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读

时间:2024-12-26 03:22:3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 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杀人、自杀、退学、休学等新闻不断诉诸报端, 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给社会、学校和家庭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不可挽回的损失。云南大学马家爵杀害寝室同学案件、清华大学刘海洋鑫给黑熊泼硫酸案件、西安大学药家鑫故意杀死骑车者案件等等, 至今仍然让人毛骨悚然。社会在惊呼, 当今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残忍之行为, 一时也引发了整个社会对高校教育, 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关注。如何既帮助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将他们塑造成一个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人, 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命题。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其工作关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因此, 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及早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 并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是一个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级动物, 人的情绪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和内部心理调适进行波动。对于大学生这一类群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环境变迁、学业期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家庭环境等方面, 具体为:

环境变迁

步入大学, 意味着远离家乡、告别亲人, 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同时, 大学学习更加强调自主、自觉, 需要大学生能有较强的定力。随着环境变迁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既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了机遇, 但同时也带了一些挑战。

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 由于习惯了以前的保姆式教育和生活, 导致他们对新的大学生活很茫然、恐惧, 对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很难适应, 对自己的发展规划没有清晰的认识, 对寝室同学之间的朝夕相处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 如果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迁, 进行自我调适, 将会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挫折, 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学业期望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全然不同, 中学的学习强调满堂灌, 大学的学习则较为松散式, 除了课表上的课程学习外, 大学里有许多时间是可供大学生自主支配。

对于目标明确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会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段, 选择到教室自习, 到图书馆查资料, 或报名参加一些社会机构举办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培训等, 为今后步入社会、出国留学和继续深造积蓄力量。而对于一些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大学生而言, 由于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 则选择在网吧或寝室玩游戏、睡懒觉等, 从而导致他们的课程学习跟不上节奏, 还会严重影响自信心, 进而发生由于厌学而导致的逃课现象, 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不及格, 还会因此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情绪, 甚至产生较强的嫉妒心理, 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缓冲带,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需要面临和处理许多人际关系, 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要求。人际关系既涉及与老师的沟通, 也涉及与班级和寝室同学的相处, 同时还需要学会与异性交往等等。

人际关系的ผ处理是需要技巧和经验, 也需要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对于刚刚告别中学、告别父母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 待人接物的能力相对较差, 导致他们在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时容易出现问题, 从而引发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恋人关系紧张等。在他们身上, 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恐惧闭锁相互杂糅, 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于处于感情懵懂期的大学生而言, 与异性的交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既有两性之间友谊的发展也包含爱情的成长。现实中, 大学生往往很难把我爱情和友情的界限, 也很难把握爱的温度。面对异性的追求, 面对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处理, 他们不知如何拒绝或去爱, 不知爱情和学业孰重孰轻。部分学生为了爱情不顾自己的学业, 认为爱情超越一切, 一旦面临分手、成绩不及格时, 全无心理准备去面对, 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ร发生。

自我认知

大学教育是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 还体现在知识面、社会经验、人际交往以及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 都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如何在成绩和挫折面前, 不骄傲不气馁, 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的调整, 是当前大学生迫切需要重视和注意的问题。

现实与理想之间总会有一些差距, 如果认不清这个问题, 就会引起自我认知的矛盾。在实现自我目标过程中, 需要大学生不断结合实际进行自我♀调整, 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 重新对目标进行纠偏。大学生若对个人目标在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不能合理审视, 而是一味消极地选择逃避或发泄不满, 以此来麻痹自己, 则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发展, 严重时会出现颓废、抑郁等系列不良心理问题。还有大学生在发展自我过程中放大了自我弱势、忽略了自我优势, 由于自尊心较强而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选择自我隐藏, 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进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氛围等方面, 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意义深远。

相比命令式的教育方式, 民主和平等的教育方式无疑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单亲或重组家庭相比于原配家庭,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相比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一些自卑心理。家庭成员的和睦、言语上的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家庭氛围对于大学生心理成熟无疑会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而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发挥辅导员战斗堡垒作用, 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 高校辅导员如何贯彻落实全国高雄啊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探索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引导他们迈向个人成才的卓越之路, 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加强辅导员自身的素质, 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成败, 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就必须身体力行, 起模范表率作用, 取得学生的信赖。辅导员要保持健全的人格, 稳定的情绪, 提高心理素质,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培养良好智能品质、情感品质、动机品质以及良好自我意识, 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其次, 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辅导员要苦练内功, 博览群书, 勇于实践,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则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完善的人格,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者都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有益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因此学校可以利用两课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品德心理,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环境适应、目标规划、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升学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以学生为本, 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从学生个性出发, 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服务为基础, 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在入学之初就要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 建立新生档案。这样做有助于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新生的心理不适, 提高工作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登记备案, 主动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

对于毕业生, 其困扰主要是就业。就业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压抑、苦恼、空虚、烦躁、焦虑的现实状态下, 大学生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身心素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故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就业的信息公布及流通, 引导他们在为社会、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与自身理想实现之间找到平衡。当然, 低年级学生对就业也会有所关注, 应使其能对日后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合理规划。

加强对贫困生的关注和帮扶, 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物质上的贫困, 更要解决他们当中的精神贫困问题。一方面要做好奖、贷、勤、助、免工作, 加大对贫困生的奖助力度,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他们要给于他们更多的关心, 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同时, 要加大对贫困生中优秀典型的宣传力度, 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 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生刻苦学习、成长成才。另一方面, 要积极鼓励贫困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主动参加各类心理讲座活动, 帮助他们掌握调适心理的方式方法,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运用新的工作载体, 努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

目前大学生把网络作为沟通与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 且网上身份隐蔽、学生愿意说真心话, 故可利用网络如校园BBS、QQ微信群、博客, 在网上掌握实情, 根据大学生反应出来的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 可利用网络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从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有利于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 对防止和减少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有益的。内容活泼、轻松新颖的文化活动, 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愉悦和释放, 同时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让大学生对集体产生归属感, 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或避免产生系列心理障碍,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工程, 迫切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和共同努力。作为辅导员, 要切实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坚持立德树人, 立足岗位, 创新工作思路方法, 以健康心态面对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 更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突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言语循之、行为蹈之, 以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关心爱护学生, 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影响带动学生, 而且要眼界开阔, 思维活跃, 懂得学生管理业务和教育教学规律, 把他们真正成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武翠卿.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 5 :60-61.

[2]傅细辉.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40-41.

[3]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7, 3 :80-82.

[4]何树莲.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维护[C]//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学生工作的释义与构建.广州:中山人学出版社, 2006:21-22.

[5]肖文娥, 王运敏.论高校辅学员心理素质培养[EB/OL].2006-04-23.

[6]孟健男, 运峰.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教学刊, 2016 :230-231.

[7]朱鸥.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高教学刊, 2017 :175-176.

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专业推荐6篇)

范文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范文三: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

范文四: 范文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