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又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指的是内化于人的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是人之为人最起码应具备的道德品性。华中师范大学的杜时忠教授在 《人文教育论》一书中也指出,人文素养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通过观念意识、 品德情操、 心理性格、 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观而展示个人。人文素养重要的成分是历史感、 责任感和自我感。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丰富人的内在情感。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其信息和环境优势,发挥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如何,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改进高校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就将对以上问题做一些探讨。
1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
1.1功利意识强烈,淡漠人生的根本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用优秀人文来武装头脑,对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พ有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实中当代大学生重视理论修养而不重视道德修养,他们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在大学里学习的目标,对人生的意义不屑一顾ღ。大学校园里现在充斥着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比起提升思想和道德修养,他们更关心吃穿住行好不好,费尽心思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拿奖学金,参加学生团体仅仅是为了从中获得福利,大学忙于各种考证为了将来能够找一个好工作,很少有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倘若这样发展下去,学生醉心眼前利益而无视个人修养的长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里面将存在一块严重的短板,那不仅是科学教育的失败,更是人类的一大不幸。
1.2损人利己,道德和诚信滑坡
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不满,已由一般的书呆子印象,认为大学生只会空谈理论,适应现实的能力差,已日渐聚焦在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上,大学生道德和诚信滑坡的问题。尽管国家现在实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是从当前一个短期的背景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受家庭成长背景的影响,他们中不少自我思想严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增多,其中还有不少奉行着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为社会所诟病。有的学生借完图书不归还,不爱护书刊资料,在书刊上乱涂乱画。有的学生上完厕所不冲洗,随手乱扔垃圾,网上曝光的史上最脏寝室,已熏走只剩下一个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尤其是考试舞弊现象,每年考试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经过媒体的报道和互联网的传播,使得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日益提上议程。还有借贷不还,学术抄袭,履历作假,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重专业,轻人文,文化素养低
有些学生重视专业的学习,他们花了大功夫在专业的培养上,不广泛涉猎,造成知识面狭窄。他们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过硬,拿到一系列证书,即可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不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导致综合素质不高,事实上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较差。一部分理工生整天埋头实验室,毕业之后工作起来呆头呆脑,文字能力低,表达能力弱。一些中文系的学生文辞学习了不少,可是实际中不会运用,不会写应用文。很多英语过了六级,还获得过英语竞赛名次的学生,在面试时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好。另外,现在的大学生面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失去了信心,理科生崇尚科技,认为只要做出能够让他人认可的成果即可成功,而文科大学生面对这种价值氛围,也失去了学习的动了,吃喝玩乐、谈恋爱、昼夜上网。这样的大学生必然空虚和无奈,难免会喊出大学生活的空虚和困惑。
2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主要原因
2.1人文教育缺失
从我国人文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非常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优良人文素质的知识分子,他们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自我国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人文学科被削弱,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人文学科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谷的状态。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我国曾实施过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重理轻文从那个时候开始已经埋下了祸根。而且,我国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对于补充专业人才的不足发挥着积极作用,可是造成大学生所学专业过于狭窄,技能单一,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直至今日,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在专业、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均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也从客观环境上造成了大学生在人文素质上的种种缺陷。
从历史教育来看,也相当匮乏。我国是灿烂的文明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历史,然而从现实来看,国家不重视,这些年邻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申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对学生的历史教育上,也不断地削弱。中国历史课程很少,很多学校都将历史教育视为完成教育部所规定的硬性指标,在占主流的学科教育中给予历史教育以分支的地位。因为从直观上,历史教育提高不了升学率,提高不了学生的成绩。由于各种原因,历史题材的电影、小说、电视剧反而在学生群体中大行其道,然而其多少带有戏说历史迎合公众噱头的动机,是无法提高学生对待历史的认知的。跟我国截然相反的是,美国建国短短几百年历史,他们对于自己国民历史的教育极为重视。一些外国朋友在评价中国留学生的时候说,他们英语掌握得很好,对美国文化也有一定了解,可是不太了解长城,不太了解黄河。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加强历史教育不仅仅是出于提高人文素质的需要,也是陶冶爱国情操的一个重要方面。
2.2思想道德教育缺失且行政化
缺乏诚信教育。诚信,即诚实、守น信,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又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所谓诚信教育,就是以诚为本的教育,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对自身、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对科学、学问等所有教育的主客体均实事求是、讲求信誉和信用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诚信水平的提高。在大学里,考试作弊、学术抄袭、履历作假、借贷不还、拖延学费等诚信缺失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经过媒体的报道和互联网平台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众对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巨大担忧。究其原因,很多高校还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对于学生的考察只是基于成绩、考试通过率、等级通过率等硬指标的考察,而忽视了诚信、道德等软指标的考察。现在中国高校普遍奉行的机制是严进宽出,他们录取的条件往往严格,学生毕业的条件又往往宽松。高校缺乏有效的学生诚信评价的机制,以及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没有约束,也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扩展和蔓延。
大学生刘海洋泼熊、马加爵杀人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背后的人文教育缺失问题。然而,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具有显著的政治化和泛道德化倾向。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强调克己复礼,这种道德教育不是重视人,而是忽视人,人作为社会人是维护统治的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人的价值是无足轻重的。这样,在社会教育中,人文教育那一部分被抹去,政治运动的影响在扩大。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依旧十分明显。我们经历了国共内战的创伤,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浩劫,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首要的便是思想的统一,因此政治化倾向被带入到教育中来。这便导致了一个误区,即将人文精神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同,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等同,由此将人文精神教育的任务交托给政治教育完成,这不可能达到教育真正教书育人的效果。刘海洋和马加爵相信从小到大受过不少的政治教育,可是人文教育的缺失正是导致他们悲剧更深层次的原因。
