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生物教育中的应用
我崇尚“素质教育”、崇尚以人为本、崇尚陶公。“不知陶行知,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数十年来,我在初中生物教育过程中默默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一、把心用上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孜孜不倦地谱写了“爱满天下”和“生活即教育”理论。作为老师你得忍得住贫穷和寂寞。所以我思考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践行着“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别人搓麻将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爬天马山栈道、走石锣鼓湿地公园与教学反思结合在一起了”。老师,就是要把心用上,用心做事;争取做好,不图回报。
二、爱满课堂
1.热爱学生,更加热爱落后生。许多老师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平淡无奇的学生“一带而过”;对少数落后生“心不在焉”,甚至对其“闪光点”也熟视无睹,对其缺点则耿耿于怀。这样即便获得某些的成功,也必定付出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代价。落后生在学校、在家里都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和亲人的喝彩,这时候谁注意到他的“闪光点”和进步之所在,那必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2.挖掘爱的素材。生物学是研究动物、植物和人本身,人和动物是有感情的,植物也不例外。听闻有某大学生“轻€生”的消息,拿出天马山上发现的倒下约20年古树的照片,说它竟然还活着!这就是植物,目标就是为了“活着”,为了“活”得更好,身为高级动物的你呢?
在《生殖与发育》教学中插入“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的感恩素材。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乌鸦仔有衍食喂母乌鸦的情义,为人子女能不孝顺父母♂?难道连羊羔和乌鸦都不如?
3.把抽象的知识人性化。生物学知识抽象,把它人性化处理后,就理解容易了。如:保护色和拟态就是弱者为了隐藏自己、免受侵害;警戒色就是强者挑战他人、谁敢惹我。为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呢?难得非得要暴露自己的目标不可?
4.教育需要“售后服务”。我在默默地践行“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学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学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学生”。尤其是对“落后生”,你必须进行“跟踪”,让他把“你对他的爱”从学校、从课堂带到社会,直到永远。反过来他会对“你对他的爱”进行宣传,这就是爱的传递,是教育的正能量。
三、生活即课堂
1.生活即生物学。生物学在哪里?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鸭和鸡的运动方式的区别反馈在鸭爪与鸡爪之别上(鸭爪的趾间具有蹼)、鸭毛具有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所以鸭的划水和浮水,是天生的,游泳是它的本能。但是对鸡而言,游泳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2.卫生保健即生物学。生物学的观点是在理想状态下总结出来的,强调的是保健,缺乏锻炼的层面。如:食物要干净、要煮熟、吃东西要洗手、寒冷要多穿衣服;感冒了要及时吃药等生物常识,是出于对孩子“保护”提出的理想模式,事实上许多场合是没办法做到的,也不一定要做到的。有时要从“锻炼”的角度进行宣传,“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入冬感冒是件好事”;“感冒多喝点开水,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好”。这种“锻炼”观是有理论根据的,就是免疫力的理论。只要把握好“保护”和“锻炼”的平衡,身体自然会健康。
3.农业生产即生物学。农业以生物学为基础,学习生物要以农业为突♀破口。作为城区学校很难有农业的环境,我尝试着“植物无土栽培”和“一米菜园”,让学生自行培养、管理和观察。从栽培植物中去学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生物实验是要“学后做”,还是“做中学”呢?在没有安全压力情况下,可以尝试,老师不讲述、不演示,直接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通过对失败的总结而获得实验能力。所以要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
五、践行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就是“先知”传“后知”,是一种分享学习。我经常强调,关于生物的为什么、有趣的生物现象、生物现象与做人的启示、成语术语中的生物学等。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和撰写讲稿,上台与同ม学分享。这种既动手动脑又动口的系列训练,比起做题目、看课文来得实在。学生的“为教而学”,为使别人明白,对所教内容琢磨透彻了。这是我坚持“课前五分钟生物知识大放送”,把讲台适度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的缘故。如,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为什么说“人没有脸――天下无敌;树没有皮――必死无疑”呢?
六、“生利”教育
生物学知识有时会枯燥乏味,再者学生缺乏兴趣和斗志,学起来没有动力。陶公的“生利”教育,就是“学以致用”,对生物学的激趣、鼓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石锣鼓湿地公园种植了古树,如果你是园艺艺人,你怎么才能把它种活呢?咱们的工作者是怎么把它种活的呢?(通过观察)回答:要剪去部分枝叶并且要给它打“点滴”等等?
总之,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体系。生物学的教育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界,实在;教育过程有情感色彩,人本;教育模式“教学做”合一,全面;教育尝试“小先生制”,创新;选材符合“生利”,实惠;老师把教育当作事业来用心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