道,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获得事业的成功和新的辉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理想的成功,胜利的欢乐,是人生最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是心智活动的积极倾向和优秀素质的充分展现。而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成功往往归于治校有方,人才辈出。因此,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内在条件,是成就事业的基石。笔者以为,高职教育管理者素质提升基于以下路径:
(一)提升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搞好工作、实现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确定好学习目标,选准方向,坚持学习。梁启超有一句家训: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不能满足过去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工作经验,围绕着“博”和“精”两个字,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首先,应该有意识地、系统地学习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的一些思想、方法和手段。同时,还应着重研究现代教育的规律以及关于教学法和教学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其次,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应该掌握本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规律,了解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学生素质等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张弛有度,量体裁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第
三、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管理者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也必须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这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ฐ学会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情报,更好地为主管领导出谋划策。
(二)提升周全周到的处事方法能力
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就是思想活跃、独立性强、有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自尊心强,感情丰富、敏感,或者“孤芳自赏”。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不但要遵循原则,还要辅之以智慧,寻求合适的工作方法。既要坚持合理性、科学性,努力做到科学、公允,又要尽最大可能理解、关心、尊重、信任工作对象。大凡学养高的人,对人都很谦和,既坚持原则,又有周全周到的工作方法。一个优秀的干部,一定是作风民主,体察下情、待人热情、善于沟通、善于谋断、具有驾驭全局能力的人,一定是能够合理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构建和谐向上、团结进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团队的人。
(三)培育高尚的人格魅力,做一个好人
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对师生员工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感召力,这种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由管理者高尚的个人品德、出众的工作才能、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与教师在工作中形成的情感因素等共同构成,在工作中更能够产生信赖感、亲和感,更能够增加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在知识和修养上提升自己,在工作中当好表率,在管理中学会尊重人,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能够从政治上的“利”和“害”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也能够从工作中的“是”和“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公道正派,善于克己,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待人以诚,与人为善,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曾说过:“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这是我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笔者以为,“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群众心目中的好人就是有人格魅力的人。
(四)保持强烈的自省意识
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人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校正航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这种能力就是自省能力。提高自省能力,就要学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批评人、会批评人,体现了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批评、敢于剖析自己,体现了干部的心胸和气度。人不是“生而知之”,办任何事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任何一项工作都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可以使我们及时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弥补我们的缺陷,促进我们进步。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批评,敢于反省自己,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找到前进的航标。
(五)具有超强的自律能力
“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要保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就必须严以律己,时刻反省和检查自己,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要慎用手中的权力,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秉持“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树立正人先正己的意识,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强化责任意识,做到知行合
一、笃行不倦,从而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广大师生的信任和拥戴,在全院营造起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讲究“大气”,坦然面对一切,做事情讲中庸;道家讲究“清气”,清新脱俗,时刻注意自己的操守;佛家讲究“和气”,豁然通达,有容人容事的肚量,我们共产党人讲“正气”、讲党性、讲修养、讲为人民服务。高职教育工作者要从这些文化的核心和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中去感悟、去思考,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做一名学习不止、奋斗不息的高职教育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