3高校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3.1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具有益德功能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众所周知,知识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苏格拉底说知识即道德,知识的积累可以促进道德的提升,人类若想发展道德文明,总仰于知识的发展,道德的落后往往也会导致知识上的愚昧和不思进取。高校图书馆便是这样一个平台,它作为文献情报信息的集散中心,被人类称为知识宝库。对于大学生而言,走进高校图书馆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也是获得道德修养提升的极佳路径。书中的世界千奇百怪,书中的世界无奇不有,大学生也许人生阅历不够,但能够通过阅读书籍获得一定的补充。大学生通过阅读经济、政治、文学、哲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优秀书籍,可以被书中积极的内容和思想所感染,并且在日常的行为处事中潜移默化,做一个大写的人,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简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具有显著的益德功能。
3.2良好环境有助于人才培养
孟母三迁也论证了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人的效果,从而近朱者赤,可以提升整体的素养修养水平。高校图书馆一般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有些富有特色和独特人文情怀的图书馆甚至成为了一所学校的标志,这也就是一些学者在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时候会把图书馆建设考虑进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图书馆可以利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提供先进的阅览设施,设置各种画栏和标语牌,美化馆内环境,不仅使读者感到舒适,也能在细微末节之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高校品德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将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3.3馆员躬行的表率作用
人们在评价一个图书馆时,除了图书馆本身的设置和功能外,它的极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人,也会显得十分重要。所谓躬行,即亲自实行,身教。图书馆员每天与大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谈举止和价值理念久而久之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馆员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像园丁哺育幼苗一样辛勤地劳作,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他们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者。这种极强的工作责任感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传达给学生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为大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树立良好的典范。馆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众人,他们身教而不是言传,担负着服务育人、培养人才的高尚使命。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利用图书馆员的职业特点,通过模范和先进典型使得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人文素养走向上一个台阶。
3.4开展各种读书和志愿活动,在实践中贯彻道德理念
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依托其资源优势开展馆藏文化教育,开展多姿多彩的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比如文化讲座、读书会、报告会、征文比赛、活动专题,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自由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这有利于他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高校图书馆基本不具有功利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能够锻炼能力,又能够聆听他人的声音,能够引导大学生在知识上做一个学识更涵养,在做人上更谦虚笃行的人。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志愿活动。图书馆的德育功能不同于大学课堂,具有较少的说理性和更多的实践性。在国外的大学图书馆里,大学生志愿者基本随处可见,承担着上架、整理图书、修补图书等繁重的工作。这不仅能够缓解图书馆馆员不足的压力,还能增强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减轻家庭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里也可以看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不仅可以增强图书馆和读者的沟通,还能够提供给大学生一个道德实践的机会,培养自觉爱护图书、爱护图书馆的意识,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单纯的说教深刻地多。
4高校图书馆利用现状
4.1学生信息素质普遍偏低,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及水平不高
高校图书馆的最大受益群体是学生,可是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自觉性不强,造成图书馆利用率低。在现实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去图书馆是出于考试或者课程论文的压力下被迫使用图书馆查找文献,而并非主动使用图书资源来充实自身。这就导致了图书馆的使用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平时资源的使用没有压力,到了某一个阶段学生需求扎堆,甚至造成资源短缺。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图书馆作为自习的天地,将图书馆与自习室等同了,这不仅没有发挥图书馆应当发挥的功能,还严重地挤占了资源,本来想好好看书的学生没有空间提供。即便学生有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由于入馆教育的不足以及学生获取图书资源能力的不足,导致盲目浏览,不仅效率极低,而且无法达到目标,导致图书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与我国相反的是,在美国,信息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克林顿总统上台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使美国学生12岁就能上网,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所需要资料的目标。可见美国政府相当重视信息教育,结果是培养出了一批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我国要想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必须加大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
4.2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不够强
之前提过馆员对发挥图书馆教育作用的重要性了,馆员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细胞,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馆员的素质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素质。可是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馆员不仅每天必须面对繁重的工作量,还得忍受背后默默无闻的辛苦,再加上图书馆地位现在普遍不高,导致馆员的上进心和积极心受挫,直接表现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服务态度傲慢。馆员和学生产生隔阂,馆员也会与图书馆产生隔阂,但是大家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便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其次,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员并非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岗位转入图书馆工作,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有待考量。图书馆馆员安于现状以及消极工作都会导致图书馆的功能不能按照预期实现。
4.3图书经费投入不足,文献供给不足与学生需求增多之间的矛盾加剧
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师生对于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基础的硬件设施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各高校相继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多,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增加,文献供给不足。其次,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紧张,资金投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书刊价格的增长速度,导致基础图书的供给紧张,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据有关学者对高校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图书陈旧,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在资金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图书的采购偶尔也会出现不慎重的情况,出现一些死书和重书,不仅浪费了本来较有限的经费,还降低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4.4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显著
