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教材结构,推进素质教育
" 教材,即学生手中的课本。它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师生共同开垦的处女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纽带:学生由此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满足主体愿望;教师通过它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增♥强觉悟。而教材又是沃土,利用好了能增强教学实效,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为此,本文试从教材结构入手,探讨如何挖掘教材,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
一、 教材结构是素质教育的桥梁和载体
教材,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和材料组成的知识体系,并通过一定规格的形式表达编写者的目的和意图。它包括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版面结构,三者共同构筑成教材结构体系。教材结构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性,为素质教育准备了必须的催化剂。例如,在中学政治教材的版面结构中,每课均由引语、正文、楷体、小栏目、图片、漫画、阅读和思考、本课小结、练习等部分组成;每部分既有独特功能,又服务于全课中心,风格各异,图文并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合理利用,可以为学生素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教材结构毕竟是凝固了的雕塑,要把它升华为学生的素质还须我们教师的点播、引导;教材结构,尤其是政治教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 教材结构调整的内涵
教材结构的调整包括重建和改组,不仅指顺序的变化、地位的变更:如教材中知识点之间前后颠倒,视为重点的将为其次。还有内容的增删:如教材中长篇累牍且过时的,一笔代过,增添最新发生与教材结合密切而学生又必须掌握的内容;高年级教材中与低年级有雷同的部分,政治教材与史、地教材相重复的地方,则低调处理;现行教材与现行国家政策有冲突的要进行更改,现行教材中没有而学生必须知晓的要增添。
当然,调整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依据一定的原则,为特定的目标服务。其目标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它只能是且必须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首要目标。调整教材结构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的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具体实际包括: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背景技能,即学生已有技能知识的种类、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知识技能差异等;学生的心理特征,即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组成的心理状态、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等;学生思想实际和觉悟水平,即学生对耳闻目睹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思潮的看法及对自身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等。这些,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清楚,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对教材体系进行调整,才能使教学目标有落脚点。
总之,教材结构的调整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为目标,重建和改组教材的逻辑知识体系和版面样式。
三、 教材结构调整的具体项目
1、知识现代化
所谓知识现代化,是指知识和现实联系密切,对现实具有指导和现实意义。这是当代中国伟大的改革实践和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数以百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以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能力为培养目标,重新审视教材知识,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具有现ภ代气息的理论和材料,特别是能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时代责任感、全球意识和国际竞ฟ争意识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知识。例如,高二政治教材中的创新理论和新时期的典型材料,要加以适当延伸和扩充、强化,使之转化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觉悟。此外,还要大胆剔除个别不合时代潮流、缺乏时代气息的观念及其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知识个体化
所谓知识个体化,是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差异而言的,与学生个性的多样性有相通之处。从学生群体看,目前学校标准有三类:一类是一般学生,这类学生的知识面、能力水平及知识掌握的程度,都符合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一类是界于一般学生和优等生之间的中等生,这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一般学生强,但弱于优等生;一类是优等生,这类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比较高,学习能力强,有强烈地求知欲和征服欲。这就要求老师在运用教材教学时应区别对待,在同一知识的处理上应带有个性色彩:对一般学生要深入浅出,对中等学生要适当拓宽,增加能力训练,对优等生要补充大量新鲜的知识信息。这正所谓利用教材进行分层次教学。
从个体看,学生个体之间知识技能也有较大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地域差异,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其知识面和见识是两样的 ;家庭和周围环境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利用教材因材施教,对知识进行调整,以利调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优势,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提高素质。
3、知识网络立体化
所谓知识网络立体化,是指根据教材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网络结构。这更是由我们中学政治教材的特点——科学性和综合性决定的。中学政治教材是建立在各学科的科学体系基础上的,科学性要求教材遵循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规律。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逻辑体系,把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中学政治教材由六门课程组成,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心理、哲学等一系列领域的知识,并相互渗透,具有综合性。这就决定了各门课程除自成体系外,又和其他课程知识盘根错节,构成立体网络。例如,高中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之间就存在联系,因为经济和政治之间存在决定和发作用的关系,而哲学又是对它们的概括和总结,并起指导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或纵或横的联合,以弥补学生知识链条上的缺陷和脱节,使之系统完善,并列出结构图。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又利于方便快捷地迁移运用,从而为素质提高夯实了基础。
4、知识程序化
所谓知识程序化是指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身具有的内在构造和表达方式的逻辑性。它是由知识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知识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生产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
知识还具有层次性。任何都有其存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绝对性,在另一种环境中又具有相对性;并且每一知识点总是由各部分联系成的整体,少了其中某一环节就不完整、不全面♡,甚至变成谬论。另外,知识还具有逻辑性,总是通过一定的逻辑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搞清了教材是运用何种逻辑、通过何种推理、又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才能学到方法性知识,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进而推陈出新,对知识进行组合、转换、变通,形成新思维,得出新知识;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解剖,才能增强表达能力,提高应用的准确性,并学会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5、版面形式经济化
所谓版面形式经济化,是指充分发挥版面形式的作用,以最少的资料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教材中有许多楷体文字资料和漫画图片资料、小栏目,风格不同,功能不一,全部利用或许有益,但肯定不会发挥最大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平分秋色,应依据教学需要攫取一二,重点分析,其余的或学生阅读,或供提示,或作过渡之用。具体做法为:应根据经济有效原则,选用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充分挖掘它们的内涵,或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还可跨框节使用同一材料。在计算机使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还可利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的文字图片资料转化成动态的音频视频资料,从而发挥教材资料的更大作用。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感受到资料中的声音、色彩、形态之美,犹如身临其境,增强了教育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总之,灵活机动的版面形式,既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又发挥了资料内涵的丰富性,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了学生创新行为习惯的养成。
调整教材结构 ,才能用好用活教材,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必然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映和震动,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为我国四化建设不断提供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