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策研究①
基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策研究① 一、研究背景
(一)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明确描述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就个人的需要和愿望而言,技術与职业教育应允许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使个人通过发展必要的智力手段、技术与创业技能和态度而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发展个人在工作中和在整个社会中作出决定的能力,以及为积极而明智地参与团队工作和担任领导所需的素质;使个人有能力应对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
通俗来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职业迁移能力,主要包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ก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社会和国家发展都有深刻的意义。
(二)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现状分析
1.现状调查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关系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是学生发展与晋升的关键。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令人担忧。笔者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和交流,并分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在工作认知、岗位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责任承担、团队协作、创新创造等素质的培养效果上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典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表现。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景,而且大大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国家的长足发展。
2.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现状主要是高职院校重技术轻素质教育的结果。一些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把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认为只要掌握一门技能,考取相应专业技能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完全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再就业能力。ฅ所以不少职业院校把双证书考取率和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从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看到,无论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可看出职业院校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没有立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却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后续发展能力弱。高职教育的全称是高等职业教育,它不仅是职业教育,更是高等教育。所以,高职教育既要考虑学生目前就业的近期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今后生存、发展及竞争的长远需要。高职教育要改变以往只关注就业、以培养职业技能为重的理论倾向,努力实现就业生存与终身发展的平衡,兼顾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1]
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职业竞争จ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是迫在眉睫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就是使青年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与内涵的不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不断增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已成为共识。[2]
二、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文化素质教育内涵
1995年,在改革应试教育的呼声中,我国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所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高度自觉完善的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旨在克服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文化素质教育意义
人的基本素质诸因素中,文化素质是整体素质的基础。忽视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将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高职院校师生的教育观念,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新要求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社会的认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获得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形成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为其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提供文化底蕴,为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成功提供一个重要保障。[3]2014年中国高教学会会长瞿振元在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上针对素质教育与高职使命的主题演讲中讲道: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追求。
(三)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徐警武在《大学素质教育新视角: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深入探讨了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联系,论证了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指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加强。[4]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
要的途径,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反过来又能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因此,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熏陶,需要全员育人,共同培养。
(一)顶层办学理念转变
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由高层领导的办学理念决定的。要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需要高层领导转变重技能轻素质的办学思想,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办学理念中。
(二)成立专门机构,形成全员育人的制度
要真正落实文化素质教育任务,就必须建立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的领导机构,以统领全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大局,负责对本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总结等。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全员育人制度,并将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精神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三)更新教师育人理念
文化素质教育要加强,教师是关键,他们的思想理念、文化素质、教学经验直接决定着文化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所以,需要选拔、培训出一支敬业、创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包括校内的公共基础课程的老师、辅导员和学生团委处的工作人员以及校外的企业讲师团和相关专家。他们要懂得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远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远比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重要。
(四)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一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来保证文化教育的实施。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我们应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有益经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要考虑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更要考虑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学生就业第一岗位的要求,更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五)充分利用好校內和校外两大平台
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和校外两大平台,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校内文化活动,主要是组织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学术讨论、名著欣赏、朗诵、演讲、征文比赛、摄影展览、体育活动、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升华人格、拓宽知识面、增强能力,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校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提高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评价是文化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这个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教师教育成效的评价。学校要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等配套办法,将文化素质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各级各类评奖评优严格挂钩,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对教师的评价则可以将文化素质教育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