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德育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到三个结合,是解决德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这就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在新形势下,在抓好高等职业教学的同时,如何抓好高职德育,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德育在商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最为根本,是人的素质的灵魂。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要,为企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有知识、懂专业、能操作、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忽视德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在注意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的同时,必须注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道德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高水准的道德。合格是前提和基础,实用是条件和要求。道德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技能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事的本领,做人是成才的前提条件。不会做人就难以成为有用之才。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云南大学校训“会泽百家,至公天下”都讲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如果把学校专业知识教育比做筋和骨,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因此,德育与智育并重,不能厚此薄彼,否则我们培养出的人,有知识,没有教养;有目标,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这样的人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绝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可以包容的。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高职教育应当把道德摆在首位,在新的形势下加以认真落实,使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成为一句空话。
二、当前高职德育存在的主要问厄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重要性和地位从理论上讲,学校领导和教师无一不接受,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总难摆到“首要”位置,难以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往往成为“社科部”、“公共课”部的事,形不成合力,处于“单打一”的状况,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更难以达到。笔者从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当前高职教育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德能培养的情况依然存在,除领导重视程度、师资配备、资金投人等方面摆不上重要议程,空洞抽象的要求多,实实在在的支撑少以外,高职德育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到位”。
1.认识不到位。确立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还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偏差,走出两种误区。一是要克服那种高职教育就是单纯进行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德育的误区,牢固树立授业首先要传道,教书首先要育人的思想。必须把☃德育纳人教学的整体规划,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决不能把德育当成软任务、虚功夫,使之流于形式。二是要引导学生克服那种上学只是学文化、专业技能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 ヅ识学习、轻思想品德修养的误区,牢固树立要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的思想。"
2.教育模式不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人们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带来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双重表现形式,既有明显的进步,又有模糊的困惑;既有竞争意识增强,也有集体主义淡薄,价值取向趋于实惠,奉献和索取等价交换的信条;既有一定的理想追求又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思想。这些变化,给德育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四差”:一是传统的道德内容、教育观念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二是陈旧封闭的教育方式与开放复杂的社会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三是简单化、机械化的德育过程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复杂化之间有着“逆差”;四是德育目标与培养人才的需求和实际状况之间有误差。这就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对21世纪人才竟争的时代,与时俱进,顺应时势,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
3.方法不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撞击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双向交流。长期以来,德育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强调正面灌输,教育者以宣传道理为主,属于“灌输”教育,这样教有其强化效应的优点,但是形式单一,单向传播,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社会实际不够紧密,缺乏双方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管教式”的教育方法。辩证地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提倡“双交流”、“互动式”、“教学相长”,使教育内容通过“载体”,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这才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求,德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4.教材改革不到位。教材是搞好德育的根本依据,高校德育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带来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给德育也提出了挑战。高校德育不尽如人意,教材改革跟不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特别是高职高专的教材显得更突出,德育教材不像工科教材,成型成熟。因此当前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谈到关于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的:“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目标要求,下功夫编写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的教材,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容。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德育的地位作用,“教书育人”的道理一直在强调,几乎无人不晓,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始终摆不上重要位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流于形式和口号,时而德育变成“附加搭配教育”,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集中力量去研究解决。笔者认为,确立德育在高职素质教育中重要地位以及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到三个结合。
1.建立一个机制。要把德育工作列人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建立党委组织领导和全面协调,行政专门负责,部系落实,团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同时还应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做到教育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的高职高专人才。
2.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处理好“核心”与“重点”的关系。高职教育要始终坚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为重点。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专业课,轻德育课;重技能培养,轻做人培养的倾向,把德育和智育有机地、辩证地统一起来,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二是正确认识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差异,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高职学生就大多数而言,考不上本科,心理上存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思想,有的多次高考落榜受打击;有的达不到期望值而灰心,厌学情绪,混“文凭”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波折;还有就业的心理压力等等。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比本科生的难度大得多,他们更需要关心和激励,在进行德育时既要注意对大多数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更要注意对个别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在这方面有些学校在加强德育的同时,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三是正确认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灌输”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从古自今教育家都特别强调德育的“知行合一”,“践履”,“生活即德育”;道德被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因此,一方面要重视“两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按照“要精、管用”的原则,抓住重要理论问题,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必要的“灌输”,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同时,要延伸课堂教育,拓展教学空间,把德育融会到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学生公寓、社团活动中去,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求知、求实、求乐、求新”的特点,不同层次的兴趣爱好,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使他们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悟、情操的陶冶。"
3.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德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德育课程教育与其他各科教育有机结合,组织“社科”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学习德育大纲,共同研究德育渗透到其他专业教育中的结合点与切人点,适时、适度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进行德育和引导,让学生在多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学到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逐步改变德育与其他专业教育脱节的“单打一”的状况。二是德育与技能、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是高职的特色。德育的有些原理要在实践中才能消化领会,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要结 ت合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基础,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倡导诚实、守信,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德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生、解读人生、解读社会,培养自律意识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三是德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德育既要明理,又要导行,导行就是日常教学管理要严格,否则,德育会变得软弱无力。管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是提高道德水平,完善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要从校规、校纪、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抓 Ü起,使学生在校就养成良好的遵规守纪的好风气。
总之,加强学生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高等职业学校和德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常抓不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探索适应高职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的德育教育新路子,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