许多学生只是把图书馆当作是学习的另外一个安静的场所,没有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除了本身的思想素质不高以外,还和外部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客观上表明图书馆的教育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很多大学在新生开学的时候都会进行入馆教育,可是在时间有限和形式简单的情况下,入馆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被当成一项例行公事来执行,没有从学生的有效需求出发,使得大学生认识到图书馆资源的有用性。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被忽视,自然会导致利用率不高。在信息社会,学生使用互联网越来越多,电子图书资源重要性越来越大。可是,由于教育宣传力度的不够,很多学生不知道电子文献的重要性和获取方法,这使得学校花费宝贵资金购买来的电子图书资源出于闲置的状态,客观上对学校和学生都会造成损失。
5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发挥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1优化馆藏资源,进行素质教育
馆藏资源可以分为传统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资源是承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物质载体,具有明显的益德功能。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质量也有优劣之分,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加强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优化资源结构,给及大学生以良好和正面的指导。高校图书馆要想加强传统文献资源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采购图书时要严格ฏ把关,甄选有思想、有深度的优秀书刊,剔除低级趣味,宣扬社会负能量的书籍。图书馆要加大此类优秀书刊在文献中的比重,发挥它们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摆脱重科技轻人文和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理念,改善传统文献的藏书结构,除了必要的专业书籍外,要加强哲学、史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社科类书籍的补充,提高文献品位,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本专业以外的书籍,广泛地涉猎,不仅仅是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也是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最后,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建立地方经济文库、地方历史文库等特色馆藏,增强他们对所处地区人文的了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除了传统纸质文献教育,也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电子阅览室基于网络平台,把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提供给读者使用。学生可不受时空限制,通过数字信息传递,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电子阅览室可以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引导学生进入一些文化教育的网站,推荐给他们高品位人文的站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提高辨别不同良莠信息的眼里,通过网上的资源认清社会现象,帮助自我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政府、高校、网络提供商、信息技术企业各方面的支持。由于资金等其他方面的差异,中东西部发展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西部的高校图书馆要特别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和工作,加快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5.2重视馆员队伍建设,提高馆员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图书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作用的重要资源。图书馆馆员的地位和作用应当引起重视,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与公共图书馆的馆员有着显著的区别,前者接触的是具有相当知识文化的教职工和大学生,高校图书馆馆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准确来说,应是教育上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图书馆馆员能够通过切身的活动,感染大学生的进行,尽忠职守的馆员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指引他们向上。然而现实中,前文已经提到,图书馆员的地位以及自身的素质问题,急需要得到改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馆员要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世界观指导方法论,任何时候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无论是馆长还是馆员都要意识到,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图书馆应责无旁贷,馆员要树立服务育人的理论,以学生为本,真正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在馆员的管理中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没有激励,自然没有动力。若是对馆员没有约束的话,势必导致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一个庞大的惰性集团。通过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得馆员主动去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懂得在平凡小事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型馆员队伍。只有图书馆馆员自身恪尽职守,才能对大学生起到正面的辐射作用。最后,加强馆员培训,提高馆员业务能力。社会对馆员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馆员为了适应社会对他们的需要,需要通过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能够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知识,这样在给大学生介绍图书的时候才会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5.3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教育活动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图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够开阔人的眼界,还能成为其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陶冶高尚的情操,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图书馆依托其独有的图书资源,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读者交流思想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本馆的特色和地区文化,经常组织一些学术讲座、读书报告会、书画展览、文化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他们的人文素养更深层次的提高。除了理论教育之外,图书馆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还可以组织读者参加图书馆志愿活动,是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引导他们承担责任和义务。学生管理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他们来自于学生,因而最懂学生的想法,也具有一般学生对于阅读和图书馆的认知和想法。他们的存在加强了图书馆和学生的联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5.4利用文献检索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许多高校都会设立文献检索课这一门通识课程,应当全面认识这一课程,它既是对图书馆入馆教育不足的一个补充,又通过高校课程的方式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文献检索课的整个教学课程中,不应是简单知识的讲授,应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宣传教育。教学可以充分关注社会热点,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去探究这些热点,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既感觉到有趣,又能学习到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题作为实习内容,比如让学生选择网络教育背景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等课题,做到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在行动上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人文素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