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探究
"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话语方式的不断交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取得实效,教师的教学话语也应随着时代步伐的变化而变化。就具体途径而言。就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提取新的话语,运用学生校园生活的话语,以及在教学话语中融入学生的心理话语。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
话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话语的不同表达使得信息的传递、主体间的交流沟通的效力存在差异:强效、弱效和无效。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不仅是教师传导、输送、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完成和达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塑造完善人格品质、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等方面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话语方式的不断变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取得实效,教师的教学话语也应随着时代步伐的变化而变化。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话语运用的原因
思政理论课教Ⓐ学注重话语的运用是话语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话语从产生时起,就带着固有的社会性。它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应当比较稳定,不能轻易变化,它的变化必须得到本语言群体的普遍认可,否则,就会出现语言交流的障碍。语言的社会性又决定了它具有实用性,这种实用性使它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丰富、变化、改进和发展,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所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语言的变化改变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几个称呼,本质上是对于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这正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人们的社会意识是随着他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在我国目前阶段,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要求提高了。信息、电脑技术等将对社会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整个社会的话语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中国正在经历话语的一个转型时期。顺应这种历史发展的需求,思想理论课教学话语亦应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与当下的时代相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话语的运用是由它承载的功能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载的功能之一是传授知识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些知识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的特征。历史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的话语很多是来自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专著和党的历史文献材料,这必然使教材充满政治话语的味道。这些政治话语既有历史性又有着高瞻远瞩性,它赋予教材浓厚的学术性氛围,这些带有政治味道和学术味道的话语又必然和当代受教育主体间的话语形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为毕竟我们面向的受教主体多数并没有学术研究的意识,而且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受教主体都来从事学术研究,而是要他们了解和把握我国的大政方针的走向和进行完善人格的塑造。思想政治课又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它本身的特点使它和现时的社会现象关系密切,它涉及到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网络等各个领域的话题。而广大的受教育主体会以敏锐的社会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动态、社会思潮、国际局势、全球性的各种浪潮等,这些领域话语的变迁极大地冲击教材的话语。将教材的学术性、政治性话语翻译、转变成受教育主体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的话语和丰富理论教学话语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者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载的另一功能是德育。培养受教育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完善人格,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心的和谐发展。现代德育观提倡主体性道德,即自主能动、自觉自律的道德。这一理论提出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空前得到增强。因此德育不仅在于教育主体教了什么,更在于受教育主体筛选、接纳了哪些信息。走在时代前沿的受教育主体大学生们,他们感受和使用着最时尚的现代话语,如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不能及时丰富而是囿于书本,必然和大学生话语难以产生共鸣,甚至难以沟通,沦为无效的话语。"
二、思想政治课如何运用话语
注重思政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时代化,从现实社会的生活中提取话语。话语的转型始终只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人类文化史进程的始终。无论这一过程进展得缓慢与迅猛,都会使话语的演变在新旧系统之间交叠徘徊:前景部分一旦从边缘走向中心,它无形中就已经构成了背景,竟变和被扬弃的命运也就随之来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都逐渐都在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作为一种必然,各领域的全球话语体系正以或快或慢的速度在形成和发展,并渗透或冲击我们的生活,现今人们的生活被多元化的话语所包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科,纵向上向前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向后可以遐想人类的未来,横向上它可以涉及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等众多领域,所以要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汲取和整合新的话语资源丰富、充实到我们的理论教学话语中来。
注重思政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生活化,尤其是运用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的话语。长期以来,教学话语过于学术化、教材化,拉开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在主体意识空前强烈的今天,这种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感,不是仰慕之情,而是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和隔阂感,可能导致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这种话语对情感带来的消极后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韵无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丧失了生存的基础。因为我们教育所面向的对象是处在青春期发展的学生,而人的主体性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在这个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渴望独立,随着身心发展,他们思维品质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他们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和建议,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分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维和主张,已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态度是要选择适应他们的教育方法,而方法之一就是从话语上消除隔膜,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教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生活中的话语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理的共振。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话语方式以及产生话语的心理动态。
在教学话语之中融入学生的心理话语,使教学话语充满人文的关怀、人情的温暖。由于学科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的话ฐ语必然富有政治话语的味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政治总体化”的社会状态。政治话语成为一种普适性的话语,它弥漫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一元化的政治话语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受众而言,政治话语的这种超范围的使用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语汇的口号化和抽象✫化,它本身应有的力量被极大程度的弱化。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它就更难以契合对于新鲜、新颖有着强烈需求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话语必须搭起一座桥梁,设置一个路径,让满足学生的心理话语融入到政治话语之中。教学话语要避免就事论事的现象,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理论课中蕴涵的哲学思想、人生道理,将话语延深,针对学生特殊年龄段心理困惑和人生迷茫,贴进他的心理,说他们想要说的话语,解决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能够运用满足学生的心理话语,以学生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的话语进行交流,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对于教师而言,要克服由于年龄差异带来的许多障碍,这是包括人生的阅历、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的构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