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浅析

时间:2024-12-27 05:33: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小学生自身因素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源泉,从实践中总结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同时提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生活化 意义

1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和实践源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而“生活即教育”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明确表达了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教育。“社会即学校”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又一大学说,它强调了学校要与社会统一起来,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他的教育理念开辟了新课标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天地。在美国同样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他的教育思想刚好与陶行知先生的相反,但是二者又有共同点。不论是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还是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都是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而是倡导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可见,教育学界对生活化教学并不陌生,教学生活化在实践教学中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多是名家名篇,教材里不乏一些图文并茂和文质兼美的课文,它们传递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趣,对祖国山川河流、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对父母家人的无限思念、对中华传统礼仪和爱国精神的赞美等,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不同的生活感悟。课文中表达的内容多是源自生活的点滴,是学生情感激发的源泉,课文中记述的人、事、物都是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例子,通过阅读学生会汲取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营养,获得情感熏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生活的智慧,使课堂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相ฐ结合的具体方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采用的大多数课文都是作者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所积累的生活感悟和体验,有描写雨、水、动物、季节等大自然的美丽,还有孔繁森、陈毅等人物事迹的歌颂,课文内容从多方面反映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让课堂回归生活,教师讲解知识可以参照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生活。并能活学活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活跃他们的思维。总之,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2.1挖掘教材内容,让课堂回归学生生活

生活是一片广阔的学生可以尽情发挥的舞台,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如苏教版二年级下《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丹顶鹤的图片,介绍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然后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认识丹顶鹤。课后,在实践教学中,提供了课外°阅读的知识,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动物园,亲身的观察和接触,教师还可以利用机会让学生讲述丹顶鹤的美以及它们的生活特点,也可以利用观察的机会给学生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人与丹顶鹤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它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2走进学校和社会,让学习联系生活

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就是学校,与学校相关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学校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感受。比如班级举行主体班会,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指导他们语言表达,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也是一堂生动的习作课,在班会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了解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家长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让孩子接触社会,如逛公园、参加少儿比赛等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在课外活动中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大社会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知识,语文源于社会,在社会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如学习《欢乐的泼水节》、《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家长或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或者就近的地方郊游,让学生对比课文中描写和当地的景色,当一个小小的讲解员。

2.3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

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学习内容能很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教师在课前教授时结合实际生活实例,导入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前互动,更好地实现文章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朗诵、表演、参观等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如在教学《猴子 ☻种果树》一文,可以让小朋友自主地分角色扮演猴子、乌鸦、喜鹊、杜鹃,让他们自由发挥将文中猴子的缺乏主见和其它小动物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可以变化角色尽情发挥。这样一篇课文就成了一次生动的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与作者达成共鸣,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懂得道理,情感得到培养。在学习了《快乐的节日》后,老师带领学生学唱:“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在吟唱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朗诵比赛,如《一株紫丁香》、《乡下孩子》等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诵题材。学习《夕阳真美》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夕阳,在夕阳中感受自然的美和父母亲情。

参考文献:

[2]陈建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4(05):95.

[☢4]沈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反思[J].新教育,2014(13):4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