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技工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时间:2024-12-26 14:40:4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一些技工学校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障碍甚至讨厌学习,教学工作很难进行,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发挥其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不能很好地提高,这一直都是技工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后面的学习阶段;二是认清职业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个原则:带着“问题”听课原则、互动原则、成功原则。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采取成功法则,尽量让每个学生在“成功”中进步。

论文关键词: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互动原则;成功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用人已不再只是青睐于一纸文凭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具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更受到各个企业的欢迎。但基于用人制度长期受“文凭化”思想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学生仍旧选择的是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就业途径,这就使得技工学校的生源只局限于中、高考落榜或是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青少年。由于生源的单一,使得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心理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行为习惯、成功体验等,因而在学习上形成很大的障碍,如果此ฑ时学校在学生思想上引导不当,教育不到位,就会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长期下去,教学工作很难进行,教学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以下举措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获。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在教学工作的开始,学校不能盲目地开始上新课,而要将学生思想工作放在首位,让他们摆脱掉不良的思想观念和不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摆脱掉中学学习失败的阴影,重拾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不能一开始就放任自流,等到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厌学情绪时,再采取各种办法制止已为时过晚。纠正错误的成本比预防错误的成本要大得多,而且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成效。所以,在管理学生时,要防微杜渐,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认清职业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有了需求才有了行为的动力。教学之初,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要以未来工作为前提,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构建良好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确定目标时,一定要让学生面对现实,了解未来的工作及其性质,对今后的工作性质从心理上认知,从而转化为思想上的认可,鼓励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这样他们才能安下心来,为了今后的工作,脚踏实地地学好一门技能。

有了对工作性质的正确认识,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要学到什么程度,对学习有较为明确的方向,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个盲从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克服学习障碍、减小他们的厌学情绪。如果就业形势好,学生感觉学有所用,今后出路有保障,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动机就会增强。

三、坚持三个原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如何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要做好这些,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带着“问题”听课原则

带着“问题”听课,就是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学,分析出教学难点及主要掌握内容,然后在每节课前将此以几个“问题”的形式先提出,也可将问题书写于黑板,让学生在听课前就明确这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让他们将平淡的听课过程变成一种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另外有研究表明,45分钟的课时内,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只在前20分钟内,而带着问题听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延长注意时间。听完教师的课程讲授后,能答对教师的“问题”,学生们必然会产生一种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同时在教师的激励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原则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这不是一个单边的过程,它是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转移的过程,它的完成,♂不能单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它应是一个“双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完成。那么如何才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呢?

(1)建立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达成情感上的互动。

1)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发展特点,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问题的症结等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沟通,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2)要关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达成情感上的沟通、情绪上的感染、人格上的感化,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接受教师所授的课程,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交往时的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姿态变化、视线交流等,都会使学生获得有关自我在教师心目中的价值,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方面的信息。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护,这不仅能带给学生心灵上的温暖,同时更会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在认知上,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学生;在情感上,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情感要求,要尊重他们做出的行为选择,更要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

4)要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精心培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友善的鼓励和强化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热情的鼓励都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激励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社会与心理需求,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所以,鼓励、激励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核心。

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丝会心的微笑、赞赏地点点头、亲切的抚摸与拍打、肯定性的言语、击掌喝彩都是鼓励,都能给学生很大的精神动力;另外良好的激励方法也可让学生信心倍增,比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优秀作业、试卷、作品、笔记等,教师采用随堂记分法等,都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2)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以达到思维互动,师生互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授业,同时更要解答学生的疑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只有点燃学生心中的导火索,才能引导他们积极地思索。那么惑从何来呢?良好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心中构建合理的“惑疑”,并连同学生自身的“疑惑”一起解答,从而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那么,如何构建“惑疑”?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它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一种基本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提问不在于多,主要是要具有针对性。比如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这样几个过程:旧课的复习—新课的 ϡ引入—传授新课—强调重难点—总结新课—布置作业。这个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条“筋”,而教师的提问也要ฃ沿着这条“筋”来开展,在教师的牵引下,让学生也能摸着“筋”,从而也能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前行,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比较清晰。有效提问也因此分为:复习旧知识时考查式提问;引入新知识时承上启下铺垫式提问和悬念式提问;讲授新课时多角度提问;切入重难点时层层深入式和引导、启发式提问;总结新课时归纳式提问等。在这几个提问环节中,还可多形式地穿插一些提问方式,如拓展学生思维的发散式提问;勾起学生注意的兴趣式提问;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式提问等。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提问,课堂教学一定是活泼多变、丰富而有序的,师生之间也能达成很好的思维互动。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上的互动。

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有些也很好,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是否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课堂教学?是不是在课堂上教学方法用得越多,教学方法越新奇,课堂就越生动、丰富?教学就越有成效?其实并不然。课堂上每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如果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势必会让教学单纯地成为一种表演,一节课下来,走马观花,很是热闹,但学生却不知所云。例如,在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之初,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新的教学方式改革,不分专业,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都投入到多媒体应用上来。其结果是有些教师虽然用上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可学生在课堂上仍旧是哈欠连天,提不起精神。什么原因?原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果应用不当,只能让学生不仅在视觉上产生疲劳,在大脑上也产生疲劳,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不是新奇的,不是变化繁多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合适于教学内容,合适于所学专业,合适于学生,合适于教师教学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其中,合适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1)以“形”助学,变“抽象”为“直观”。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相比而言,形象思维就容易得多,因此,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化繁为简”。所以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用一些有“形”的方式来教学。采用具体形象化的板书、板画,直观的教具如模型、实物、挂图、投影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常言道,“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可见做的重要性。因此,在抽象的理论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其“看”,对于难度大的知识点,如果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其“做”。例如,在“电力安全知识”中,当讲到各种急救止血与包扎的技术时,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解或是放投影,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但是,如果此时能让学生对照教师的讲授,一步一步地在自己或同桌的身体上进行实际操作,甚至上台演示操作,这样,相比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听一遍,效果就好得多。可见,“做中学”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成功原则

“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了信心,我们就有前行的动力。技校生由于中学的一些失败经历,学习起来往往缺少信心,长期的消极心理,必然导致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

如何才能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就会产生进一步“参与”学习的动机和愿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此时巧妙地加以引导,即可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

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就得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了解他们的知识缺陷及程度,从而“因材施教”,低起点要求他们,小步子训练他们。课堂提问、上台演讲、上台示范等机会留给不同类别的学生,难度合理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学生参与的“成功率”,让其感受到“成功”后教师真诚的关爱与鼓励,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起学生的信心,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

另外,为了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教师还可采用展示法,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试卷、资料、笔记、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让其成功的印迹长时间地保留在大家的关注之中,从而获得长远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投入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这样通过“双边”的努力,技工教学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