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条件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条件研究 一、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是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客观前提
一切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也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整个过程。早在革命时期,在革命的不同时期以当时的实际国情为出发点进行革命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处于高速稳健发展亟需相应与时俱进的理论为指导的关键时期,充分认清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是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时代选择。
1.文化的历史选择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向来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开放的、兼容的文化政策,与时俱进又贴切现实的思想是传统文化内涵的时代演绎。
2.传统文化观内涵的时代演绎
爱国主义的价值观,求真务实的实践观,理性自制的道德观,全面和谐的发展观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雄浑的底蕴和深邃特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治安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都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体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王充强调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薄ฟ葬篇》),这些体现了古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态度。近代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对求真务实的具体要求。而和谐的发展观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谐,讲究和而不同,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都与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3.马克思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的、服务于人类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需要。当年那么多思潮、主义涌入中国并曾被各党派利用,为什么单单马克思主义留下来并发扬光大,这就是跟其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有莫大联系。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战争年代,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符合革命需要的方针路线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改革和建设时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指导着社会主義建设的每一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发展,极大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4.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乘上了高速发展公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对私营经济、小农经济的改造、土地改革等大刀阔斧的一系列政策调整,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动向,使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经济的发展也绝非只是经济问题。市场竞争本身的弊端与市场经济史并存的,竞争导致阶层分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发展,中西方思想的碰撞,没有经过一个软着陆,难免会有冲突、摩擦。意识形态上的危机问题就被提出来。这就需要共产党人敏锐的洞察力,正确制定决策及坚决的执行力,与国情相结合,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5.国际地位提升的客观诉求
起步晚、阻力大是中国发展的现实基础。国际环境纷乱复杂,诸多因素对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起着不同的影响。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性难题,直接影响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由能源引起所激发政治层面的国家较量、争夺造就了诸多安全隐患;地缘政治格局变动的愈演愈烈、意识形态的影响等等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提升国际地位的压力十分巨大,就需要共产党人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关系中,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恰当的处理好这些关系。
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是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直接动力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伊始,就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风风雨雨,给中国发展以指导,又从中吸收中国元素不断充实和完善,共同走过一条屈辱与复兴兼存的特殊道路。
1.革命形势的发展是初期马克思主义发展之道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
作为一种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广泛适应性和指导意义究竟有多大,程度如何,一方面取决于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有多大,取决与这种理论的彻底性程度;另一方面则完全取决于现实社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求。
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深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从天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国人对救国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从自强到改良再到暴力手段的革命,也是国人对封建制度的腐朽不可改变越来越深、抗衡手段由弱到强的过程。并最终认识到革命才是推翻腐朽局面走向新社会的正确之路。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及现实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千百年来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得到实现,解决千百年来困扰农民的难题,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革命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又涵盖了实事求是论、✄革命引擎论、过渡社会论、联合专政论、理论创新论等新的内涵,新民主主义相对于旧民主而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论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2.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实现新飞跃的历史必然
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整体转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在发展机制和模式上突破性的创新。
第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也不是社會主义,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是针对文革中错误理解马克思主义造成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索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担忧的问题,针对这些误解进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之后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马克思主义想结合的理论结晶。
三、探求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不懈努力是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主观条件
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是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中,锻造和塑铸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奉献、创新、服务等优秀品质,更是先进的共产党人探求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主观诉求。
1. 敢与天地斗争、敢闯的精神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革命历程中无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还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还是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历史难题,尤其是在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深水区、瓶颈期的关键时期,共产党人都凭着聪明的智慧和敢于天地斗的精神取得一个个巨大的成功。
改革开放的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初期被条条框框束缚了许多年的人民。以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历史的高度、以国际视野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是共产党人敢闯的精神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2.吃苦耐劳,刻苦攻坚的精神,有担当的责任感
吃苦耐劳是革命党人的优秀传统。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读书思考的习惯,与时俱进,系统完整地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对象、动力、革命อ的步骤,革命的策略方针和前途,奠定了是革命胜利的坚实理论基础。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品质重要的一部分。
3.坚韧不绝、坚持真理、大胆改革的革命态度
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的三起三落很好的诠释了这几个词代表的共产党人品质的涵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第二落。七年的等待中,对时局动态的洞察力,加上敢闯敢拼坚决有力的执行力,后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证明是正确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