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制度的创新及改进
【摘 要】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是否成才进步,而且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和帮助大学生党员在“中国梦”实现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应有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讲话中讲到:“青年是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在论及“中国梦”时提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也是我国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是否成才进步,而且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在广大青年大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改善大学生党员自身的不足,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
一、大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应该是品质优良,思想解放,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责任心强,并且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同时,他们也是各高校学生中的杰出代表。总体上来讲,他们应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文化修养、思想纯洁、立志为党为国家献身,同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工作能力,他们不仅在活动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学习方面也起带头作用。然而,事实上高校学生党员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入党动机模糊
很多同学没有一个明确的入党原因。没有明确自己身为党员的义务,没有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存在盲目的信仰,随大流入党。大学生党员对共产党认识模糊,加入其中很大程度上存在功利的心理,希望借此走上更好的道路。而且大学生党员里的少数,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批斗、批判的心理,也动摇了自己当时加入中国共产的决心,不以党员身份看问题,而是以批判者的心理或者群众心理去看问题,对共产党的行为大肆批判。
(二)自我认识不够
对于参加活动,党员的积极性低。调查结果中显示少数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存在以下问题,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淡薄,对政治不感兴趣,党员作用发挥不大;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模糊,也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产生“松口气”、“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甚至有些预备党员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成为正式党员是早晚的事。只要走进党的“怀抱”,一切就有了保障,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上重专业轻理论,只自顾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对集体和周围的事务关心少,组织纪律性差,失去了入党前的积极性。堕落、懒惰成为党员的写照。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不足
当代大学生党员不仅对于党的理论知识素养不够,而且先进性意识淡薄,同时在行动上表率和带头作用发挥的还不够,这与大学中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存在这密切相关的联系。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น当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甚至是套用党员的一系列教育制度。但是,大学生党员有区别于其他党员,所以高校应针对学生党员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教育体制。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落实,如健全党员学习制度、联系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预备党员转正考察制度、建立三会一课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公益活动服务制度等,坚持定期检查,并将所有大学生党员的表现及考核结果记入支部及个人的考核之中,使优秀的大学生党员能够在组织中起到带头作用,同时使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有制度保证。
(二)党组织的教育没有认真落实到位
对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据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党员不知道“三会一课”,有少部分党员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四成的党员❧没有关心十八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70%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党员的教育没有针对性,也是出于应付的心态,上级有要求就抓一抓,没有要求就得过且过。以至于党员教育问题被一再忽视。这使得本来自我管理意识欠缺的大学生党员,错过再教育的阶段,难以充分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教育活动奏效不大
当前学生党员自身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在活动中给予党员再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清楚自身的缺点,努力去改进。然而,一些高校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党员积极性很难提高,致使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再者,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党员空余时间不够用,也导致活动质量不高。
三、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
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教育形式不断创新。这样,新时代的青年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响应党的号召,热情的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
(一)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虽然各高校已在教学院(系)设立了党委(总支),在年级、班级上设立了党支部。然而,党委(总支)对支部的管理还存在缺位,必须要健全党委(总支)与党支部之间的沟通机制,并完善党支部之间的交流机制,使院(系)构成以党委(总支)为主导,党支部อ为分支的党员交流圈。加强党员间的熟识度,增强党员间的凝聚力,他们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增加党员群体的战斗力。同时,在党支部开展老党员带动新党员“一对一”的管理教育模式。让老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新党员什么是党?影响和带动他们共同学习和进步。“一对一”模式不仅便于管理,也是在师资与教育上为学校ฎ及老师予以支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党员发挥能动性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改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制度
面对新形势下的党员发展,要将党员培养成为党和国家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一代大学生。对于现存大学生党员教育制度来说,在评议的内容上过于单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遵循党章等,无法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需要加快改进和创新的步伐。我们可以将这些制度公布,进行大幅度改进,让每一条制度都可以落到实处,同时对制度做出网络评议,民主评议同步在网络上公开。正确的制度改革让大学生党员有机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学风建设
加强党组织的学风建设。可以在校内党支部或者党委(总支)可以选定总负责人、辅导员助理、新生班负责人、新生宿舍负责人等,让大学生党员参与日常的学生工作。让党员老师讲授相关的党务工作知识、开展相关的讲座,使每一个学员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让他们对党有全面的了解,对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一定的认识,可以清楚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一切理论放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做到一个党员该做好的。
(四)创新大学生党员活动形式
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要形式多样。教育性的讲座不再是主流,活动形式上可以有很多创新,以实践性的活动为主,理论性的活动为辅,深入到基层当中去历练。如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社区服务,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家发生的热点问题,在校外建立大学生党员实践基地,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等,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工作,使党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组织有意义的、有导向性的校内活动,在活动中切实让学生党员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既可以达到锻炼、提升学生党员素质的目的,又可以真正实践学生党员“一对一”教育模式。
(五)建设新媒体教育
建立网络平台,微信、微博、QQ群,利用这些平台更好的让党员受到教育。各党支部可以建立服务平台,时政红色网络平台,让大家在各个时间段都可以了解到每天的时事政治,也可以将党章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每天分时放在网络平台中。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搭建实践的平台,如在校内新媒体中设管理负责人、时政分析人、新闻发布人、服务联系人等,切实的管理好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也让新媒体的教育发挥起作用。在新媒体的教育中提高他们的组织归属感及认同感,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