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地方高校学科带头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9-20 12:11: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为解决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学科层次整体偏低、学科结构不合理和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广西地方高校要从大力实施人才选拔培养战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四个方面探索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 学科带头人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科技发展的摇篮。高校实力的体现和潜力的展现都要依靠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不仅能使一个学科蓬勃发展,而且会对整个学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对促进广西地方高校的发展,甚至对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广西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的现状分析 2.广西地方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现状。第一,学科带头人的数量不足。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是其整体办学水平的象征。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广西普通高校有硕士生导师3149人,博士生导师19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0岁以下的有8人,占4.1%;41~50岁的有124人,占63.3%;51~60岁的有47人,占24%;60岁以上的有17人,占8.6%。目前,广西地方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数量不足,在同行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奇缺的问题十分突出。此外,在很多学科中,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接班人”还很欠缺,青黄不接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因此学科带头人队伍的结构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学科层次整体偏低。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和学科基础条件等方面,广西地方高校与国内中心城市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表现为学科层次偏低。具体体现在:学校在国内高校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某些学科研究领域出类拔萃的大师级人物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缺乏;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数量和占教师总数比例偏低;“三高”(即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人才比例较低;学术梯队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数教师没有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科研成果数量少之又少,学术论文有量无质现象仍ย然存在,学术专著数量偏少;学术活动层次偏低,学术交流不够活跃。

第三,学科结构不合理。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招生专业的分布状况是高校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广西地方高校目前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近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90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由于高校学科建设未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其办学定位没有真正地立足地方,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和广西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整体实力不强、特色不突出,使得广西高校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领域,其中传统学科的优势较为明显,应用型学科相对较弱,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则更少,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仍有空白。这使得广西地方高校教师因为缺少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的支撑,无法形成跨度较大的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学科群的优势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形成稳定科学的研究方向,以至于一些学科的发展缺乏前瞻性。

第四,学科发展不平衡。从广西高校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学科和专业分布情况来看,各学科的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增长速度较区外院校而言相对缓慢;应用型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增长幅度较小;一些高校重学科外延发展、轻学科内涵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融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广西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地方特色不突出,品牌效应不明显,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有些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前瞻性;博士点数量太少,硕士点学科布局小且专业类型较少;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较小,培养类型单一。

二、广西地方高校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

1.大力实施人才选拔培养战略,促进优秀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第一,要制定合理的选拔机制。首先,从思想政治素质、基本素质、教学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四个方面确立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选拔标准;其次,采取考核择优制、公开公平动态的竞争选拔和选举制等措施科学合理地选拔学科带头人;最后,抓好学科带头人的评估检查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定期对学科带头人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

第二,要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学科带头人培训。首先,继续组织实施“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和“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通过资助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开展课题研究,选派并资助高校骨干教师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访学等方式,提高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其次,继续组织实施“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资助计划”,进一步精选和强化学科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研基地和人才聚集地的优势,实现与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来吸引人才,形成高校人才的“小高地”。

第三,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来说,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和客观性的绩效评价原则;要科学地设计学科带头人的绩效评价指标;要注意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注意明确区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质和量;要制定严格的评价程序,做好评价结果的反馈和使用工作。

2.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能力。第一,要做好校企合作项目。高校要凭借其人力资源优势,将本校的优势学科集聚形成学科群,主动与国内支柱产业群进行对接,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在高校及行业内都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技术群,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进而提高高校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能力。此外,在高校内部,各高校要围绕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破除内部行政壁垒,整合学校的人才资源并集中对接产业群,以此作为相关学科建设的平台和载体,不断增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成员的科研创新能力。

第二,要聘请高水平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为了吸收和借鉴行业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行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科研项目引入学校,高校可采取聘请相关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授,通过给兼职教授发放聘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进一步密切高校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成员与兼职教授的关系,并以此为契机近距离接触科技领域前沿,争取机会主动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科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要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转让率。高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成员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让才能转化为企业的应用产品,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方面可以弥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学科带头人对企业需求的了解,为其寻求学科创新找到突破点。

3.加强研究基地建设,为学科带头人搭建研究平台。第一,要实行灵活的管理模式。首先,在人员使用方式上,研究基地应实行人员聘用制,灵活的用人方式可以优化研究基地组成人员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从而有利于促进研究基地的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其次,在管理方式上,研究基地实行基地负责人和首席专家负责制,其科研力量的核心层由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基地负责人由依托单位的行政领导担任,并随着领导的更替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基地的成员主要包括依托单位的教职工,同时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基地考核合格后聘用依托单位以外的相关专家。

第二,要促进基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高校要积极引导政府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资力度,为研究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高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学科带头人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在立足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适度增强前瞻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结合企业的需求开发科研新成果,以此获得企业对研究基地学科建设的支持。

第三,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基地负责人要定期对研究基地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通过竞赛、评比、工作座谈会等方式,对研究基地的工作进行交流和总结,使研究基地成员自觉树立危机意识,进一步推动研究基地的建设。

4.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科带头人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高校通过组织校内学术交流会、定期安排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增加学科带头人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拓宽学科带头人的学术视野,从而增强学科带头人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完善国际交流的渠道。▼为拓宽学科带头人的国际视野,高校要主动与国外的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成员赴国外开展交流访问,或双方互派学者参与课题项目研究,使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成员能够接触到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前沿性研究,从而提高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和质量,实现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第三,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的信息交流渠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各ร类科研信息,为学科带头人开展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