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浅谈

时间:2024-12-26 16:50: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操作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已为广大幼儿教师共识。最近我们在一些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关 于操作活动的理论掌握与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现场了解,发现不少教师对操作活动的原理和方法 理解欠妥,对其在幼儿数学能力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以致在教育中常常出现操作活动有悖于《幼儿 园工作规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针对调查结果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操作活动的现状进行探讨,以达到在 操作活动中促进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数学能力的目的。

一、数学操作活动的界定

(一)数学操作活动的概念。

在数学教育中供给幼儿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 践进行学习的活动称为操作活动。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 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 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因此,数学操作活 动是一种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之一。

(二)数学操作活动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幼儿期基本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的半逻辑性,二是思维的逻辑建立在对客 体的具体操作的基础上。现代心理学认为:单纯地用眼睛看,并不能解决知识内化的问题,即使再用语言表达 一下,也不能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幼儿在相当程度上ฬ还要依靠直觉行动进行思维,需要实际操作物体,对物 体施加动作,经过反复地摆弄和探索,把外部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的操作,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头脑中进行, 解答那些需要逻辑思维的问题,发展数学能力。

通过对儿童认知活动的研究,人们对动作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幼儿的双手操作活动 ,促进大脑积极思维,有利于促进他们智能和相应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三)数学操作活动的基本类型。

1.验证性操作活动。教师先讲解、演示、归纳,再让幼儿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操作验证而获得数学知识的 一种操作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例如在“三角形”的 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归纳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给幼儿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实物、图片, 供孩子们摆弄、操作、比较,巩固对“三角形有首尾相连的三条边,有三个角”特征的理解。

2.探索性操作活动。围绕某一数学问题,让幼儿通过自己对实物或图片进行摆弄、操作、尝试、探究,在 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有关规律的一种操作形式。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幼儿探索问题 的能力与思维的目的性。例如在量的教学中,向幼儿提供材料不同、体积形状相同的物体和材料相同体积形状 不同的物体,让幼儿掂量、比较。然后,从大量的操作中发现“材料相同、体积越大,物体就越重,反之就越 轻;材料不同,虽然体积相同,但重量却不相同”这一规律。

3.创造性操作活动。提供某一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出具有多种选择性结果的一种操作形式。其目的在于让 幼儿充分地进行想象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排序教学中,给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 形,让幼儿根据图形与颜色的特征,设计不同的排序。如:按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数量不同进行排序;颜色 和形状交替着按不变、递增或增减进行排序,得出不同的排序形式。

(四)数学操作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1.集体操作形式:以教学班为单位按照同一教学内容,使用同一操作材料、同一操作方式,在同一时间内 进行操作的组织形式。

2.分组操作形式:以教学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按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操作方式,在 同一时间内并可以进行轮换操作的组织形式。

3.个别操作形式:幼儿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自由选择某一操作材料、某些操作伙伴、某种操作方式,不 受时间限制的操作组织形式。

二、当前数学操作活动的误区

(一)操作类型单一,不利于幼儿教学能力的发展。

在调查中90%的教师在操作活动类型的设计与选择上,只限于理解或复习所教的知识时使用,忽视使用操作 活动的其它类型。例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在3的组成一直到10的组成这一系列教学中,常见的是幼儿先观察教 师演示实物或图片操作,得出数的组成的规律,然后再进行操作验证并口述结果。这样,虽然幼儿学到了数的 组成知识,但这种重复操作的过程是不能体现数学内容体系的变化与思维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幼儿思维螺旋式 发展和初步数学能力的逐步形成。

(二)操作组织形式一致,不利于体现教育的层次性。

在操作活动的组织上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求整个活动中全班幼儿按同一目标集体操作的现象占极大多 数。例如在分类教学中,常常看到全班幼儿均使用同颜色、同形状、同大小的图形,统一按同一颜色、同一形 状或同一大小进行分类,即操作同一材料、思考教师提出的同一问题,这样的操作活动不能促使每个孩子在原 有的基础上的到发展,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

(三)操作材料贫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工具,是教育目标显性的、可见的实施媒介,而在操作活动中贫乏、单调、式 样陈旧的操作材料,重复出现在数学知识的发展系列之中是普遍的。例如:数的形成的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 的幼儿园在从3的形成一直到10的形成的教学中,幼儿所用的操作实物材料都是蚕豆、花生,图片材料全是水果 图片,操作材料的一成不变,使得幼儿在操作中没有新鲜感,不可能产生兴奋情绪和操作的欲望。

(四)只重视正规性操作活动,不利于渗透教育的随机性。

操作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 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我们在有关操作活动的时间、空间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只考虑到课堂教 育中的正规性操作活动,对操作活动的实施也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使幼儿失去了许多训练动手动脑操作、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认知与动作协调发展的良好时机。

三、走出误区的途径

(一)认真理解操作活动的精髓。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儿应在操作物体时,不断构建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 …儿童开始认识物体之间的联系与关系。“逻辑数学知识”对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十分重要。它提供给幼儿操作 的时间、空间,蕴含着有关数学概念属性的各种材料,通过自身的操作、探索,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 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使教学意图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充 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二)精心设计科学的、可行的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应体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2.恰当选择各种操作活动类型。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设计合适的操作类型,将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 、创造性操作依据教育实际进行选择并有机配合,幼儿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相对自由地进行操作、比较、探索 ,积累感性经验,并进行有关归纳、概括。例如在二等分教学中,首先在探索性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理解二等 分的含义;其次,在验证性操作活动中,巩固对二等分含义的理解并探索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最后,在创造 性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对同种材料进行多种分法,得出不同的等分形式。在此教学过程中,操作过程环环相扣 ,操作类型相辅相存,幼儿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步步接近和抽象出二等分的数学内涵。

(三)积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环境。

幼儿生活的一切时间、空间都是他们接收信息的环境,各种环境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起着稳性教育的作 用。提供合理的环境刺激,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蕴藏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变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

1.建立和谐的心理环境。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 主动、大胆、自信、自如进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建立良好的群体,和 谐的心理环境,它将与操作活动组成最大的合力,获得最大效益。

2.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重视非正视性的操作活动。正规性操作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非正规性操作活动是较为自 由、随意的活动,它对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有着较为显著的 ツ作用。例如在收拾玩具这一过程中,教师 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排序的数学思想教育。在收拾玩具前,交待要求和标准,幼儿在拿到玩具时,首先要思考 这个玩具有什么特点,它应放在哪一类中才能符合要求,然后再进行摆放;在摆放中按排序标准逐步进行调整 。在这一常规性的日常活动中,幼儿经历了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训练,不仅促进了认知、思维、动 作的协调发展,而且训练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拓宽数学 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数学教育因素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挖掘操作材料的教育功能。操作材料是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是教育的载体,是帮助幼儿主动地构建数 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媒介。操作材料在准备上应体现数学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层次性、多元 性、经济性,有利于幼儿学习过程的展开。在科学性上应体现所学数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数学 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概念属性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多元性上其更换要体现 数学内在逻辑序列与一物多用的原则,满足教学与幼儿发展的需要,使材料的功能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在层 次性上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 深入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材质性上应体现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以保证 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数学操作活动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在当前幼儿园进 行数学教育改革,提高幼儿数学素质中是一件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是切实提高数学操作活动质量的一项及时 的、很➳有意义的实质性工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